今天讲的主题,覆盖多个知识点,也可以说是《入职5年跟入职5月,跳槽时有什么不一样?》,也会讲《入职多少年就没必要跳槽了?》。
从回答来看,尽管是共性问题,但并没有必然性,也鲜有规律,毕竟换工作带有极大的偶然性,还要看跳槽的必要性,更看大环境跟个人职业战略的具体需求,所以并没有精确的答案。
不过显然,对于同一家公司的两个人,入职5年的人必然比入职5个月的更稳定些,也更想待下去,或者说待下去的成本更低、收益更大一点。此时在这的资历更高,人、物、事、项目、流程、单位等,入职5年的人都是比入职5个月的人更熟悉,理论和实践中来说,职位也更高。
继续精确到同一个人身上,在同一家公司待满5年跟待满5个月,战略也是不一样的。入职5个月你还是新人,要紧的战略是确保顺利转正。如果该单位的试用期是3个月,那么此时你已经转正,接下来的战略目标就是获得超过6个月的银行流水。当你有了上家6个月的工资流水之后,才会有一半概率下家不说你跳槽频繁了,否则100%会问你“为何刚入职就要换工作?”你不但回答不好,也疲于应付,后面的面试大概率就没了下文。
更极端的情况就是只入职了1个月甚至社保都还没缴纳,此时就更不必在乎离职证明、背调美言了,有了更好的机会就可以立马跳槽,突然感觉到该公司特别压榨,那就立马走人,尤其还有更多面试机会甚至Offer之时。
我们来看个例子如下。

这位学弟有了大致5年工作经验,在24年的夏天被深圳民企裁员,离职时月薪1万2,不算高,算中等偏下的工资水平。
他求职了4个月,但没找到更高的工资,遂在11月入职了另一家民企,月薪降到了9千5。不过换了城市,从深圳去了工资水平低一些的广州。现在大致入职3个月了,公司即将安排转正时,他觉得目前工作比较压榨,且他还有其他8家公司的面试安排,线上线下各4家。
这就比较难请假了,面试也容易被发现,所以建议下次遇到来了就想走的单位,最好1个月甚至半个月就及早离职。这么半吊子拖到了入职3个月时来纠结,社保也交了大概3个月,离6个月的工资流水还差一半,比较骑墙。
根据以往你的“战绩”,接下来即使立马辞职并参加后面的4次线上4次线下面试,也不会有太好的结果,因为当初简历里面没有这段3个月工作经历时,没啥心理负担,也就一个很差的月薪9千5让自己报到了。这次需要撒谎去面试,失业半年后简历里隐瞒了3个月的新工作经验,就更难求职了。
此外,无论是过去的1万2还是现在的9千5,都低于同龄人工资水平。更大的问题是河南人不去北京,也不去工资更高的上海,跑去深圳,接着被辞退了还仓促去广州求职入职,这是城市方向都没找对。
当然,事已至此,最好的方法就是现在就可以求职了。今天就海投北京和上海,包括杭州、苏州、南京,广州这里每天上班打卡即可,不再接更多的工作任务,准备在职跳槽。广深就别投了,刚刚所述的北京和长三角几个城市,加起来每天投递总量200份即可。需要投递2个月差不多到了4月15号,才会迎来大量的面试通知,然后开始请假面试。
先请光年假,然后病假,接着就是事假,理由是老家有事。其实是请假去北方城市面试。大致在五六月份拿到两三个Offer时,再综合评估选一家去上班。无论最终这家是在杭州、南京、苏州、上海还是北京,最好能月薪有个1万5为好。
你这里有些失误:城市得选离老家最近的一线城市为好;岗位也得选择适合自己的,现在项目经理工作需要与人交往、不断催更、懂得管理平级的各部门同事,你懒且不愿意付出情绪价值,光逃避是不顶事的,下次避开项目管理岗位;自己选了企业和岗位又不愿意做,想离职却不尽早离开,硬要拖3个月;工资越跳越低,求职技能不熟悉;学历不高,也不知道提升,只会说什么“内耗”,不知道内耗是什么东西,也没人关心你的内耗;如果是有心理疾病或者抑郁等,可以先辞职就诊,尤其回家休养一段时间,再看情况;很多人不适合外省的体制外工作,毕竟需要奋斗、吃苦,还要做好不断被辞退、裁员、跳槽和斗争的准备;已经在沿海大城市体验了5年,结果显然是不合适的,得及时止损,下一步更可以尝试考公考编以及进老家央国企的机会......
当然,这是就事论事,如果要回到本文的主题,入职了3个月时才感觉不满意,最好撑到6个月再开始跳槽;入职3个月就想走,也是可以离职的,大不了简历中不写这家民企;当然如果企业是500强或者行业巨头,那简历中还是写上为好,尽管只有3个月,那也是被知名公司录用过的事实,对自己是加分项。
如果入职了5年甚至10年以上,则就不要轻易换工作了。待了五年以上,说明自己已经适应这份工作、相关的人和事以及流程、企业文化、大小领导了,就能继续再待个五年十载甚至半辈子。无论如何入职几年跟入职几个月,成本是不一样的,我们从《劳动合同法》规定的赔偿金来看,大致是每多待1年,赔偿金就多1个月。用1个月的工资除以一个自然年度12个月,则你下份工作的月薪最少也要比现在加薪8.3%,才算不亏。
以此类推,比如你目前公司待了3年,此时你要跳槽,则在正常同城跳槽的加薪30%行情的基础上,你需要额外再多要3个8.3%也就是25%,这才比入职3个月的人跳槽不亏,总加薪幅度达到55%才值得跳槽。
待了10年,则从理论上来说得加薪30%+83%=113%以上,才不算亏。换句话说,你在某家公司待得越久,你的机会成本付出就越多,仅仅从赔偿金的经济角度来谈,每多一年成本增加一个8.3%,这亏损的部分你当然要从新公司的工资中谈回来才好。
再换一种思考方法,我们有很多群友待满3年比如36个月之后,他们的辞退赔偿金就实际上应该是3.5个月的工资,可以同时做两件事:一问新东家开价比30%薪资增幅再多要3.5*8.33%=29.2%,即达到加薪60%方可接这个橄榄枝;二跟旧单位的领导协商给予你3.5个月的赔偿金,尽管是主动离职也是可以协商的,其实赔偿金属于补偿金的范畴,哪怕说我是被辞退也可以,3个半月的工资不要白不要。

现实职场中,如上的建议我曾经给到了上百个群友他们还大多成功了,比如去年的小王在一家知名外企上班,月薪3万,待了3年带7个月,那么她的N就是4,而这家外企最近两年辞退员工的赔偿金是N+4,我就让她找领导协商给她辞退名额。这就是8个月的工资,不得了24万元人民币。
但是,她索要裁员名额时,领导的第一反应是:“我要对你以后的职业生涯负责,被辞退后名声不好。”我让她立即回复领导:“您不要担心我的名声,我家里安排我回去结婚,短期我也不找工作了,家里有个大店给我接手。一定感谢领导,拿到赔偿金后我给你2个月工资,感谢你招我进来的知遇之恩以及一直以来的支持!”
领导很快就帮她申请了,一个月后办理了辞退离职,当然有赔偿金就是8个月的工资。领导并没有要她当初允诺的2个月工资的“提成”,可能碍于面子,毕竟在500强,也可能领导后来觉得不好意思拿了。总之,只要你想方法是可以找领导争取这个赔偿金的,有些公司灵活,给了你补偿金也可以给你出具主动离职的证明。
小结下,我建议一旦你入职超过一年半即达到了19个月,那么就可以用如上的方法来跳槽了,尽管你目前工作做得好好的,但如果你的新东家能给你在行情价基础上再多加薪17%以上,且老东家在你离职解除劳动合同时愿意给你3个月补偿金,那当然可以争取。即使是辞退的离职证明+赔偿金(N+1)也可以。当下的企业裁员、辞退,甚至撤资、关厂都太常见了,谁也不跟钱过不去。3个月补偿款≥被辞退。
继续,如果你待了5年、8年、15年,当然更可以这么来了,因为赔偿金届时是相对巨大的,你看昨天我的文章《辞退补偿金N+1个月工资,这里的N有没有上限?》,有人拿到了70多万!当然,新东家给你的工资你当然要根据你的工龄多谈一点,每入职多1年则至少多要个百分之8.3才不亏。
再来一个现实案例,我们看下这次的群友入职几个月、赔偿金是多少。
“幽哥好,祝您事业蒸蒸日上,身体健健康康!
年前向你提问过美企裁员的事情,我们公司果然裁员了,好在主要裁的都是欧美那边(工资高,干活慢),中国这边主要是研发中心,昨天(美国时间开完全球内部会议)凌晨左右发邮件有小部分的其他组的同事被裁,”
你在一家美资企业工作,去年底感觉到公司可能会裁员,春节后终于有消息了,好在这次主要裁老外,中国区这边裁员比较少,也是其他组的,你避开了。
“赔偿还不错n+4还有股票补偿,对比2022年15%的比例,这次在国内算很小规模了。”
外企果然蛮好,即使一个新员工入职6个月刚过试用期,那他的n+4也等于5个月经济补偿金了。这n+4应该是贵司的一个裁员习惯数额。上次是3年前,也大致在中国年后开始裁员,裁了15%,这次可能中国区裁员才1-2%的样子,比例较低。
“我的问题是,基于您多年外企的工作经验以及极其专业的职场判断,今年国内还会定期裁员吗?”
外企裁员确实常见,但民企企业更裁员,有些国企也裁员,只是比例不同。你所在的外企今年会不会再次按照确定的时间裁员,我没办法帮你算命啊,全国大大小小的美国企业有7万多家。

他们有大有小,各行各业,分布在全国各地,我无从知道你所在的公司名称、规模、在哪个城市、业务情况,等等。你自己在其中待了几年,你也能总结规律来了,我不是算命的。你问了30来次,我连你的性别也算不出来。
我大致能知道的是,美资企比欧洲企业更擅长裁员,但欧美整体的裁员频率跟亚洲国家的企业来比,过去更频繁,不过日韩、新加坡、印度、东南亚等国家的企业现在也裁员厉害,所以更主要得看具体的公司。
你所在的美资企,前年裁员15%,去年没裁,今年初据你说准备少量裁员,我们算比例为1-2%,你问还会不会在今年继续裁员,这你最好去问下你们人事总监,也可以经常跟你的直属领导沟通有无,你还可以多参加类似昨夜的公司宣讲会议。
根据你的描述,应该今年上半年你算稳定,因为即将少量裁员最近2月中刚知道,执行会在3-4月,裁员也需要时间。你还要知道是否“定期”裁员,定期应该是你随口说的一个修饰语,一定要说定期的话,根据你的描述贵司是习惯在中国年前定裁员方案、中国年后裁员。这样你大概率可以安全待到2026年的春节后而不被裁。

“另外我没被裁主要是我手上的工作对团队还有用(目前离开我不行),”
这可能是你此次没上裁员名单的原因之一,但我认为你所说的公司和部门“目前离开你不行”,持怀疑态度。地球离开谁都照转,公司也是,之前跟你有同样想法的师兄学姐上百人,他们基本都已经被裁员或者辞退。
“另外就是我一直履历都国内顶级几家互联网公司的资深工程师,干活也很高效,比较注意和领导同事关系,”
你在顶级互联网公司待过,干活也高效,但你说自己比较注重跟领导和同事的关系,这个我不信。你这次不被裁的原因你自己不知道,也不问领导,不联系人事,更没有某个同事来跟你商量,你跑网上问我幽哥这样的博主你们公司下次会不会定期裁员,可见你都快成孤家寡人了,你在职场的人际关系和政治嗅觉都有些岌岌可危了。

“但我不算是公司的老员工(我快四年工作经验了),后面我应不应该准备好简历和面试今年试试外面的行情,”
你们这家美资企也还算稳定,你都来了4年了,还算工龄最少的部门员工,可见你们在外企中算不大裁员的,人员流动率不高。
在外企以及体制外工作的人,简历当然随时准备好,随时可以投简历,碰到合适的机会就可以去面试了。即使不跳槽,平时也是大致每个周末投递出去10来份简历给精挑细选的岗位,也可以通过亲友内推和猎头投递,这样一来差不多一年投递出去500-1000份简历,能每个季度获得1-2次面试机会,每年面试4-8次,获得1-2个Offer,平时请假领导也看不出来你是去面试。等Offer到手后,再去评估有没有必要跳槽。
我们跳槽的人,需要在3-5个月的时间内密集投递简历,这叫海投。平时则95%的时间用来工作,为了主业的升职加薪服务;剩余5%的时间用来找工作,只要机会足够好,随时可以跳槽。就好比你曾经在几家互联网巨头待过,后来怕加班且工资还加了不少,你才来到了目前的外企。
后面遇到更好的,你也会继续跳槽,届时结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战略,但别忘了在跳槽加薪30%的行情之上,你再多要个4*8.33%=33.3%的工资。你已经待了4年,则需要加薪63%以上,才值得跳槽。

“反正每年裁员是避不开了,赔偿一直都很可以,”
外企迟早会裁员,但不一定每次都裁到你,过去四年你都避开了。现在哪怕裁了你,你也能获得至少8个月的工资作为补偿金,外企确实讲规则。你想申请的话,也可以找领导谈裁员名额,但最好找到新工作之后去谈。
“我担心突然被裁措手不及(也都是凌晨邮件,上网签好协议走)。”
应该会有个沟通,至少裁员会先通知你的领导,然后人事才会通知你。你说的通过线上的外国总部凌晨发的邮件来通知中国区的确定员工被裁员,还富有清单的,这种情况很罕见。
即使有的话,也没多大问题,好歹有8个月以上的工资作为你的经济补偿金。8个月足够你来得及找到新工作了。当然,刚刚说过了,简历一直就要做好,随时哪怕现在就可以投递了,哪里需要在待了4年经历过公司几次裁员后才开始纠结要不要做简历的?
在体制外,随时准备换工作,这就是体制外的规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其实各行各业也都如此,包括如今的央企国企事业单位等体制内。
不知道你为了个“要不要做简历”值得这么担心吗,多大的事一样,你就被通知裁员时再求职也没问题。你通篇想表达焦虑,但却一直在凡尔赛,说自己有本事在数家顶级互联网公司待过、现在外企入职了4年、还是本部门最年轻的员工、今年中国区少量裁员都是别的组的、自己非常重要部门离开自己就不行、公司特别好裁员给与N+4的补偿金,“啊呀,我要不要先做一份简历以免半夜参加美国高管的会议被通知裁我而措手不及”......
你有逻辑没有?就这点出息,凡尔赛一把你心里就开心了?不知道是不是看到了我们很多群友、星友年后被辞退,你要趁此获得一点心理上的优势和快感。不要这么“变态”好不好。
当然,也许你是无意凡尔赛了,但也祝你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