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余华的第一本书是《活着》,读完以后和众读者的感受一样:太过于悲惨。看完这本书思虑很久,搞不懂余华写这本小说的意义何在,当时认为这书毫无意义,毫无价值,书中家庭人物逐一亡故,剩下一老人和一头牛,读的让整个人都很郁闷,甚至埋怨余华为啥要写这样的作品,他的初衷是什么?意义在哪里?后来才明白没有意义正是余华要表达的意义,活着本身就是为了活着,并无其他意义,虽然我对于这种观点不甚认同。读书的意义就在于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帮助我们从他人的视角去看世界。
与《活着》不同,余华的《兄弟》虽然结果还是有些悲惨,但悲惨之外还充满诙谐,充满温情,充满人性的思考,我认为《兄弟》才是余华老师的巅峰大作,既有艺术水准,又能映射现实。
《兄弟》这篇小说写了两个时代,文革和改革开放(一个计划经济,一个市场经济);写了两个人物,组合家庭异父异母的两兄弟:李光头和宋钢;写了两个性格,一个张扬奔放,粗鄙贪婪,一个拘谨克制,善良懦弱;写了两个结果,一个富甲一方,一个穷困潦倒。
《兄弟》这本书所表达的点涉及面很广,包括人物特征、时代变迁、人性变化等多方面。这篇文章只从两个主人翁李光头和宋钢性格这一个的角度记录读书心得,其实这本书最鲜明的特点就是两兄弟截然不同的性格造就截然不同的命运。相信很多人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感触就是性格真的决定命运,至少从这本书来看是。
李光头的性格李光头从小就是放荡不羁,在厕所偷看女人屁股被抓住以后,不但没有感觉到丢人,反而以此为谈资赚了几十碗阳春面,这说好听点是心理素质好,不怕丢人,说难听点就是流氓脸皮厚。在面对市场经济浪潮的到来,李光头如鱼得水,像鬣狗一般嗅到每一次挣钱的机会,也从不放过每一次机会,想到就干,边干边想,精准的踩到每个历史节点的“投机缝隙,至于什么仁义道德,修身克己在李光头这里压根就不存在。
宋钢性格宋钢与李光头性格截然不同,甚至是两个极端,宋钢可能从小受其老师父亲宋凡平的影响,始终把仁义礼智信刻进骨髓,通过“克己”、“受苦”获得道德的自我安慰,甚至发现自己老婆林红和李光头的私情以后,用结束自己生命的方式成全别人。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李光头与相比宋钢似乎是两个时代的人物,宋钢像是被时代抛弃的落魄书生,善良到几乎自虐的地步,把与李光头的兄弟感情看的比一切都重,最终用生命为道德理想殉道。
性格不同,结果不同李光头在市场经济到来的浪潮中凭借“流氓式”、“放荡不羁”的野蛮式成长,通过收废品起家,迅速将生意做遍整个刘镇,成为当地首富,成为县长的座上宾。宋钢则随着所在的工厂效益一天不如一天,最终成为下岗工人,下岗后碍于“面子”没有选择去投奔自己的兄弟李光头,而是选择去水泥厂做别人都不愿意干的体力活,最终因粉尘使自己患了严重的肺病,随后无奈远走他乡跟随江湖骗子推销保健品,回来后却又发现一直与自己相爱的妻子与李光头鬼混,为了成全他们,选择卧轨结束生命。
小说的结局又是典型的“好人不长命”类型,我们每个人身边,我们的亲戚,朋友当中肯定有很多个李光头和宋钢,也许我们自己就是宋钢。为什么同时代的两个人,同时代一个家庭同吃同住的两兄弟结果差别这么大?有人说是命运,那又是什么决定命运的?除了性格,没有其他。
性格又是个什么东西?性格普遍的印象是个“宽泛”,“宏观”的词,是个笼统的概念,很难去具体量化,大家常常以“内向”或者“外向”来区分性格,更多时候内向或者外向所区别性格的维度局限于社交,言语方面,并不能说哪个好哪个坏,有些工作外向型性格更做好,有的工作内向性性格更吃香。
决定性格的到底是什么?心理学把性格区分了很多类型,如果用这套逻辑来分析李光头和宋钢的命运差异那就太过复杂,没有任何现实意义。如果奔着现实主义,仅仅从李光头和宋钢这两个人物来分析,决定他们命运的是性格,决定他们性格的就是两方面:
一是“面子和内心枷锁”。宋钢把面子,把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看的过重,导致自已养成所谓的“道德洁癖”,求人的事不愿意干,“投机”的事又下不了手去干,这方面的核心是“愿意”或者“不愿意”的问题,根源在于面子,在于内心对自己的枷锁。事实上宋钢在李光头发家之后,完全有机会跟随李光头一起发财,只是碍于当初听老婆的话中止接济李光头并跟他断了联系,故而觉得不好意思再去找别人,其实在李光头心里宋钢仍是那个有一口饭会给自己吃的兄弟。宋钢却放不下“良心”、“美德”的执着,宁愿做要命的体力活也不愿意放下面子。
就像孔乙己永远活在长衫的光环之下,孰不知在别人眼里他那“舍不得脱掉的长衫”才是一文不值,只有他自己认真了一辈子。当然宋钢和孔乙己并不一样,从人的角度,宋钢是一个彻底的好人,是一个值得交的朋友,然而在现实面前有什么用呢。
二是自我执行力问题。李光头的成功一方面得益于敢想,另一方面得益于敢干,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自我执行力”强。他和宋钢的性格区别就在于李光头想的事情立马付诸于行动,宋钢型性格就是畏首畏尾,没干之前自己先想100个理由把自己否定,自此来安慰自己并没有放走机会。现实中很多人在街头跟朋友吹牛逼时说的头头是道,最终只能看着别人去干,羡慕别人发财,嘲笑别人失败。

性格决定命运的因素就是两方面,一是能不能撒的开,放的下,放下周围的目光,把自己内心建设成主动型性格。二是“自我执行力”够不够强,想好的事敢不敢开口去说,动手去干。现实中敢说的人少,敢干的人更少,因此成功的永远是少数,我们更多人只是个吃瓜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