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白话《老子》第二章

白话《老子》第二章杨玉鼎(邯郸)原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

白话《老子》第二章

杨玉鼎(邯郸)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意声之相和也,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白话

“恒道”的核心是对立统一法则,也称矛盾法则:天下人能知道美的东西之所以美,是因为有丑的东西存在。大家能知道善的东西之所以善,是因为有恶的东西存在。有和无相对而又相生,难和易相反而又相成,长和短相比较而有形,高和低有差别才成势,歌词和曲谱和合才是歌,前和后位置不同但不能分离。对天地万物来说,对立统一是共性,是永恒。

“圣人”一般是指那些有远见卓识、品格高尚的国家领导人,或族群领导人。他们肩负重任,对时势的判断和决定关乎着国家或族群的兴衰存亡,所以他们绝不敢仅凭自己的好恶、兴致或为彰显自己而妄为。因为他们深谙“恒道”,就使他们能洞察天地万物的变化规律,时刻关注社会发展大势。“处无为之事”,不是不为,而是把自己作为大势的一部分,把握时机,乘势而动,获得成功。

对于“道”和“恒道”的许多知识,用语言向百姓传授肯定是行不通的,一是他们没有需要就会没兴趣,二是当时士大夫阶层中的人也没几个人能听得懂,更不要说绝大多数是文盲的老百姓。实际的作法是执政者把自己对时势的准确认识、判断和决定转化为政策、法律和命令,用行政权推行。若有了好的效果,国家强大了,社会昌盛了,民众生活改善了,民众自然会拥护执政者,社会意识就会随之改变,甚至一些政令会转化成民间的风俗习惯。这就是“行不言之教”。

为什么“圣人”都具有无私无畏的高尚品格,一是它是领导者的人格魅力所在,二是私欲会蒙敝其心灵,扭曲其认识;私欲的羁绊,认识问题时会看不清真象,处理问题时会患得患失,畏首畏尾,错失良机,偏离方向。所以,老子告诉他的学生们,不仅要悟懂和熟练运用“恒道”的对立统一法则,更要以下述“恒道”的品格为榜样培养自己的品格:

从那没有端头的远古至今,“恒道”一直在造就着生生不息、繁荣兴盛的无限宇宙,它从不把万事万物据为己有,不恃自己伟大的作为而为自己争利益,也不因功成而据功自傲。正因为“恒道”不自私,不争利,不居功,不自傲,所以它才能成为一个“不去”的大道,永恒的大道。

当然,这段话里老子采用的是拟人化的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