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踏秋而行,解锁研学新体验——密云区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走进古北水镇

踩过落叶听秋声,课堂搬进自然里。2025年10月24日,北京市密云区职业学校现代服务专业室组织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68名师

踩过落叶听秋声,课堂搬进自然里。2025年10月24日,北京市密云区职业学校现代服务专业室组织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68名师生,前往古北水镇开展研学活动。活动以“知行合一、实践育人”为核心,将课堂理论与景区实景深度融合,帮助学生锤炼导游讲解技能,增强对旅游景区服务课程的理解,提前适应行业岗位需求,让知识走出课本,在实践中扎根生长。

探访永顺染坊,在非遗草木染中触摸温度

踏入永顺染坊巷口,木架上随风轻扬的蓝印花布如流动的天空,瞬间将人带入一方静谧的传统世界。同学们化身导游,围绕“采蓝草制靛蓝”的古法工艺,从染料选材到技艺流变娓娓道来;除经典靛蓝外,更将核桃壳、槐花、茜草等北方植物染料的运用纳入讲解,勾勒出属于古镇的独特色彩体系。随后,大家亲手体验扎染,将白布浸入染缸,在“讲解+实操”中染出一抹深邃的“非遗蓝”,完成了对传统技艺的深度理解。

走进古镇遗存,以讲解解码历史与人文

沿青石板路缓步而行,师生们陆续探访杨无敌祠、震远镖局、八旗会馆,并在月老祠与司马小烧酒坊沉浸式学习。

在杨无敌祠中,同学们面对塑像讲述北宋名将杨业的英雄事迹,揭示契丹人为其立祠的文化渊源,传递出古人“崇忠尚义”的精神追求;

在震远镖局,结合镖车与兵器展品,阐释古代镖师“以武艺行走江湖,凭信义守护平安”的职业伦理;

步入八旗会馆,则借助实物回溯清代八旗子弟的边塞生活,让尘封历史重新变得鲜活。

在月老祠内,学生将“系红绳祈良缘”的民俗娓娓道来,实现景点特色与人文内涵的自然融合;

司马小烧坊中酒香氤氲,大家围绕酿酒工艺、地域特色与历史脉络展开讲解,把嗅觉体验转化为可听可感的文旅认知。

融学于行,在实景中播撒职业的种子

对旅游专业学生而言,这次研学是一次理论落地的“行走课堂”。他们实地观察古北水镇“古镇+非遗+文化”的复合运营模式,突破课本案例的局限;亲身体验长城文化与北方水乡的融合实践,加深对文化遗产活化路径的理解;更在多个景点的讲解任务中,锤炼语言组织、内容串联与文化解读等核心技能。这些亲历的见闻与训练,为学生未来从事导游讲解、景区服务等岗位积累了宝贵经验,真正实现“在场景中学习,于实践中成长”。

步履所至皆课堂,心向远方再启程

青石巷的纹理、乌篷船的橹声、非遗手中的温度、学子讲解的声线——这一切共同织就了比文字更生动的研学记忆。研学并非终点,而是探索职业世界的新起点。愿同学们带着今日所得,继续以好奇为灯、以热爱为帆,在课堂中深耕,在实践中磨砺,去解锁更多职业路上的可能与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