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雨水情测报系统(雷达水位计 - 翻斗式雨量计)安装技术方案

雨水情测报系统作为水库信息化管理的核心支撑,其构建需围绕数据采集、传输、存储三大环节搭建,核心由雷达水位计、翻斗式雨量计

雨水情测报系统作为水库信息化管理的核心支撑,其构建需围绕数据采集、传输、存储三大环节搭建,核心由雷达水位计、翻斗式雨量计组成,搭配遥测终端机、供电模块、数据传输单元及后端平台,可实现水库水位、降雨量的实时监测与数据应用,为防汛抗旱调度提供精准数据支持。

一、系统组成

系统核心由雷达水位计、翻斗式雨量计构成,搭配遥测终端机、供电模块及数据传输单元,形成完整的雨水情监测链路。

1.雷达水位计测量范围 40m,精度 ±1cm,分辨率 1mm,采用调频连续波(FMCW)雷达测距原理,发射频率 24GHz,辐射功率 7~25dBm 可调,供电电压 DC6V-24V(典型值 12V),功耗≤1W,外壳为铝合金材质,防护等级 IP68,可在 - 25~70℃环境稳定工作,通过 RS485(Modbus)接口输出数据,需支架或抱箍固定。

2.翻斗式雨量计筒直径 Φ200mm,分辨率可选 0.2mm/0.5mm,输出方式为脉冲型,工作温度 0~50℃,工作湿度 < 95%(40℃),测量准确度≤±3%,雨强范围 0~4mm/min,允许最大雨强 8mm/min,能适应多数气候条件下的雨量采集。辅助设备中,遥测终端机供电电压 6-30V,存储容量含 16M flash 与 512M TF 卡(可扩展至 256G),静态电流 < 1mA(12V),配备 2 路 4-20mA 输入、1 路雨量输入、3 路 RS485 接口及 3 路 12V 可控电源输出,内置数据传输模块;供电系统按现场条件选市电或太阳能(配蓄电池保障阴雨运行),数据传输支持 4G、WIFI 等方式。

二、系统优势

系统通过水利行业权威检测,符合《水文监测数据通信规约》(SL651-2014)、《水资源监测数据传输规约》(SZY2016),及《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设备 遥测终端机》(SL180-2015)标准,可稳定对接多省水利平台,保障数据跨区域共享合规性。数据采集环节能实时获取水位、雨量信息并自动定时上报,可选配工业相机实现图像 / 视频监控,叠加测点位置、水位等数据,异常情况自动抓拍报送;监测中心与终端双向存储历史数据,周期超 1 年,可生成数据曲线及报表,支撑趋势分析。系统支持多用户并发请求,能总览水库分布与汛情告警区域,便于快速调用数据资源,辅助防汛抗旱调度方案制定,还可扩展流速、流量、水质监测功能,适配水库信息化管理多维度需求。

三、系统安装方法

1. 金属立杆基础施工

选库岸开阔无遮挡区域开挖基坑,深度不小于 0.8 米(依土壤条件调整),底部铺碎石垫层后浇筑 C30 及以上混凝土,养护期满后将立杆垂直固定,垂直度偏差控制在 1‰以内,避免影响设备安装精度。

2. 横杆安装

在立杆预设位置焊接或螺栓固定金属横杆,横杆长度适配设备安装需求,雷达水位计与翻斗式雨量计需分设(或同横杆不同位置),确保监测无干扰。横杆安装前做防锈处理,焊接部位涂防锈漆,螺栓连接加防松垫片。

3. 核心设备安装

雷达水位计用支架 / 抱箍固定于横杆,安装高度覆盖死水位至设计洪水位区间,天线发射角度(水平、垂直 3dB 处 12°)正对监测水面,避免遮挡干扰;接线经立杆内部穿线孔连至遥测终端机,注意 RS485 接口正负极性。翻斗式雨量计安装需用水平仪校准底座,水平偏差≤0.5°,安装高度 1.2~1.5 米(防积水、动物触碰),检查刃口锐角 40°~45°(磨损需更换);输出线经防水接头连至遥测终端机雨量接口,接线后裹防水胶带防短路。

4. 供电与传输模块安装

太阳能供电时,电池板装于立杆顶部或无遮挡区域(北半球朝南,倾角匹配当地纬度),蓄电池置于防水配电箱内,配电箱固定于立杆下部 0.5~1 米处;数据传输模块安装天线,确保天线高于立杆或远离遮挡,信号强度维持 80% 以上。

5. 系统调试

通过后端平台发送指令,核查水位测量值与实际偏差≤±1cm,雨量计模拟降雨(标准量杯注水)准确度≤±3%;检查数据存储、上传(如 5 分钟间隔)及图像叠加功能,模拟水位 / 雨量超限场景,测试告警信息推送;调试完成后记录设备参数与安装位置,形成报告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