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为,读书人有两本书不能不读:一本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另一本是魔幻现实主义的扛鼎之作《百年孤独》。
第三遍读完《百年孤独》,依旧不胜唏嘘,当读完“羊皮卷上所载一切自永远至永远不会再重复,因为注定经受百年孤独的家族不会有第二次机会在大地上出现”这句话时,内心的空虚感油然而起,整个人甚至产生了片刻的眩晕感。
真是一部神奇的作品!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之一,也是魔幻现实主义的扛鼎之作。这部小说自1967年出版以来,被翻译为40多种语言,全球销量5000多万册。
《百年孤独》的口碑两极分化:有人认为是神作,有人压根看不下去。马尔克斯本人说,曾有一位老太太从头到尾把《百年孤独》给抄写了一遍,目的就是要看看,究竟是自己疯了,还是作者疯了。

那么,这部小说究竟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我们先用一段话来概括:
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生活在马孔多小镇,他们每个人都深陷各自的孤独当中,经历疯癫与理性、出走与归来、乱伦与出轨、革命与战争、生老与病死、孤独与遗忘,谁都不懂爱,谁都不懂团结,最终整个家族走向宿命般的消亡。
很多人即便硬着头皮读完了家族成员名字不断重复的《百年孤独》,却依旧搞不清楚它究竟伟大在哪里。
这部小说其实并不是在单纯地讲述布恩迪亚家族的兴衰史,而是在讲述整个拉丁美洲被殖民入侵的血泪史!
今天,我们就来详细地聊一聊《百年孤独》这部经典神作。
01
马尔克斯为什么要写《百年孤独》?
为什么要写《百年孤独》?马尔克斯说是要为他童年时代的全部体验寻找一个完美的文学归宿。
作家创作小说,有很大成分都是在讲述自己过去的故事,曾经出现在自己生命里的人、事、物,以一种文学和艺术化的形式呈现出来。
《百年孤独》也并不例外。
小说当中最为读者诟病的就是不断重复的家族成员的名字,这简直要了90%的读者的命。作者为什么要不断用重复的名字?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
除了小说里借用乌尔苏拉的评价,对叫阿尔卡蒂奥和奥雷里亚诺这两个名字进行了区分,其实没有什么其他含义。很简单,马尔克斯本身的家族、亲戚里面,就有许许多多彼此相通的名字。
包括书中描述了丽贝卡的吃土症,马尔克斯自己有个妹妹就患有吃土症;书中庇拉尔喜欢靠纸牌算命,马尔克斯本人的一个外祖母也酷爱占卜算命。
马尔克斯在十八岁的时候就打算写这部长篇小说,那时候的题目还不叫《百年孤独》,而是叫《家》,但是由于自己还缺乏经验、勇气以及写作技巧,包括对百年历史的驾驭安排能力,这部作品没有写下去。
过了十五六年,马尔克斯在一次带着妻子梅赛德斯和孩子去旅行的过程中,恍然大悟,一下子找到了写这部小说的技巧,他应该像他的外祖母讲故事一样叙述这部历史,以一个小孩一天下午由他父亲带领去见识冰块这样一个情节作为全书的开端。

在写作《百年孤独》的那个时期,马尔克斯可谓是穷困潦倒,他没有经济收入,靠妻子养活。当时他把自己的小汽车抵押出去,把钱如数交给妻子,心想应该可以足够应付六个月的开支。但实际上,马尔克斯用了一年半的时间才写完这本书。
其间,妻子总是默默无闻地去肉店老板那里赊肉,去面包师傅那里赊面包,去跟房东谈晚交九个月的房租,包括还要支付马尔克斯的稿纸费用,等等。
要么说,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往往会有一个伟大的女性在默默支持和守护。
等这部作品终于完成之后,马尔克斯把稿件交给了妻子梅赛德斯,由她亲自到邮局寄给了南美出版社。
当时,马尔克斯其他的作品每种大概能卖一千来本,他对《百年孤独》的预测是五千多本,而南美出版社更为乐观地预测能卖掉八千本。
实际上,第一版仅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这一个地方,半个月之内就被抢购一空。
02
小说的故事内容与人物分析
这部小说可以说是一部群像小说,没有固定的主角,全员都是主角,又或者说主角随着时间的推移交替性出现。
第一代:创业者
故事发生在一个叫马孔多的小镇上。
一个叫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的男子,带着妻子和同村的人,从里奥阿查迁居至此,开疆拓土,白手起家,创建了马孔多这个小镇。
在里奥阿查住得好好的,为什么要迁居?
这就要聊一下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和他的妻子乌尔苏拉·伊瓜兰的亲事问题。
他们两个是表兄妹,属于近亲结婚,祖上一直流传着近亲结婚会生出长着猪尾巴的孩子的说法,而且确实有先例。但年少轻狂的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顾不了那么多,还是跟乌尔苏拉成亲了。不过,成亲后,两人一直没有圆房,乌尔苏拉睡前都会穿上母亲为她缝制的贞操裤,专门防止夫妻行房事。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在斗鸡比赛中赢了一个叫普鲁邓希奥·阿基拉尔的人,结果这个人恼羞成怒,就开始嘲笑他说:“祝贺你,看看这只鸡能不能帮上你女人的忙。”
盛怒之下的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回家取了长矛回来跟普鲁邓希奥·阿基拉尔决斗,并且刺死了对方,随后回家便拿长矛威胁乌尔苏拉,并且跟她行了房事。
事后,夫妻二人经常看到被杀的普鲁邓希奥·阿基拉尔的鬼魂,饱受困扰,最终收拾东西离开了里奥阿查,迁居到了马孔多。
马孔多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书里面是这样描述的:
那时的马孔多是一个二十户人家的村落,泥巴和芦苇盖成的屋子沿河岸排开,湍急的河水清澈见底,河床里卵石洁白光滑宛如史前巨蛋。世界新生伊始,许多事物还没有名字,提到的时候尚需用手指指点点。
从这一段描述来看,马孔多颇有创世之初的感觉。
马孔多是原生态的,一如《桃花源记》里的世外桃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这里民风淳朴,尚未开化,也未被污染,也可以说有天然的封闭性,不与外界往来。
直到吉卜赛人的不断到来,这种封闭性便被打破了。
吉卜赛人先后带来了磁石、放大镜、航海仪器、炼金实验室、照相机等,还有让当地人大跌眼镜的各种街头表演,原本在外界看来十分稀松平常的东西,拿到马孔多之后,便成了稀奇古怪的珍贵宝贝。
别人还好,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见了这些宝贝之后,激动的饭也不吃了,觉也不睡了,家也不管不顾了,从此痴迷于各种探险、发明和制造,沉迷科学实验,进而也导致了一系列的荒唐行为出现。
比如:拿着两块磁石到处探测埋在地下的黄金,拿着放大镜到处照,幻想把放大镜用于军事,差点把家里的房子点燃,甚至还为此写了一本解说手册交给政府,希望为军方效力;沉迷于炼金实验,把妻子的金子炼成了一坨渣子,儿子何塞·阿尔卡蒂奥看了后吐槽像狗屎。
当然了,他也论证出了真理:地球是圆的,就像个橙子。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疯魔了半辈子,最终被绑在大树底下,经过多年的风风雨雨后死去。走失多年的比西塔西翁的兄弟回来,说:“我来是为了王的下葬。”
木匠们在给他量身打造棺材时,透过窗户看见无数小黄花如细雨缤纷飘落。花雨落了一整夜,这静寂的风暴覆盖了屋顶,堵住了房门,令露宿的动物窒息而死。如此多的花朵从天而降,天亮时大街小巷都覆上了一层绵密的花毯,人们得用铲子耙子清理出通道才能出殡。
第二代:革命者
布恩迪亚家族第二代有大儿子何塞·阿尔卡蒂奥、二儿子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养女丽贝卡及小女儿阿玛兰妲,其中革命者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是这一阶段甚至全书的核心人物。
用乌尔苏拉的话来说:
所有叫奥雷里亚诺的都性格孤僻,但头脑敏锐,富于洞察力;所有叫何塞·阿尔卡蒂奥的都性格冲动,富于事业心,但命中注定带有悲剧色彩。
哥哥何塞·阿尔卡蒂奥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从小就有个过人之处,YJ尺寸惊人,这也导致了弟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的自卑情结。
性欲旺盛的何塞·阿尔卡蒂奥和算命女人庇拉尔生下了家族的第三代阿尔卡蒂奥,但他却不敢面对,而是跟着吉卜赛人远走他乡。再度归来时,却长成了魁梧雄壮的汉子,跟自己的妹妹丽贝卡结为夫妇,最后因不明原因被枪杀。
弟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则跟同一个女人庇拉尔生下了儿子奥雷里亚诺·何塞。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看上了里正九岁的女儿蕾梅黛丝,把她养大成人后娶了她。蕾梅黛丝却因为阿玛兰妲和丽贝卡的矛盾误喝了被下毒的咖啡死去,一对双胞胎也跟着胎死腹中。
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心灰意冷,从此卷入战争,成为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
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发动过三十二场武装起义,无一成功。他与十七个女人生下十七个儿子,一夜之间都被逐个除掉,其中最年长的不到三十五岁。他逃过十四次暗杀、七十三次伏击和一次枪决。他有一次被人在咖啡里投毒,投入的马钱子碱足够毒死一匹马,但他仍大难不死。他拒绝了共和国总统颁发的勋章。他官至革命军总司令,从南到北、自西至东都在他的统辖之下,他也成为最令政府恐惧的人物,但从不允许别人为他拍照。他放弃了战后的退休金,到晚年一直靠在马孔多的作坊中制作小金鱼维持生计。他一向身先士卒,却只受过一次伤,那是他在签署尼兰迪亚协定为长达近二十年的内战画上句号后自戕的结果。他用手枪朝胸部开了一枪,子弹从背部穿出却没有损及任何要害部位。经过这一切,留下来的只有一条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马孔多街道。
这就是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一生的经历,丰富多彩,荣誉加身,却又无比孤独。
他发动战争是因为孤独,终结战争也是因为孤独。
他曾在权力中迷失自己,又在权力中幡然醒悟。
最后,他把自己关在家里的小房子里,不断地制作小金鱼,随后又拿小金鱼换金条,把金条熔化后,重新制成小金鱼,周而复始,不断重复。
最终,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在回忆完了自己半生的时光之后,头抵着栗树孤独地死去了。
彼时,秃鹫纷纷从天而降。
二代的养女丽贝卡和阿玛兰妲本是一对亲密无间的小姐妹,却因为一个男人反目成仇,成为一生之敌。直到两人死去,也没再说过话。
第三代:继承者
第三代的代表人物是阿尔卡蒂奥,他也是权力的拥趸者和痴迷者。
当阿尔卡蒂奥还是个孤独的孩子时,时常担惊受怕,他经历了失眠症的肆虐,见证了乌尔苏拉的实干热情,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的疯癫,奥雷里亚诺的高深莫测,以及阿玛兰妲和丽贝卡之间的殊死对抗。
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外出打仗期间,阿尔卡蒂奥掌管马孔多成为马孔多的统治者。
掌权后的发号施令和荣耀四射的制服,使他从苦涩过往的压抑中解脱出来。
他把两门火炮设在镇子入口,让他昔日的学生统一着装,显露出发号施令的嗜好。
阿尔卡蒂奥在权力中迷失自我,不断做出引起公愤的行为,动不动就要枪杀反抗他的人。
自由派失利,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让人捎信给阿尔卡蒂奥,要他放弃抵抗头像,以换取敌人保证自由派生命财产安全的允诺。
但阿尔卡蒂奥并未听从,而是发动手下的人奋力应战,最终被捕,惨遭枪杀。
第四代:纵欲者
阿尔卡蒂奥生前跟一个叫索菲亚·德拉·彼达的女人先后生下了女儿蕾梅黛丝,双胞胎儿子何塞·阿尔卡蒂奥第二和奥雷里亚诺第二。
美人儿蕾梅黛丝以绝世的容颜震惊众人,众多的男人纷纷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而她却不为所动,甚至并不知道自己究竟有多美,更不知道自己的美竟有如此大的杀伤力。
一个偷看她洗澡的年轻人死在了她的床下;
另一个男人曾趁着混乱在她腹部摸了一把,当晚就被一匹马踩死了。
美人儿蕾梅黛丝终究不属于这个世界,结局是在众人的注视下,升天而去。
何塞·阿尔卡蒂奥第二和奥雷里亚诺第二这对双胞胎喜欢恶作剧,他们互换身份,以迷惑大家取乐。
何塞·阿尔卡蒂奥第二见证了工人大罢工以及三千多工人被屠杀的惨烈,最终躲进屋子里去研究破译羊皮卷了。
奥雷里亚诺第二迎娶了贵族出身的费尔南达·德尔·卡皮奥,却又长期和情人佩特拉·科特斯生活在一起,纵欲,暴饮暴食,最终因为喉咙里长了个结,不能吃东西,活活饿死。
这对双胞胎兄弟几乎是同时死去,下葬的时候,抬棺的醉汉们搞错了对象,把他们的棺材搞反了。
他们换了大半辈子的身份,最终死后被歪打正着地换了回来。
第五代:挫败者
奥雷里亚诺第二和妻子费尔南达生下了第五代的女儿梅梅、儿子何塞·阿尔卡蒂奥以及小女儿阿玛兰妲·乌尔苏拉。
梅梅和男友巴比伦相爱,却为母亲费尔南达所阻挠。
巴比伦半夜去和梅梅幽会,却被当成偷鸡贼一枪打死。梅梅生下了私生子奥雷里亚诺·巴比伦,被母亲送去了修道院,从此再也没有回来。
何塞·阿尔卡蒂奥从小被当成教皇来培养,结果他却不学无术,回到家中后,在对已逝姑妈阿玛兰妲痛苦的思念中纵情声色。
随后,他无意中发现了家族里埋藏多年的一笔财富,七千二百一十四枚面值为四多卜拉的多隆金币,从此开始了物欲横流的奢靡生活。
他把孩子们招到家中来,他们在灌满了香槟的水池里嬉闹。
最终,孤独痛苦的何塞·阿尔卡蒂奥把几个孩子们打跑了。
几天后,四个孩子闯进家中,把他淹死在了水池里,并且抢走了他的金币。
第六代:破译者
私生子奥雷里亚诺·巴比伦从小便被关在家里养着,他除了研究羊皮卷,基本上没有做过其他事情,更何况费尔南达(他的外祖母)从未允许他出门。
直到阿玛兰妲·乌尔苏拉(实际上是他的姨妈)和丈夫加斯通的到来,才彻底打破了奥雷里亚诺·巴比伦平静如水的生活。
奥雷里亚诺·巴比伦疯狂地喜欢上了阿玛兰妲·乌尔苏拉。加斯通后来也找了个借口离开了马孔多,再也没回来。
两人相爱后,生下了第七代的奥雷里亚诺:一个长着猪尾巴的孩子。
阿玛兰妲·乌尔苏拉因失血过多死去。
第七代:终结者
当奥雷里亚诺·巴比伦回到家里时,他看到了那个孩子只剩下一张肿胀干瘪的皮,全世界的蚂蚁一齐出动,正沿着花园的石子路努力把他拖回巢去。
雷里亚诺僵在原地,不仅仅因为惊恐而动弹不得,更因为在那神奇的一瞬梅尔基亚德斯终极的密码向他显明了意义。他看到羊皮卷卷首的提要在尘世时空中完美显现:家族的第一个人被捆在树上,最后一个人正被蚂蚁吃掉。
彼时,他完全破译了羊皮卷上的内容,原来上面用梵文所写的内容就是整个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命运。他连忙去看最后一页自己的命运。
但没等看到最后一行便已明白自己不会再走出这房间,因为可以预料这座镜子之城——或蜃景之城——将在奥雷里亚诺·巴比伦全部译出羊皮卷之时被飓风抹去,从世人记忆中根除,羊皮卷上所载一切自永远至永远不会再重复,因为注定经受百年孤独的家族不会有第二次机会在大地上出现。
第七代长着猪尾巴的那个孩子,便是整个布恩迪亚家族的终结者。
03
拉丁美洲与魔幻现实主义
自从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之后,拉丁美洲便一直遭受西班牙、葡萄牙等殖民者的统治、剥削,直到当地人民推翻殖民统治,建立自己的独立国家。

独立战争过后,接着便是内战。
比如,1964年5月27日,“所有人反对所有人”的哥伦比亚内战爆发。在这场无休止的武装冲突中,一方是美国支持的哥伦比亚政府,另一方则是由列宁主义、托洛茨基主义、无政府主义分子组成的各种左翼激进武装组织。
这种“地狱般的鸡尾酒”让这场内战演变成混乱的自相残杀,成为哥伦比亚两代人永久的生活方式。据最保守的估计,截至2014年,已经有超过22万人丧生,其中包括17.7万名平民。超过5万人失踪,超过500万人(全国10%的人口)成为难民,被迫离开冲突地点前往难民营。
战争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无意义的争斗,书中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代表自由派发动的内战,正是暗指这段历史。
历史上,美国联合果品公司是一家在历史上颇有名气的美国公司,主要经营业务是将第三世界国家种植园中生产出的蔬菜、水果(主要是香蕉和菠萝)销往美国和欧洲。
该公司不断扩张,收购尼加拉瓜、牙买加、洪都拉斯、危地马拉、古巴等国的廉价土地,增铺铁路,购买船只,发展成为一个包括从生产、加工、运输到销售各部门的垄断组织。
联合果品公司在中美国家的每一个庄园,不仅在经济上自成体系,而且自订法律,自设军营,甚至可以任意逮捕和枪杀工人,成为当地的“国中之国”。联合果品公司还同各国反动势力相勾结,操纵各国政治。
书中的香蕉公司,便是以美国联合果品公司为原型进行塑造的。

很多人都说读不懂《百年孤独》,即便读完了也不知道它到底伟大在哪里。
我的建议是:
想要读完《百年孤独》,你需要一遍读一遍画人物关系图,这样才能确保自己顺利地读完这部小说。
想要读懂《百年孤独》,你可能还需要看几本其他的书,比如《番石榴飘香》《活着为了讲述》《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银剑石:拉丁美洲的三重烙印》,需要了解作者本人的经历以及写作《百年孤独》的背景,还有拉丁美洲的历史。
写在最后
“孤独”是什么意思?
马尔克斯在《番石榴飘香》一书中解释说:
布恩迪亚家族的孤独感是因为他们缺乏爱。
在我这部小说里,人们会看到,那个长猪尾巴的奥雷里亚诺是布恩迪亚家族在整整一个世纪里唯一因为爱情孕育的后代,布恩迪亚家族的人不懂爱情,不通人道,这就是他们孤独和受挫的秘密。我认为,孤独的反义词是团结。
《百年孤独》这部小说在“冰块”和“石头”中开始,在一阵风中结束。
加西亚·马尔克斯曾经近乎绝望地指出:“拉丁美洲的历史也是一切巨大然而徒劳的奋斗的总结,是一幕幕事先注定要被人遗忘的戏剧的总和”,这样的历史象征了孤独,就是“百年的孤独”。
“孤独”是人类共有的,却并不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