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怎么样?本科生惊艳国际学术会!PK清北获奖!

对想读理工专业的学生和家长来说,择校时最纠结的莫过于“怎么判断一所学校的师资是不是真的好”。毕竟招生简章上的“名师云集”

对想读理工专业的学生和家长来说,择校时最纠结的莫过于“怎么判断一所学校的师资是不是真的好”。毕竟招生简章上的“名师云集”易写,但能真正带你触摸学术前沿、手把手教你做实验、甚至帮你敲开世界名校大门的老师,才是稀缺资源。

而眼下,我们可以将美国斯坦福大学与爱思唯尔联合发布的“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作为参考指标。2025年这份榜单一出炉,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就凭21名在职教授上榜的成绩“出圈”,其中17人同时拿下“生涯影响力”和“年度影响力”双榜单,还有人连续四年稳坐榜单,这样的成绩不仅在同类院校里亮眼,更实实在在告诉大家:这所我国目前唯一一所理工科中外合作大学的师资,是能经得起全球学术标准检验的“真王牌”。

这份亮眼成绩背后,藏着广以对师资标准的“极致苛求”。作为以色列理工学院的中国校区,广以从一开始就把“师资门槛”对齐了这所学校的百年标准:100%师资由以色列理工按本部要求全球选聘,60%以上直接从以色列理工海法本部派来,相当于把“原汁原味的顶尖理工师资”搬到了广以。

截至2025年4月,广以已经聚齐169名专任教师和99名教辅人员,其中80% 以上是外籍教师,他们来自30多个国家,手里几乎都攥着哈佛、MIT、牛津、斯坦福这些顶尖名校的履历,领头的更是“学术大咖”:比如2004诺贝尔化学奖得主Aaron Ciechanover教授,还有中国科学院院士、校长龚新高教授。

更难得的是,这些老师的研究领域刚好覆盖了理工学子最关心的方向:环境科学、生物技术、材料工程。这些顶尖学者们撑起的不仅是“多学科”的架子,更是让学生能跟着全球前沿课题成长的“学术坐标系”。

但广以师资的真正价值,从来不是挂在官网的“荣誉墙”,而是成为能与学生每天打交道的“学术引路人”。广以10:1的生师比,把“精细化教学”落到了实处:课后想请教问题,预约“Office Hour”就能和老师深入交流;做实验遇到瓶颈时,随时能拿着数据去材料科学系的谭启教授办公室讨论;就连学线性代数,老师也会把定理和新能源电池研发、人工智能算法结合起来讲,让学生知道“课本知识到底能解决什么真问题”。

这种互动不是“偶尔的福利”,而是日常教学的常态,彻底打破了“顶尖学者遥不可及”的距离感。而且这里还藏着广以的育人巧思——不是让老师单向输出,而是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索。而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2022级本科生胡燊楠的经历,就是这种培养模式的生动缩影。

二下学期,胡燊楠主动申请加入Elissaios Stavrou副教授的课题组,研究航空航天领域关键材料氧化锆在高压下的结构变化。最终,他带着研究成果站上第八届极端条件下的物质与辐射国际会议(ICMRE2025),与清华、北大等院校的学者同台竞技,成为唯一获“优秀科研海报奖”的在校本科生。从“科研新人”到“国际获奖者”,胡燊楠的成长,正是广以师资“放手探索+背后支撑” 的最佳证明。

除此之外,广以的师资优势还能转化成学生触手可及的“国际级资源”。学校花4.3亿元建的105间实验室,成为顶尖科学家带着学生做真研究的地方。另外,老师们的全球学术网络也成了学生的“资源库”。广以共享以色列理工学院的全球交换平台,合作的100多所院校里有卡内基梅隆、康奈尔、新加坡国立这些名校,学生想出去交流,老师会帮着推荐、对接,甚至写推荐信。

说到底,广以的师资厉害之处,从来不是“凑齐了多少顶尖学者”,而是让这些学者真正“俯身”成为学生的成长伙伴。他们既是教你公式定理的老师,也是帮你规划科研方向的导师,更是带你看见更大世界的引路人。

对想读理工的学生来说,选择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选的不只是一所大学,更是一个能跟着全球顶尖科学家学真本事、攒真经历的平台——在这里,好师资不是抽象的“招牌”,而是的实实在在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