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门的沙漠与以色列的都市,在红海两岸展开一场远程军事博弈,无人机与导弹已成为新时代的宣言书。
当地时间11月2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每周政府会议上放出狠话,宣布以色列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消除也门胡塞武装的威胁。 短短几小时内,也门胡塞武装政治局成员穆罕默德·布海提立即回呛,宣称胡塞武装将会对以色列的任何侵略行为作出即时而强力的回应。
这场隔空喊话发生在加沙停火第一阶段协议生效后的第18天,犹如一对已经把手放在武器上却仍保持微笑的对手,而此刻,他们的手指正在缓缓扣上扳机。

01 紧张升级:唇枪舌剑背后的军事博弈
当地时间11月2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每周政府会议上划下了四条红线。他明确表示,以军未来在加沙地带的行动将围绕四个重点方向展开。
逐步带回所有被扣押人员、系统清除哈马斯势力、打击任何袭击企图,并实现加沙地带非军事化。
内塔尼亚胡的发言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他对美国的态度。他强硬表示:“以色列会就相关打击行动通知美国方面,但不会征求其许可”。
这种直言不讳的宣言,无疑是对外交礼节的一次公然挑战。
更有甚者,内塔尼亚胡还将对黎巴嫩真主党的警告也一并抛出,称以色列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消除也门胡塞武装的威胁。 这种多线作战的强硬表态,令本已脆弱的地区停火协议更加岌岌可危。

02 胡塞武装:从暂停到随时重启的军事机器
面对内塔尼亚胡的威胁,胡塞武装的反应既迅速又坚决。穆罕默德·布海提的回应没有任何含糊其辞:即时而强力的回应。
这种迅速回击的姿态与胡塞武装近期的军事行动能力密切相关。
回顾7月15日,胡塞武装曾出动三架无人机对以色列两地实施“同步”军事行动,成功袭击了以色列南部内盖夫的一处重要军事目标和红海沿岸城市埃拉特港。
胡塞武装发言人叶海亚·萨雷亚当时重申,胡塞武装将继续对以色列采取军事行动,“直到停止对加沙的侵略并解除对其封锁”。
更具说服力的是数据——据以色列媒体统计,从3月18日以军恢复对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至7月10日,胡塞武装已向以色列发射近60枚弹道导弹。
这一数字充分展示了胡塞武装不容小觑的远程打击能力。

03 红海练兵:以色列的未雨绸缪
面对胡塞武装的持续威胁,以色列早已开始积极备战。今年8月20日,以色列国防军在以色列最南端城市埃拉特附近的红海海域举行了一场军事演习。
这场演习内容丰富,指向明确。
以色列海军出动了“萨尔-6”型护卫舰,针对红海海空区域的目标进行跟踪和探测,检验该护卫舰的防空能力和反导能力。
同时,以军还演练了使用“巴拉克-8”舰载垂直发射的防空导弹拦截来袭的无人机。
魏东旭解读认为,这次演习既有防御属性,也有兵力准备的意图。不排除以色列海军会派出舰艇,针对以色列在红海区域内的船只进行护航。
很显然,以色列正在为与胡塞武装的长期较量做准备。

04 联合国的忧虑与地区的未来
面对不断升级的紧张局势,联合国早已表达了深切的忧虑。今年5月28日,联合国就胡塞武装与以色列之间持续升级的军事冲突发出警告。
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杜加里克当时直言:“胡塞武装与以色列之间持续升级的军事冲突,正加剧也门以及更广泛地区本已极其脆弱的局势”。
杜加里克特别强调,包括也门萨那机场和以色列本古里安机场在内的民用基础设施遭到攻击是不可接受的。
联合国呼吁包括胡塞武装在内的所有相关方立即缓和局势,遵守国际法义务,特别是在保护民用人员和基础设施方面保持克制。
然而联合国的呼吁在当下双方剑拔弩张的态势面前显得如此苍白。
红海两岸,从也门的沙漠到以色列的港口,一种新的对抗方式正在形成。胡塞武装的无人机和以色列的“铁穹”在天空中演绎着古老仇恨的现代表达,而联合国呼吁克制的声音,则像试图用纱网拦住洪水一样无力。
停火协议不过是一张让双方重新装弹的暂停符。内塔尼亚胡说“不会征求美方许可”,胡塞武装承诺“即时而强力的回应”,这些火药味十足的表态,预示着一场不受地理距离限制的军事对抗已悄然重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