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人类什么时候会灭绝?科学家已算出具体灾难时间,人类该咋自救?

人类真的会灭绝吗?什么时候会发生?是隔壁老王家的狗狗活得比我们长,还是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在地球上繁衍生息到宇宙尽头?最近,

人类真的会灭绝吗?什么时候会发生?是隔壁老王家的狗狗活得比我们长,还是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在地球上繁衍生息到宇宙尽头?最近,英国科学家通过电脑模拟计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大约2.5亿年后,地球上的大陆将再次合并成一个"超级大陆",而这可能会导致人类的彻底灭绝。

听起来很遥远?但这个时间表背后的科学推理却值得我们深思。如果这一切真的会发生,人类究竟该如何应对这场终极挑战呢?

大陆正在移动中

很多人可能已经忘了中学地理课本上的那张图:全球的大陆曾经是连在一起的超级大陆"盘古大陆",后来才分裂成我们现在看到的七大洲四大洋。实际上,我们脚下的这块土地从未停止过移动,只是速度太慢,我们感觉不到而已。

举个例子,印度板块正以每年约5厘米的速度向欧亚板块挤压,这个速度大概和你指甲生长的速度差不多。看起来很慢,但正是这种持续的挤压造就了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这种板块移动看似微不足道,却能引发地震、火山爆发等剧烈的地质活动。2011年日本福岛9.0级地震就是太平洋板块俯冲到北美板块下方所引起的。这提醒我们,虽然板块运动缓慢,但其影响可能是突然而剧烈的。

根据英国科学家的电脑模拟,约2.5亿年后,现在分散的大陆将再次合并为一个"超级大陆"。这个过程不是简单的"拼图游戏",而是伴随着剧烈的地质活动,包括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山脉形成和海洋消失与产生。

为什么超级大陆意味着灭绝

"超级大陆听起来挺酷的啊,大家都连在一起,旅游多方便!"你可能会这么想。但事实却是,这种地理环境可能会成为人类的末日倒计时。

首先,超级大陆的形成会导致极端气候。想象一下,如果所有陆地都集中在一起,内陆地区将远离海洋的调节作用,形成超级干旱的大陆内部。科学模型显示,超级大陆中心区域的温度可能会高达60℃以上,比现在撒哈拉沙漠的最高温度还要高出20℃左右。在这种温度下,没有空调,人类甚至无法在室外生存超过几小时。

更糟糕的是,大陆合并过程中的剧烈地质活动会释放大量二氧化碳。科学家预测,超级大陆形成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可能达到现在的1.5倍以上。这不仅会加剧温室效应,还会改变大气成分,可能导致许多哺乳动物无法适应。

对人类来说,食物链的崩溃是一个致命问题。现代农业作物大多适应温和的气候,在极端高温和干旱条件下,小麦、水稻、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产量会大幅下降。科学家预测,在超级大陆环境下,全球可耕地面积可能减少75%以上。简单来说,就是没东西吃了。

此外,超级大陆形成还可能导致海平面大幅上升。随着海洋板块被陆地板块挤压和俯冲,海床隆起,再加上极端温度导致冰盖融化,将使大量低洼地区被淹没。模型预测,海平面可能上升50-200米,比现在的最悲观预测高出许多倍。

人类正在做的准备

听到这里,你可能会想:"2.5亿年后的事情,关我屁事?我早就化成灰了!"没错,这确实是个遥远的未来,但它提醒我们一个重要的事实:地球环境并非一成不变,人类的生存空间可能会因为地质和气候变化而受到严重威胁。

一些"末日爱好者"和前瞻性思考的科学家们已经开始为可能的末日做准备。这些准备工作不仅是为了应对遥远的超级大陆危机,也是为了应对可能更早到来的其他生存威胁,比如气候变化、小行星撞击或核战争等。

挪威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就是这样一个例子。这个被称为"末日种子库"的设施位于北极圈内,储存了来自全球各地的超过100万种作物种子样本。如果发生全球性灾难,这些种子可以帮助人类重建农业系统。截至2023年,该种子库已收集了来自233个国家和地区的1,145,693个种子样本。

迪拜的"太阳穹顶计划"更加宏伟。这个直径达3公里的封闭生态系统设计旨在创造一个不受外界环境影响的人类栖息地。穹顶内部通过先进技术控制温度、湿度和空气成分,理论上可以支持5万人的长期生存。虽然这个项目目前仍处于概念阶段,但它代表了人类对未来环境挑战的前瞻性思考。

中国科学家也在积极探索适应极端环境的技术。例如,中国科学院的研究人员成功培育出了耐高温、耐盐碱的水稻品种,这些作物能在极端条件下生长,为未来的食物安全提供了可能的解决方案。此外,中国的太空农业实验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宇航员已经在太空站上成功种植了蔬菜和水稻。

人类的两条生路

面对远期的生存挑战,科学家们提出了两条可能的出路:移民星际或者移居地下。

星际移民听起来像科幻电影,但这个构想正在逐步实现中。SpaceX的创始人马斯克设定了在本世纪内将100万人送往火星的目标。中国的航天计划也包括建立月球基地和载人火星探测等远期目标。天宫空间站上的科学实验正在验证人类在太空长期生存的可能性。

火星移民面临的主要挑战是极端环境。火星表面温度在-195℃到70℃之间变化,大气稀薄且主要由二氧化碳组成,没有磁场保护,辐射水平很高。尽管如此,科学家们认为,通过技术手段可以逐步改造火星环境,例如释放温室气体增温,或者建造封闭的居住设施。

地下生活是另一种选择。地下环境能够自然防护极端温度、辐射和许多地表灾害。目前,全球已有一些地下城市的雏形,如芬兰赫尔辛基的地下城区,加拿大蒙特利尔的地下城,以及中国的地下民防工程等。这些地下空间已经能够支持一部分人的生活和工作。

中国的洛阳地下城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防空洞群之一,总面积约达200万平方米,能容纳30万人。这些地下空间如果加以改造,理论上可以成为应对极端环境的人类栖息地。

对于地下生活的最大挑战是食物生产和心理健康。没有阳光,传统农业无法进行,但水培和LED光源可以解决部分问题。中国科学家已经开发出利用LED灯进行植物种植的技术,在完全人工环境下生产粮食作物。

进化还是灭绝,这是一个问题

2.5亿年后的超级大陆时代对人类来说可能是一场灭顶之灾,但也可能成为人类进化和技术飞跃的催化剂。毕竟,正是环境压力推动了生物进化,包括人类的智力发展。

从恐龙统治地球到人类崛起,从石器时代到信息时代,地球上的主导物种和文明形态一直在变化。也许,2.5亿年后的"人类"将以我们今天无法想象的形式存在——可能是生物与机器的融合体,可能是完全数字化的意识,也可能是已经适应了新环境的全新物种。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面对未来可能的末日场景,人类最强大的武器不是恐惧,而是知识、创新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