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零下15度实测!零跑C11冬季用车太香了,15万级混动值得选

作为土生土长的东北人,每年一到冬天,用车这事儿就成了我的“心腹大患”。前几年跟风买了辆纯电车,本以为能省点油钱,结果零下

作为土生土长的东北人,每年一到冬天,用车这事儿就成了我的“心腹大患”。前几年跟风买了辆纯电车,本以为能省点油钱,结果零下十几度的天,续航直接砍半,有次去机场接朋友,半路仪表盘开始“掉电预警”,吓得我在高速上找了三个服务区才瞅见充电桩,冻得哆哆嗦嗦等了一个多小时,那滋味现在想起来都打寒颤。后来换了辆燃油车,虽说续航不用愁了,但百公里10个油的开销是真肉疼,尤其冬天冷启动,发动机“哐当哐当”半天才能起来,踩油门还总顿挫,开着特别闹心。

直到今年10月底提了零跑C11超级增程2026款激光雷达版,我才算真正体验到“冬季用车自由”。这两个多月开下来,不管是零下18度的寒潮天,还是雪后结冰的路面,它的表现都稳得一批。今天就用咱真实车主的视角,把这辆车的冬季实测情况掰开揉碎了说,给正在15万级混动车型里打转的朋友,来份实打实的参考——毕竟买车这事儿,听销售吹一百句,不如看车主用一次。

先跟大伙儿交代下我的用车背景,省得有人说我“站着说话不腰疼”。我家在东北某省会,冬天那叫一个“嘎嘎冷”,11月中旬就开始飘雪,12月更是常现零下15度以上的寒潮。我10月28号提的车,到现在刚好两个半月,总里程已经快5000公里了,其中有3000多公里都是在零下5度到零下18度的低温里跑的,绝对够得上“极限测试”了。

日常用车就是典型的家庭需求:每天上下班往返40公里,早高峰得走环城路,堵是常态;周末要么带老婆孩子去商场,要么去周边的滑雪场、温泉馆;每月还得跑一两趟200公里左右的城际,去邻市看爸妈。这段时间里,不管是通勤代步还是长途出行,零跑C11(看资讯)超级增程的续航、智能功能和用车成本,每一项都没让我失望,甚至不少地方都超出了预期。

买增程车的朋友,心里肯定都有个小算盘:既想享受纯电开车的安静和省钱,又怕冬天续航掉得太狠,最后被逼成“用油大户”。我当初选零跑C11(用车口碑)超级增程,说白了就是被它的大电池给吸引了——41.7kWh的容量,官方标称300km纯电续航,这在15万级的混动车里真不多见。

你随便去逛逛同价位的车,比如某合资品牌的混动SUV,纯电续航才120km,某国产热门款也才180km,冬天一缩水,基本就得天天插电充电,不然增程器就得天天启动,那跟开燃油车有啥区别?但零跑C11这300km的纯电续航,就算冬天打个折,也足够我用好几天了,这才是增程车该有的样子。

刚提车那阵儿,我们这儿气温还在零上10度左右,我特意做了次“满电挑战”。周五晚上用家用充电桩把电充满,表显纯电续航300km,周末带着老婆孩子去郊区的采摘园,来回跑了180公里,中途还在景区停车场开着空调待了半个多小时,结果回家后表显还剩132km,算下来实际跑的里程比消耗的续航还多,当时我就跟老婆说:“这电池真没虚标,买对了!”

真正的考验是11月下旬,一股寒潮过来,气温直接跌到零下10度,早上起来车窗上全是冰碴子。我当时心里也犯嘀咕:这么冷的天,续航会不会掉得厉害?于是又做了次测试:周五晚上充满电,表显300km,周末两天带家人去城郊的滑雪场,往返120公里,全程开着24度空调,座椅加热和方向盘加热也没断过——东北冬天开车,这俩功能就是“命根子”,总不能为了省电冻着自己吧?

结果回来一看,表显剩余续航还有162km,实际消耗了138km的续航,跑了120公里,达成率超过86%!当时我就乐了,这数据比我预期的好多了。要知道我之前开的纯电车,零下10度续航直接砍半,100km的标称续航,实际跑50公里就不错了。零跑C11这表现,直接让我把“冬季续航焦虑”这事儿抛到了脑后。

12月初的那场强寒潮,才是对这辆车的“终极考验”。连续三天最低气温都在零下15度以下,有天早上我一睁眼,手机天气APP直接弹出“零下18度”的预警,哈口气都能成霜。偏偏那天我得去邻市参加一个重要会议,往返210公里,要是搁以前开纯电车,我肯定得提前一天规划充电桩,开燃油车又得心疼油钱,但这次开零跑C11,我心里特别踏实。

出发前一晚我没把电充满,表显纯电续航298km。早上出门前10分钟,我窝在暖和的家里,点开零跑APP,轻轻一点“冬季备车”,系统立马开始工作。等我慢悠悠洗漱完下楼,走到车旁边一拉车门,嘿,隐藏式门把手是温热的,一点不冻手;坐进车里更舒服,温度已经升到18度,方向盘和座椅都暖乎乎的,前挡风玻璃上的冰霜早就化干净了,连雨刮器都给预热好了。

后来我才搞明白,这都是零跑的AI智能集成电池热管理系统在发力。它能精准控制电池的温度,不管外面多冷,都能把电池温差控制在±1.5℃以内,保持在10-35℃的最佳工作区间。就像给电池穿了件“保暖衣”,难怪这么冷的天,电池性能也不受影响。

那趟210公里的行程,我全程开着24度空调和座椅加热,去程95公里用纯电模式跑完,到地方后表显剩余续航还有183km;返程的时候,我想着别把电用太干,就切换到油电混合模式,让增程器稍微介入一下。等回到家一看,表显纯电续航还有102km,算下来这210公里总共才消耗了196km的纯电续航,达成率居然超过107%!

同行的还有个开某合资品牌混动SUV的朋友,他那车官方标称纯电续航180km,结果那天跑了80公里就触发增程器了,中途还得找加油站加油,花了小200块钱。他坐进我车里的时候,摸着暖乎乎的座椅,看着我表显还有100多公里的纯电续航,一脸羡慕地说:“你这才叫增程车,我这就是个‘油改电’的幌子。”

说真的,那一刻我特别庆幸自己选对了车。同样是混动,零跑C11的大电池和智能热管理系统,在冬天的优势太明显了。它不是单纯靠“缩减配置”来保续航,而是用技术解决问题,这才是真本事。

肯定有朋友会问:“零下十几度开空调、开加热,难道不费电吗?”我一开始也有这顾虑,后来发现零跑C11有个特别聪明的设计——它会优先用增程器的废热来制热,而不是傻愣愣地消耗电池电量。

有次我在油电混合模式下开了100公里,全程空调26度,结果到地方后发现,表显纯电续航不仅没少,反而多了3km!当时我还以为仪表盘出问题了,后来问了售后才知道,这是增程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被回收了,一部分用来加热座舱,一部分给电池补电,形成了一个“能量循环”。你说这设计多贴心,既保证了舒适性,又不浪费能量,冬天开着特别省心。

现在我算是摸透了,只要不是跑那种上千公里的长途,零跑C11完全可以当纯电车开。满电状态下,我每天通勤40公里,能开5-6天,每周只需要充一次电,比我以前开燃油车去加油站的频率还低。

而且就算真要跑长途,它也一点不掉链子。47L的大油箱,油电混合模式下综合续航能到1110公里,加一次油就能从我们这儿开到北京,中途根本不用停车补能。上次我带家人去北戴河玩,全程600多公里,去的时候用纯电模式跑了300公里,然后切换油电混合模式,加了200块钱油就跑完全程,比同行开燃油车的朋友省了一半的钱。

这种“纯电通勤+油电长途”的模式,真的太适合我们北方车主了。平时用纯电省成本,长途用油电保续航,再也不用在“省钱”和“省心”之间做选择题,这才是家用车该有的样子。

东北冬天用车,除了续航焦虑,还有一堆“冷到骨子里”的小麻烦。以前开老车的时候,每天早上都像一场“战斗”:出门前得揣个暖手宝,不然开车门的时候,金属门把手能冻得你手发麻;坐进车里更别提了,座椅像冰窖,方向盘握一会儿手指就僵了;前挡风玻璃上的冰霜,得发动车怠速10多分钟才能化,期间还得下车用刮雪板刮,冻得鼻涕直流。

但自从开了零跑C11,这些麻烦事儿全没了。它的那些智能化小功能,简直就是为东北冬天量身定做的,每天早上用车都变成了一种享受,而不是煎熬。

我特别喜欢的就是“远程一键备车”功能,现在它已经成了我每天必用的“神器”。每天早上7点15分,我准时在被窝里点开零跑APP,找到“冬季备车”按钮轻轻一点,剩下的事儿就全交给车子自己办了。

它会自动启动电池预热、座舱加热、除霜除雾,连隐藏式电动门把手都给你提前加热。我一般7点30分下楼,走到车旁边的时候,车门把手是温热的,一点不冻手;拉开车门,一股暖流扑面而来,车内温度已经升到18度左右;前挡风玻璃和车窗上的冰霜、雾气早就清理干净了,座椅和方向盘也暖乎乎的,直接挂挡就能走,全程不用多等一秒钟。

有一次我睡过头了,7点25分才想起备车,当时心里咯噔一下,以为肯定要迟到了。结果点开APP发现有个“快速备车”选项,点完之后10分钟就搞定了。下楼的时候车子已经准备就绪,硬是没耽误上班,这功能真的救过我的急。

更贴心的是,这个远程备车功能还能“自学成才”,越用越懂我的习惯。我在APP上设置了每天早上7点30分自动备车,它会根据当天的气温和我的行程来调整。比如气温低于零下10度,它就会提前20分钟启动,确保我下楼的时候车内足够暖和;要是我前一天晚上在导航里设置了“去机场”,它还会自动切换到油电混合模式,把电池预热到最佳状态,生怕我路上没电耽误事儿。

上周我要去邻市出差,前一天晚上在APP上预约了第二天早上8点的备车,还设置了导航目的地。结果第二天早上7点40分,手机就收到了提醒:“车辆已完成预热,当前电池温度15℃,油电混合模式已开启,预计9点30分到达目的地。”当时我就觉得,这车子比我老婆还懂我需要啥,这种被“贴心照顾”的感觉,真的特别好。

以前开别的车,冬天朋友搭我顺风车,都得提前打电话说“等我10分钟,把车预热一下”,现在根本不用,我提前15分钟远程备车,朋友一上车就说“你这车里也太暖和了”,特有面儿。

除了远程控制,车内的那些小细节也特别暖心。先说座椅加热,它有三档可调,早上刚上车的时候我开高档位,几分钟就能把座椅捂热,等行驶起来再切换到低档位保持温度,耗电量不高,但舒适性直接拉满。我老婆特别怕冷,以前坐我的车总说“屁股凉”,现在每次上车都先把座椅加热开到最高档,还跟我说“以后换车还得要带座椅加热的”。

方向盘加热更是特别实用的配置。东北冬天开车,就算戴着手套,握久了方向盘也会冻手,尤其是早上刚开车那半小时,手指僵得都快握不住方向盘,特别影响安全。零跑C11的方向盘加热一打开,几分钟就能暖过来,全程双手都是热乎乎的,开车都更有底气了。有次我忘开方向盘加热,开了5分钟就觉得手指发麻,赶紧打开开关,没过两分钟就缓过来了,现在这个功能我是上车必开。

还有座椅通风功能,可能有人觉得冬天用不上,其实不然。东北冬天衣服穿得多,坐久了后背容易出汗,开着座椅通风(调到低档),能保持后背干爽,特别舒服。这个功能夏天用着更爽,但冬天偶尔用用,也能提升不少舒适度,只能说零跑考虑得太周到了。

很让我惊喜的是“智能除雾”功能,这在东北的雨雪天简直是“神器”。冬天车里车外温差大,玻璃特别容易起雾,尤其是雨天雪天,前挡风玻璃一模糊,视线就受影响,特别危险。以前开老车的时候,我得频繁手动开除雾,开久了风直吹脸,头疼得厉害,关了吧玻璃又很快起雾,特别麻烦。

零跑C11就不一样了,它的空调系统能自动检测玻璃的湿度,只要一发现有起雾的迹象,就会悄悄开启除雾模式,而且风量和出风方向都控制得特别好,不会直吹人的脸,只会对着玻璃吹。有次下大雪,我开着它在高速上跑了两个多小时,前挡风玻璃始终干干净净,一点雾气都没有,全程不用我手动操作一下,安全感大幅提升。

还有一次我带着孩子去超市,停在地下车库的时候玻璃还好好的,出来的时候外面下着小雪,玻璃瞬间就起雾了。我正准备动手开除雾,结果车子已经自动开启了,几秒钟就把雾气吹散了,当时我家孩子都惊呼“爸爸,这车好聪明啊”,听得我心里美滋滋的。

充电方便这事儿也得好好说说,毕竟冬天谁也不想在外面冻着等充电。零跑C11支持快充和慢充两种模式,平时我在家用慢充,晚上低谷电价的时候充,省钱;要是在外面没电了,找个快充站也能很快补能。

我家小区车位上装了个家用慢充桩,晚上10点到早上6点是低谷电价,每度电才0.38元,充一次满电也就16块钱左右,比我每天坐地铁的钱还便宜。而且APP上能实时看充电进度,还能设置预约充电,我一般晚上10点设置自动开始充电,早上起来刚好充满,特别省心。

有次我在外面办事,电快用完了,找了个附近的快充站,从30%充到80%只用了36分钟,刚好够我喝杯咖啡、吃点东西的时间。充完电表显纯电续航150km,足够我开回家再跑两天通勤了。对比我以前开纯电车,快充要等一个多小时,零跑C11的充电速度真的提升太多了。

作为上班族,买车容易养车难,每月的油费、电费、保养费都是不小的开销。我以前开燃油车的时候,每个月油费就得小1000块,赶上油价上涨,钱包更是“大出血”。但开零跑C11这两个多月,每月用车成本直接降到了200块以内,说出来可能有人不信,我给大伙儿算笔实打实的账,你们就知道它有多省了。

先说说日常通勤:我每天上下班往返40公里,每月按22个工作日算,就是880公里;周末带家人出去玩玩,每月大概再跑320公里,总里程差不多1200公里。这个里程数,在上班族里应该算是中等偏上的了。

要是开我以前那辆燃油车(百公里油耗10L,现在92号汽油8块钱一升),每月油费就得1200÷100×10×8=960块,这还没算上偶尔堵车增加的油耗。现在开零跑C11,我基本用纯电模式就能覆盖所有日常出行,每月充电2-3次就够了。

我家的慢充桩每度电0.38元,充满一次电大概需要41.7度,电费就是41.7×0.38≈16块钱。就算每月充3次,电费也才48块钱。偶尔跑长途用点油,这两个多月我就加过一次油,花了300块钱,平均到每个月就是150块钱油费。这么一算,每月总用车成本才198块钱,比以前开燃油车省了762块钱,一年下来就能省近1万块!

1万块钱能干啥?够我带家人出去旅游一趟了,或者给孩子报个兴趣班,这不比给加油站送钱香吗?有次我跟同事聊起用车成本,他开着某国产混动SUV,每月电费加邮费得400多块钱,比我的零跑C11贵了一倍多,他都后悔买早了,说早知道等零跑C11了。

可能有人会说“混动车型都省油,这有啥稀奇的”,但我得跟大伙儿说清楚,同样是混动,省不省钱差别大了去了。关键就看纯电续航够不够长,能不能覆盖日常出行。

我特意研究过同价位的几款混动车型,它们的纯电续航大多在150公里左右,冬天一缩水,实际能跑80-100公里就不错了。像我这种每天40公里通勤的,两天就得充一次电,要是忘了充电,增程器就得起动,用油成本自然就上去了。而且电池小,稍微跑远点就得用油,根本享受不到纯电的低成本。

我邻居开的就是某款纯电续航150km的混动SUV,冬天的时候他每天都得把车插在充电桩上,不然第二天就不够开。有次他忘了充电,跑了趟20公里的郊区,增程器全程启动,回来后跟我说“那趟油费花了15块钱,比坐出租车还贵”。反观我的零跑C11,300km纯电续航,冬天也能跑200多公里,一周充一次电就够了,基本用不上油,成本自然就低。

除了油费电费,保养成本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燃油车一般5000公里就得保养一次,每次基础保养(换机油、机滤)就得500多块钱,要是换点其他零件,上千块都打不住。零跑C11的增程器技术成熟,保养周期长,首保是5000公里,之后每1万公里保养一次,每次基础保养才300多块钱,比燃油车省了一半还多。

我上个月刚做了首保,就换了个机油滤清器,检查了一下电池和增程器,总共才花了320块钱。售后顾问跟我说,以后正常保养,每次也就300多块钱,一年跑2万公里的话,保养费才600多块钱。对比我以前开燃油车,一年保养费得1200多块钱,这又省了不少。

而且零跑的保养政策也很贴心,首任车主有终身免费基础保养,包括机油、机滤和工时费,这意味着我以后基本不用在保养上花钱了,长期用下来能省一大笔。这种实实在在的福利,比那些花里胡哨的宣传管用多了。

买车的时候,我还特别关心保值率的问题——毕竟谁也不想买辆车,开两年就大幅贬值。虽然我才开了两个多月,但特意查了下市场数据,零跑C11的三年保值率在同级别增程车型里排前三,这让我特别放心。

保值率高的原因也很简单:首先是大电池优势,41.7kWh的电池在二手市场很受欢迎,毕竟续航是硬通货;其次是配置高,激光雷达、L2级辅助驾驶这些配置,就算过几年也不会过时;最后是零跑的品牌口碑在提升,售后服务网络也在完善,二手市场认可度自然就高。

反观有些小众品牌的混动车型,买的时候价格不贵,但开两年想卖,根本没人要,就算能卖出去,也得亏一半的钱。我一个朋友就是,买了辆小众混动SUV,开了三年,原价16万买的,现在只能卖7万,肠子都悔青了。零跑C11的保值率,让我觉得这笔投资很值。

说到配置,零跑C11在15万级这个价位里,配置表现很亮眼,同价位的车型里,优势比较明显。我买的是14.98万的激光雷达版,你知道它有多少配置吗?我给大伙儿数数,保证让你惊喜。

首先是辅助驾驶相关配置:激光雷达是标配,能实现L2级辅助驾驶功能,包括ACC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自动紧急制动、自动泊车这些功能,在高速上开的时候特别省心,设置好巡航速度,车子会自动跟车、保持车道,遇到突发情况还会自动刹车,安全性大幅提升。

然后是舒适性配置:14.6英寸的中控大屏,分辨率特别高,操作也流畅;全景天窗,冬天晒太阳特别舒服;座椅通风/加热都是标配,夏天不闷,冬天不冷;还有后排独立空调,家里老人孩子坐在后排也能调节温度,特别贴心。

对比下同价位的竞品,差距一下子就出来了。比如某合资品牌的混动SUV,要想有座椅加热和辅助驾驶功能,得加到18万以上,比零跑C11贵了3万多;某国产热门款,激光雷达是选装,得加8000块钱,而且自动泊车功能只有顶配才有。这么一对比,零跑C11的性价比真的太高了,花15万的钱,享受到了20万级车型的配置。

我当初选车的时候,可不是一拍脑袋就买了零跑C11,而是实打实对比了三款热门混动车型:比亚迪宋Pro DM-i、哈弗H6 DHT-PHEV和深蓝S7增程版。这三款车在市场上都很火,销量也不错,但对比下来,零跑C11在续航、智能、性价比这三个核心点上,优势都很突出,堪称15万级混动的优质选择。

我当时做了个详细的对比表,每天下班就研究,对比了半个多月才下定决心。现在就把我的对比结果分享给大伙儿,给想买车的朋友做个参考。

先看最核心的续航能力,这也是我们北方车主最关心的。比亚迪宋Pro DM-i的纯电续航最高110km,我特意问了开这款车的朋友,冬天零下10度左右,实际只能跑60-70km,每天都得充电,要是忘了充电,增程器就得起动,特别麻烦。

哈弗H6 DHT-PHEV的纯电续航也是110km,冬季表现和宋Pro DM-i差不多,甚至还稍微差一点。我邻居开的就是这款车,冬天的时候他每天早上都得提前半小时下楼充电,不然下午下班都不够开回家,有次忘了充电,只能在公司楼下的快充站充了半小时,花了20多块钱,特别不划算。

深蓝S7增程版的纯电续航是200km,冬季实际能跑120km左右,比前两款强不少,但跟零跑C11比还是差了一大截。零跑C11冬季纯电续航能到200km以上,我每周充一次电就够了,完全不用天天惦记着充电这事儿。对于北方车主来说,纯电续航越长,冬季用车越省心,这一点零跑C11的优势太明显了。

再看智能化配置,这也是现在买车的核心需求之一。零跑C11的远程备车功能真的太全面了,不仅能加热座舱和电池,还能自动除霜、预约充电,甚至能根据气温调整预热时间,比“贴心管家”还懂你。

而比亚迪宋Pro DM-i和哈弗H6 DHT-PHEV的远程控制功能就比较基础了,只能实现简单的启动车辆和开启空调,不能自动除霜,也不能预约充电。冬天的时候,就算提前启动了空调,下楼还是得自己刮冰霜,特别麻烦。

辅助驾驶方面的差距就更大了。零跑C11标配激光雷达,L2级辅助驾驶功能特别全面,在冬季雨雪天气里表现也很稳定。有次下雪天我在高速上开,开启了自适应巡航,车子能精准识别车道线,就算路面有积雪,也不会跑偏;遇到前方车辆减速,它也会跟着减速,反应特别灵敏。

而宋Pro DM-i和哈弗H6 DHT-PHEV的辅助驾驶功能就比较“鸡肋”了,没有激光雷达,主要靠摄像头识别,雨雪天气里识别精度会下降,有时候会出现“找不到车道线”的情况,用着特别不放心。深蓝S7增程版虽然辅助驾驶功能还不错,但激光雷达是选装,得加钱才能有,性价比一下子就低了。

最后看性价比,这也是大多数人买车最看重的点。零跑C11 14.98万的价格,就能买到300km纯电续航、激光雷达、L2级辅助驾驶、座椅通风/加热这些配置,真的太值了。

我们来对比下同配置的价格:比亚迪宋Pro DM-i要买到110km纯电续航版本,就得15万以上,而且没有激光雷达,辅助驾驶功能也很基础;哈弗H6 DHT-PHEV 110km纯电续航版本也要15万多,配置比零跑C11差了不少;深蓝S7增程版200km续航版本要15.58万,比零跑C11贵了6000块,而且激光雷达是选装,得再加8000块,算下来比零跑C11贵了1.4万。

这么一对比,零跑C11的性价比优势很明显。花更少的钱,能买到更长的续航、更全的配置、更智能的体验,这就是我最终选它的原因。在15万左右的预算里,零跑C11是一款能做到“大电池+高智能+全配置”的出色车型。

可能有朋友会担心:“零跑是不是小众品牌?质量靠谱吗?售后服务怎么样?”我当初也有过这种顾虑,但提车两个多月用下来,这些担心全是多余的。

先说说质量,零跑汽车在电池技术上有很深的积累,它的电池经过了针刺、挤压、火烧、浸水等多项严格测试,安全性有保障。我提车这么久,没出现过任何小毛病,中控屏操作流畅,没有卡顿;增程器启动的时候特别安静,不仔细听根本听不到声音;悬挂调校也很舒服,过减速带的时候不会很颠簸,家人都觉得坐着很稳。

售后服务方面,零跑的网络正在不断完善,我所在的城市有3家4S店,不管是保养还是维修都很方便。有一次我在APP上反馈了一个导航的小问题,不到10分钟就有客服联系我,耐心地帮我解决,第二天还打电话回访,问我问题有没有解决,服务态度特别好。

而且零跑还有终身免费道路救援、终身免费车机流量这些福利,就算在外面遇到问题,一个电话就能解决,特别省心。对比那些合资品牌的“店大欺客”,零跑的售后服务真的太贴心了。

两个多月的冬季实测,零下18度的极限考验,零跑C11超级增程用实打实的表现,彻底征服了我这个“挑剔”的东北车主。它没有像某些车型那样,为了宣传而夸大续航;也没有为了降低成本而减配配置;更没有因为是15万级车型就忽视冬季用车的细节。

它解决了北方车主头疼的冬季续航焦虑——41.7kWh大电池+AI智能热管理系统,300km纯电续航冬天也能跑200多公里,完全能当纯电车开;它解决了冬季用车的各种麻烦——远程一键备车,让你在暖和的家里就能把车预热好,再也不用冻得哆哆嗦嗦等车;它还解决了养车成本高的问题——每月用车成本不到200块,一年能省近万元。

在15万级混动车型里,能同时做到这三点的,目前来看零跑C11表现很突出。它不是一款没有短板的车,但绝对是一款“懂用户”的车,尤其是懂我们北方车主的需求。

如果你也是北方车主,或者正在纠结一款冬季好用、成本又低的混动车型,我真心建议你去4S店试驾一下零跑C11超级增程。别光听销售吹,自己坐进去感受一下:零下十几度的天,远程备车后车内的温暖;开着它跑一段高速,体验一下辅助驾驶的省心;算一算每月的用车成本,感受一下省钱的快乐。

我身边已经有三个朋友被我“种草”提了零跑C11,现在每次聚会都夸我推荐得好。其中一个朋友以前开纯电车,冬天总被续航困扰,提了零跑C11后,每天都在群里说“这车太香了”。

最后想跟大伙儿说一句:买车不是买参数,也不是买品牌,而是买日常使用的体验。一款车好不好,不是销售说了算,而是车主用出来的。零跑C11超级增程用两个多月的冬季实测表现,证明了它不仅是一款合格的家用车,更是一款能在零下18度的东北给你足够安心和便利的实用车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