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广西南宁动物园一只黑猩猩坐在石头上熟练“抽烟”的画面,引发热议。南宁动物园工作人员称,动物园已派员介入处理,去搜出这只黑猩猩藏起来的香烟和打火机。目前正在对黑猩猩抽烟习惯进行纠正引导,后续也将加强场地巡逻与管理。
(11月21日《鲁中晨报》)
黑猩猩要戒烟了,可那些向动物投掷香烟的游客,什么时候才能戒掉不文明行为?
这只名叫“丢那猩”的黑猩猩,原是德国夫妇捐赠给南宁动物园的“国际居民”。来动物园之前,就学会了抽烟喝酒,“有些不文明游客向猩猩投掷了香烟和打火机。”如今,园方煞费苦心帮它戒烟,令人欣慰;但更值得我们反思的是:游客的不文明游园行为,何时才能真正“断根”?
事实上,黑猩猩抽烟并非孤例。在上海野生动物园,网红猩猩“叮叮”就曾因游客隔着玻璃强贴手机屏幕而受到惊吓,即便现场设有明确的禁止提示,仍有人无视规则,只为拍一段“猩猩看手机”的短视频。类似行为看似“无伤大雅”,实则是以娱乐为名、行伤害之实。黑猩猩作为人类的“近亲”,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模仿能力。它们的“反常行为”,往往是人类不文明习惯的投射:你扔香烟,它就学着抽;你恶意挑衅,它可能就以投掷粪便作为回应。
动物园本应是生命教育与物种保护的文明窗口。投喂人类食品、乱扔异物、拍打玻璃、高声叫嚷……这些行为不仅干扰动物正常生活,还可能造成它们消化不良、心理应激,甚至引发攻击行为。那么,我们该如何真正走向文明游园?
其一,游客应树立“观察而非打扰”的理念。观赏动物,不是让动物“取悦我们”,而是我们“去了解它们”。不投喂、不挑逗、不投掷,看似简单的规则,实则是敬畏生命的第一步。
其二,园方管理也需持续升级。除了加强巡逻、设置提示牌之外,还可以通过电子监控、志愿者劝导、互动式科普宣传等方式,提升管理效率与教育效果。例如,在灵长类动物区设置“行为解说牌”,讲解为什么黑猩猩不能抽烟等,从认知层面引导公众。
此外,我们每个人都应成为“文明游园”的监督者与传播者。见到不文明行为时,一句友善的提醒、一次主动的示范,都可能带动周围人共同守护动物福利。
黑猩猩“丢那猩”的戒烟之路,注定漫长,需要饲养员的耐心与科学引导。而游客戒掉不文明游园的习惯,同样需要每个人的自觉与努力。动物园中的每一块提示牌,都是一面文明的镜子;每一次对动物的尊重,都是社会进步的刻度。
愿““丢那猩”早日摆脱烟瘾困扰,回归它本该拥有的自然生活;也愿我们每个人都能以文明为约,用尊重代替猎奇,用理解代替干预,让动物园真正成为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生命乐园”,而非人性陋习的“展示场”。毕竟,对待动物的态度,不仅折射文明程度,也映照着如何定义“人类”自己。
黑猩猩开始戒烟,游客何时戒掉“拿动物取乐”的坏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