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七岭村,果香四溢。傍晚时分,果乡农业科技园的“羞姑娘”甜瓜大棚里,工人们正麻利地将刚采摘的精品甜瓜打包装车,这些饱含泥土芬芳的果实即将连夜发往武汉的超市,成为市民餐桌上的“抢手货”。

穷则思变,找准发展新路子
曾经的七岭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不足10万元,是典型的薄弱村。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村“两委”下定决心:“不能守着绿水青山过穷日子,必须让生态优势变成产业优势,让资源真正‘变现’!”经过反复琢磨,七岭村找准了“农旅融合、产业兴村”的发展路径,形成“红色动能+绿色产业”双轮驱动的振兴格局。

2021年,七岭村成功引进七岭果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并创新推行“三金”富民机制,让村民和村集体共享发展红利。土地流转得“租金”:集中流转土地230余亩,每年为村集体稳定增收8万元。入园务工拿“薪金”:企业建成102座现代化大棚,提供长期岗位85个,季节性用工200余人,村民年均劳务收入可达2.4万元。品牌增值分“股金”:打造“羞姑娘”高端水果品牌,引进30多个新品种,并通过技术指导、统一销售等方式,带动周边42户农户发展特色种植,农户通过参与品牌价值链获得持续收益,区域农业产值整体提升30%以上。
花木为媒,旅游带来好“钱”景



2022年,华中地区最大的花木产业综合体——荆门花博园落户七岭。项目不仅每年为村集体带来10万元土地流转收入,村集体还通过共建停车场、物业服务、运营特色集市等方式,每年再增集体收入15万元。开园以来,花博园累计接待游客45万人次,带动周边农家乐16家,创造就业岗位320个。村民李大姐感慨:“过去我在外地打工,一年回不了几次家。如今在家门口开农家乐,收入稳当,还能照顾老小,非常满足。”
收益共享,乡村焕发新容颜

产业发展了,集体经济壮大了,村民的获得感实实在在。2024年,七岭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40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65万元。村集体建立“433”收益分配机制:40%用于再投资,30%改善民生,30%给村民分红。两年来,累计投入20万元实施道路硬化、路灯亮化、环境美化,村容村貌显著提升。如今,漫步在荆襄古道旁,崭新的洋房鳞次栉比,通达的村道平坦如砥,连片的银棚熠熠生辉,房前屋后的绿荫掩映成趣,一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新图景。
“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七岭村党支部书记深有感触地说。从“薄弱村”到“富裕村”,从传统农耕到农旅融合,七岭村的蜕变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以七岭村为缩影,荆门市掇刀区立足城郊区位优势,探索出“红色引领、农旅融合、多元业态”的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陈集村的红色文化广场、邓冲村的田园综合体……农旅融合正成为强村富民的“金钥匙”,推动乡村振兴从“盆景”变“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