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中国古代的“三皇五帝”与“大同”、“小康”社会

(一)“三皇五帝”“三皇五帝”时期是中国最早的原始共产主义时期,当时尚无阶级划分,无剥削与压迫,人们主要与自然进行斗争。

(一)“三皇五帝”

“三皇五帝”时期是中国最早的原始共产主义时期,当时尚无阶级划分,无剥削与压迫,人们主要与自然进行斗争。这是一个人类社会既美好又不完美的原始阶段,因人类尚未具备征服所有自然灾害的能力。

三皇:由于春秋战国时期文献记载各异,多基于民间传说整理而成。通俗认可的说法主要有两种:一是盘古、伏羲、女娲;二是燧明氏、伏羲、神农氏(炎帝)。其中“盘古”更为古老,属古越族(广东华都):盘古生望荻(天皇,位于广东良渚);天皇生岳鉴(地皇,位于河南龙门洛阳);地皇生人皇(位于山东日照);人皇生提挺(位于淮河流域);提挺生通姓(位于安徽巢湖);通姓生巢氏,巢氏生燧明(位于陕西蓝田华胥)。伏羲、女娲以及黄帝、炎帝均为华阳与燧明的子女或孙辈。

早期,华阳由凤氏(象征凤凰)诞生于终南山北受阳光照射的薮丘(今陕西蓝田县小寨乡的“凤凰岭”,又称“皇帝岭”,现名“鬼神岔”,寓意“暂断岭”。其名称演变源于西汉末年此地发生的一起统治者“争权夺利”的事件,相关故事将在后续“蓝田发展”与“蓝田老爷马卡”中详述)。华阳自幼活泼好动,心怀慈善,乐于助人。她听闻东方日出之地“湑”有一位名叫燧明的人发明了取火术,可用火烹饪食物。于是华阳从薮丘出发,途经李村、安村、前卫、梦村(这些村落均有五千年以上历史)。她所到之处,生机盎然,鸟语花香,鱼跃虾腾,山川欢腾,大地歌唱,万物欣舞。华阳跋山涉水抵达“湑”(今陕西蓝田华胥镇),向燧明学习取火之法。两人相亲相爱,结合后生下伏羲、女娲;伏羲与女娲生“少典”;少典与“附宝”生黄帝、炎帝。

五帝:黄帝与炎帝联合在涿鹿击败蚩尤,后黄帝又在孤泉战胜炎帝,从而统一了黄河流域的“十二牧”(各原始部落)。他被部下的“四岳”(掌管四方祭祀的官员)和“十二牧”首领推举为最高首领,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疆域、拥有军队并实行“大同”制管理的国家,延续四百多年。

四岳十二牧推行民主推举贤能制度:黄帝年老时推举颛顼,并禅让帝位;颛顼年老时推举帝喾,颛顼禅让;帝喾年老时推举唐尧,帝喾禅让;唐尧年老时推举虞舜,唐尧禅让;虞舜年老时推举夏禹,虞舜禅让。

(二)、大同社会:「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礼运》)。禹本欲传位于益,然四岳十二牧各怀私心,不朝拜益,转而朝拜禹子启。自此启开启中国奴隶社会统治,四岳十二牧演变为统治贵族。原始共产主义大同社会遂告结束,奴隶制小康社会由此开启,并从夏代延续至秦,历时一千八百余年。

(三)、小康社会:「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是谓小康」(《礼记·礼运》)。夏、商、周、春秋、战国、秦均属奴隶社会的小康社会。自西汉始,中国进入封建社会。汉武帝时期,董仲舒融合黄老「无为而治」思想与儒家「仁、义」学说,提出「天人感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德治国」等主张,强调皇权的统一性与权威性。此思想无疑契合当时社会发展需求,但此后逐渐沦为束缚统治者与士人思想的工具,也成为前文所述‘洋人’所指我国引领世界发展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