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药宝库的众多药材里,补骨脂虽不如人参、黄芪那般广为人知,却在温肾助阳等方面有着独特价值。它还有胡韭子、婆固脂、破故纸等别名,为豆科植物补骨脂的干燥成熟果实(荚果)。
【生长与采集】
补骨脂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多生长于四川、河南、陕西、安徽等地的山坡、溪边及田边。秋季果实成熟时进行采收,割取果穗,晒干后打下果实,除去杂质,便得到可供药用的补骨脂。优质的补骨脂以粒大、饱满、色黑褐者为佳 。
【性状特征】
补骨脂颗粒不大,呈肾形,表面黑褐色,带细微皱纹。闻起来有点香气,味道辛、苦。它以粒大、饱满、颜色深为佳。。
【性味】
味辛、苦,性温,主要归肾、脾二经。它的核心作用是“温阳”,尤其是温补肾阳,兼顾健脾。
【功能与药理作用】
温肾助阳
肾阳是人体阳气的根本,肾阳不足,身体就像失去温暖的小窝。补骨脂擅长温补肾阳,适用于肾阳不足导致的腰膝冷痛、乏力、阳痿、遗精等。
纳气平喘
肾主纳气,当肾阳不足,气失摄纳,就会出现虚喘,尤其是动则喘甚的情况。补骨脂能温补肾阳,帮助肾脏更好地纳气,减轻气喘症状 。比如老人常见的慢性咳喘,在辨证为肾阳不足时,补骨脂就能发挥作用,让气息更绵长 。
温脾止泻
用于脾肾阳虚引起的长期腹泻、清晨腹泻(五更泻),能温暖中焦,恢复脾胃正常运化与固摄,止住泄泻 。
【用法与用量】
补骨脂内服时,一般煎汤服用,用量为6 - 10g;也可入丸、散剂 。使用时需注意,阴虚火旺者(表现为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口干咽燥等)慎用,因为补骨脂性温,恐加重体内虚火 。
【药理毒理】
补骨脂含香豆素(如补骨脂素)、黄酮类等成分,具有光敏作用,可促进皮肤色素生成,用于治疗白癜风;还具有调节免疫、抗肿瘤、抗氧化及抗菌等作用。使用时需注意光敏反应,可能引起皮肤红斑、瘙痒等不良反应。
【效用分析】
从中医理论看,补骨脂入肾经,补肾阳以固根本,肾中阳气充足,能推动气血运行、温养脏腑肢体,缓解腰膝冷痛等;入脾经,温脾阳以助运化,脾阳得振,腹泻可止 。其纳气平喘之功,源于补肾助肾纳气,让呼吸有序。
【配伍应用】
1. 与杜仲配伍
杜仲也是补肝肾、强筋骨的要药,补骨脂温肾助阳,杜仲补肝肾、强腰膝,二者搭配,对于肾阳不足、肝肾亏虚导致的腰膝酸软、疼痛,疗效更佳。
2. 与肉豆蔻配伍
补骨脂温脾止泻,肉豆蔻涩肠止泻、温中行气,二者合用,针对脾肾阳虚的久泻、五更泻,能增强温脾止泻之力,恢复脾胃正常功能 。
3. 与胡桃仁配伍
补骨脂纳气平喘、温肾助阳,胡桃仁补肾益肺、润肠通便,二者相配,补肾纳气效果显著,对于肺肾两虚的咳喘,尤其是虚寒性咳喘,能协同发挥作用,让呼吸更顺畅,如同给呼吸系统“加油助力” 。
【鉴别应用】
补骨脂与益智仁均有温肾助阳、温脾止泻之功,但也有区别。益智仁偏于温脾散寒,摄唾涎,对于脾胃虚寒导致的口多涎唾、腹中冷痛等更合适;补骨脂侧重于温补肾阳,纳气平喘,在肾阳不足引发的病症及虚喘方面,优势更明显 。临床应用时,需根据患者具体症状,精准选择 。
【本草摘要】
《药性论》
主男子腰疼,膝冷囊湿,逐冷痹顽,止小便利,腹中冷。指出其可温肾阳、除寒湿、固小便,针对肾虚寒湿诸证。
《本草纲目》
治肾泄,通命门,暖丹田,敛精神。强调其温肾止泻、助阳固精之效,突出脾肾双调之功。
【成药例证】
补骨脂丸
补骨脂、 菟丝子、胡桃肉、乳香 、沉香
常用于治疗肾阳不足所致的腰膝冷痛、阳痿遗精等,借助补骨脂温肾助阳之力,搭配其他药材,协同调理,攻克肾阳亏虚问题 。
固本益肠片
党参、白术、补骨脂、山药、黄芪、炮姜、当归、白芍等药味。
用于脾肾阳虚所致的泄泻,补骨脂温脾止泻,与其他健脾、止泻药材配合,修复脾胃功能,止住泄泻,恢复肠道健康 。
【总结】
补骨脂为温肾助阳之要药,具有补肾壮阳、固精缩尿、温脾止泻之效。其应用于肾阳虚衰所致诸证,以及脾肾虚寒之泄泻,体现了中医脾肾同治、温阳固本的治疗思路。
作者: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 主管药师 廖沙
审稿专家: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 主任药师 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