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二十四诗品》笔记|诗人是“积”成的,积健为雄,诗来无穷

晚唐司空图(据《新唐书》:字表圣,号知非子、耐辱居士。唐懿宗时进士。唐哀宗被弑后,绝食殉唐而死)有一组著名且重要的“以诗

晚唐司空图(据《新唐书》:字表圣,号知非子、耐辱居士。唐懿宗时进士。唐哀宗被弑后,绝食殉唐而死)有一组著名且重要的“以诗论诗”之作——《二十四诗品》(又名《诗品二十四则》等等)。——何谓“以诗论诗”?盖先生以四言诗、每首十二句的组诗体例,写成了此一部浩大的论文。那,“二十四”这个数字又怎么回事呢?因:论文分成了二十四篇、二十四种诗风诗境去论诗。曰:雄浑、冲淡、纤秾、沉著、高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

总看《二十四诗品》,则:一者,分类特详,特准,我们随便拿一首古典诗,上至《诗经》《楚辞》,下至现当代古典诗,几乎都能在上述二十四类之中找到所属。而,二者,每首诗仅四言十二句而已,但包罗特全。如:某一种风格的主要特点是怎样的;如:写好这种风格的要义是什么;又如:写好了之后,这种风格总体长什么样子——盖先生每首论诗之诗本身,又已是这种风格的典型举例了。那自然的,三者,不看“如何论诗”而专看“诗”本身,二十四首诗俱是好诗。一言以蔽之,是一名资深的窈窕淑女亲自悉心教导你,如何列居窈窕淑女。

以下,试为浅析司空表圣先生《二十四诗品》的第一(《雄浑》)、第二篇(《冲淡》),作为我“二十四诗系列学习笔记”的开端。——大约看一看:在“二十四诗”诗学体系之中,这个“雄浑”或“冲淡”的风格,主要特点何在?写作要义何在?以及,他老人家亲自示范的雄浑、冲淡,分别长什么样子,是何种质感?——我们先看《雄浑》篇。

张大千《高士图》

一、《二十四诗品·雄浑》:欲擒雄浑意,先积雄浑人

大用外腓,真体内充。

反虚入浑,积健为雄。

具备万物,横绝太空。

荒荒油云,寥寥长风。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持之匪强,来之无穷。

则:一者,雄浑这一路诗,有什么特点呢?仅以司空先生是诗姑妄总结之,“满”。所谓“大用外腓,真体内充”,其外在也满溢光华,其内在也溢满力量。还有什么呢?还有就是,“大”。所谓“具备万物,横绝太空”,其超越时空的视野也大,其自由、包容的精神也大(化用清代袁枚、现代王济亨等人观点)。

然而,二者,那又绝不可以是“虚满”“虚大”,要“反虚入浑”,要“积健为雄”——要找到雄浑背后的力量确凿的依据所在,要最终把这些历史性依据纷纷转化并拧作一股诗性文学性的雄势。也就是说,要在历史的严肃、厚重与文学的轻盈、跳跃之间,出“雄”而入“浑”。

《二十四诗品·雄浑》“荒荒油云”画意

那么,三者,如何才能做到满、大、出雄而入浑呢?即雄浑风格,到底应当如何去写呢?1、恐怕主要是平日里的修养,是“积健为雄”的这个“积”字。诗之满、之大,非一点一点地积蓄,非切切实实地活过,一副虚满虚大的枯肠而已矣,又何来的真满真大?2、是“持之匪强,来之无穷”,是积蓄到一定程度之后,仍不要着急去写,再等一等。等什么呢?姑妄言之是,欲擒诗意,先纵诗人——等诗意来主动找到诗人。那时节,“来之无穷”,你的雄浑之诗关也关不住的……

要而言之,作雄浑这一路诗,一个是要切实地“积”,一个是要耐心地“等”——边积边等。等“人”这个事先行积成,而“诗人”这个事才有可能跟着积成,而“诗意”自会主动寻它的诗人去也……

《二十四诗品·雄浑》“寥寥长风”画意

那末,司空图《雄浑》一篇讲的有没有道理呢?似只需一思那些以雄浑著称的边塞诗人,一思:高、岑、卢、王,他们哪个不是风沙刀枪“积”出来的?不是无数次血淋淋的战争现场“积”而“等”出来的?别的类型的诗人何须积成这么真,这么厚?盛唐之后许多许多年,还哪里来的真正遥远的“边塞”供诗人们积成那么真那么厚的雄浑之气呢?这也是雄浑之诗数量有限且好的雄浑之诗更有限的主要原因。——那末,司空先生的《雄浑》讲的有没有道理呢?再则,譬诸“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这样真正“满”“大”真正雄浑的句子(高适《燕歌行》),又何曾需要我等读者向它走去?而分明是它朝着一千多年之后的无数书桌杀来——杀的是人仰马翻、桌毁册烂……

回到本文开篇提到的问题之一,那“雄浑”到底可说是一种什么样的质感呢?恐正是这种挡不住的力量感、摧毁感。而视诸司空图是诗,是那高度凝炼竟至于足以凝住全唐、写照全史的八个字——“荒荒油云,寥寥长风”。是的,这就是“雄浑长什么样子”,是司空先生惟恐我们看着它太抽象太概念化,而亲自示范道:雄浑就长这个样子的。尤其盛唐时代好的雄浑之诗,高岑的那些诗,看去吧,莫不是“油云”“长风”的质感,莫不是“不仁”“大仁”的风飚云环、勾心斗角……

倘再有人问您边塞诗啊、雄浑风格怎么回事,何妨告诉他凭一个“积”字写去,写成“荒荒油云,寥寥长风”的样子。

清·潘是稷《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图·雄浑》

二、《二十四诗品•冲淡》:意到则可,不宥于形

素处以默,妙机其微。

饮之太和,独鹤与飞。

犹之惠风,荏苒在衣。

阅音修篁,美曰载归。

遇之匪深,即之愈希。

脱有形似,握手已违。

则:一者,冲淡之诗的特点显然大不同了。不同于雄浑诗风的满、大,此冲淡诗风则“希”(即“稀”),则“匪深”(即“不深”)。也可以这么比较,让您一股脑卷进了怒涛汪洋的是雄浑之诗,而让您遥遥地闻一闻空中的水气、盐味,若有如无地听一听海鸟声的,则冲淡之诗也。所以,二者,这一路诗的总体质感不免是“独鹤与飞”的,是“犹之惠风,荏苒在衣”的。惟画面需尽量的简,声响需尽量的轻——以自然音为最好,以自然之音的余音为最好,“阅音修篁”……

鹤之美

那末,三者,这一路诗怎么去写也渐渐清晰起来了。曰:1、归根结底,任何风格都是一样,盖“诗人”还是要经由“人”去抵达“诗”。是所谓“素处以默”、“饮之太和”。——您平日里是不是个冲淡的人呢?是,则冲淡的诗意已不远矣。然而:2、具体到写作技法上,较之写作雄浑诗风的“积”、“等”——几乎是纯凭一股子“内功”去写,冲淡诗风的写作则讲求些太极的架势——“外功”。这是什么呢?是司空图所谓“脱有形似,握手已违”,是你的每一笔都不要直愣愣地奔着形象的范畴去写,而要写那些形象所在的背景、氛围。

写“晴天”吗?好啊,但是要把晴天当作“独鹤”的背景、氛围去写,诗中甚至不要出现“天”的形象——独鹤都看得那么清楚,则天之淡蓝如洗其可知矣,则诗人望向晴天的那副眼神,其可知矣。这又是一处司空表圣先生的亲自示范。而,您也只需略想一想别的冲淡好诗,如“冲淡诗祖”陶渊明写“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不也一定是把“人”的形象隐去,隐没在了一片不着浓墨重彩的氛围里——处处无人形,又得乎人的味道?……要而言之,写冲淡风格吗?惟尽量不要把你最想写的形象直接写出来,否则,或将混入“纤秾”风格(《二十四诗品》第三篇)——“冲”不出去,亦“淡”不下去了……

总之,察古今这一路诗,技法上,惟“握手已违”四个字而已——意到则可,不宥于形;而诗人在诗外的冲淡心性、“太和”盈盈,是诗中冲淡风度的根本来源——决定了那一只“独鹤”是真的“鹤”啊,还是精心扮演着“独”?

清·潘是稷《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图·冲淡》

三、小结道:以《二十四诗品》搭桥、引路

综上,一,总看司空表圣先生的《二十四诗品》,分类特详、特准,而包举古今诗风诗境又特全。而,二,作为我《二十四诗品》的第一篇学习笔记,本文浅析了它的第一篇《雄浑》及第二篇《冲淡》。

您可能比较关心,是不是研究好“二十四诗”便能写成一手不错的古典诗了呢?

个人愚见,哪儿到哪儿啊,还是太远太远了。盖:1、先生在《雄浑》或《冲淡》里都讲得很清楚,“诗人”终究是由他们的“人”走向他们的“诗”的——盖“诗人”实则是“人诗”,人的诗。也就是说,倘人的修养不够,“内功”不够,即陆放翁所谓“诗外工夫”不够(《示子遹》),莫说写“雄浑”“冲淡”这样境界的诗了,看都看不出个所以然来。莫说成为一名窈窕淑女了,看都看不懂贤淑之美,美在何处……

这也是为何古今诗人那么那么多,大诗人却总是数得着的几位;且即便是这样的大诗人,也绝难把每一个题材、体裁都写到极好。背后,是人这一生的有限性,是谁也不能占有全部的历史,收齐历史性的全部,故而也不能尽得诗性文学性的全部。

唐帝陵石像生摄影

所以:2、对于我这等普通读者,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当下最见效的用途,恐还在于“搭桥”、“引路”之类。

在于沿着它们走向古今诸诗,可以多出一道凭栏的倚靠;在于借由它们暂时走开庸常的生活,可以走得到一个幽云碧桃、时见美人的水边。于前者而言,通古“论诗之诗”,罕有能匹敌“二十四诗”者,司空先生无疑为全体中文读者造出了凭栏佳处——绝佳的佳处;于后者而言,当然您选择哪种暂时走开庸常生活的方式都可以,惟“诗”这种方式,二十四诗“大组诗”这种方式,或能助您走开得更远、更开一些——并:采撷更多的清净回来……

写于北京办公室

2025年8月14日星期四

【主参考文献要】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与李生论诗书》等,《新唐书》,严羽《沧浪诗话》,辛文房《唐才子传》,王士祯《渔洋诗话》,袁枚《续诗品》,《四库全书总目》,王济亨《司空图选集注》(本文多参考王老师此书观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