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章丘手工铁锅技艺传承的脉络中,90 后匠人冯奇龙的出现,为这门延续数代的老手艺注入了全新活力。五年前,承载着家族五代传承的期许,他告别城市,回到家乡接过打锅工坊的接力棒,创立 “匠合锤” 章丘手工铁锅品牌。彼时,他心中始终萦绕着两个命题:如何让正宗章丘手工铁锅被更多人知晓,如何让这门古老技艺在当代得以延续。如今,这两个命题有了清晰的答案 ——“匠合锤” 不仅实现线上线下百万销量的突破,更聚合起村里 30 余位老匠人,让沉寂许久的手工打锅声再度在乡土间回响。
自幼浸润在手工铁锅锻造的环境中,冯奇龙深知这门技艺的厚重 —— 非经十年八载的潜心打磨,难以掌握三万六千次锻打的精髓。他清醒地意识到,“酒香也怕巷子深”,若想让技艺真正传承,必先让其 “被看见”。当互联网成为非遗传播的新阵地,他敏锐捕捉到流量的价值,以新媒体为桥梁,用镜头真实记录铁板在铁锤下逐步蜕变为铁锅的全过程,分享手工铁锅烹饪时的独特质感。这些饱含匠心与温度的内容,不仅为 “匠合锤” 吸引了大批粉丝,更打破地域壁垒,为章丘手工铁锅打开了通往全国市场的通道,让更多人领略到传统技艺的惊艳之处。
随着 “匠合锤” 订单量的持续增长,冯奇龙将目光投向了村里那些因订单稀缺、收入微薄而搁置铁锤的老匠人。在他看来,“守艺” 绝非个体的孤军奋战,而是要守住乡土的烟火气与匠人的尊严。为此,他构建起 “统一运营 + 分工协作” 的模式:自己统筹产品设计、订单对接与品牌推广,老匠人则专注于按标准精工锻造。这一模式不仅保障了产品品质的稳定,更让老匠人们重新拾起赖以生存的手艺。如今,“匠合锤” 已集结 35 位合作师傅,其中包括 5 名被吸引返乡的年轻人,即便产品价格远高于普通机器锅,仍凭借过硬品质供不应求,真正实现了 “手艺变现” 与 “匠人聚合” 的双向共赢。
冯奇龙始终坚信,传承不是对传统的机械复刻,唯有贴合当代需求,老手艺才能真正 “活” 下去。他观察到,年轻消费者既倾心于手工铁锅的质感,又困扰于其笨重易锈的缺陷。为此,他多次走访材料研究所,历经半年反复试验,成功研发出章丘钛锅。这款创新产品保留了手工锻打的物理不粘优势,采用食品级钛板材,重量减轻近一半,兼具耐高低温、抗腐蚀特性,使用寿命远超传统铁锅。轻便的使用体验、健康的材质保障,让章丘钛锅精准契合了现代家庭的需求,也让章丘手工铁锅的技艺在与现代材料、现代审美结合中,完成了从 “传统符号” 到 “生活好物” 的转变。
如今,“匠合锤” 的产品已远销全国,甚至吸引海外客户专程定制,但最让冯奇龙引以为傲的,并非亮眼的销售额,而是越来越多年轻人主动前来学习打锅技艺。他曾表示:“返乡创业从来不是逃离城市,而是带着新视野、新思维回到原点,重新发现老手艺的价值。” 作为新时代的传承人,冯奇龙以 “守艺” 守护文化根脉,以 “创新” 激活乡村活力,让传统技艺与当代需求相拥,让手作温度与年轻心灵共振。他的实践,不仅为章丘手工铁锅书写了新的篇章,更成为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的生动范例,为乡土未来点亮了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