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二胡与提琴的悲情演奏表现有何区别?

好多次听到有些人把二胡与提琴相提并论,他们学过小提琴,半吊子水平(用拉二胡的方法及曲子来拉小提),基本不通西乐(尤其是

好多次听到有些人把二胡与提琴相提并论,他们学过小提琴,半吊子水平(用拉二胡的方法及曲子来拉小提),基本不通西乐(尤其是交响), 而对二胡和民乐比较在行。

这些人认为对比提琴,二胡只有两根弦,音域会窄一些,音色逊些,音量小些,但两者总体属性差别不大。事实上,提琴与二胡有天壤之别,本质性不同在“极为丰富而复杂的叙事能力”【注1】等方面两者根本不可比。如同脚踏风琴与三角钢琴的差别一样,更不客气说,就是拿口琴与钢琴比试,没有可比性。

也有些人说,二胡比提琴更适合表达悲情伤感,效果更好。俺不能完全否定此论,二胡演奏某些特定曲目确实有优势,如闵惠芳《江湖水》、阿炳《二泉映月》、文革《不忘阶级苦》等,其中一个原因是二胡没有指板约束,可以使用“压弦颤抖”等技巧,下滑音表现也更加自由而丰富。

必须指出,这种判断存在较大片面性。二胡的这种优势并非全靠该乐器其构造及特性,更多的是基于民族文化和感情引起的心灵共鸣。

西洋蛮夷对中国民乐体会反应肯定不如我们。即便是中国人,如今青少年与5060后长者的感受也有很大差别。当年,朝鲜影片《买花姑娘》在我国放映,台下观众哭声一片,泪流满地。现在若再放该片,估计不会引起那样强烈的情感共鸣。

这种感应反响差异与不同人群的社会及人性认知成熟度、地域历史文化共鸣度、对该作品内涵的理解度、情商(EQ)水平、艺术响应灵敏度及鉴赏能力、情感表露阀点【注2】等要素有关。

所以我们不宜简单地作出这样论断:民乐比西乐、二胡比提琴更能表达情感尤其是悲情,不好说西方乐者的文化艺术底蕴大概比东大乐者低一等。

其实,西洋小提琴及曲目更加能够表现荒芜、凄凉、泣涕(及抽泣)、悲怆、阴沉、忐忑、缠绵、委婉、焦虑、酸楚、忧伤、不舍、惋惜、期盼、哀思、哭啼、哽咽、悲痛、绝望、愤恨等极其复杂思绪和深邃情感。

例如:布鲁赫“第一小提琴协奏曲”,柴可夫斯基“忧郁小夜曲”,尤其是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的离别、楼台会、哭灵等场景,真让闻者肝肠寸断,悲伤欲绝。可见,小提表现悲情不如二胡的认知观并不客观。2025.11深圳夏海音

【注释1】小提琴具有极强的叙事能力,曲目甚多,如:波隆贝斯库《叙事曲》,马斯涅《沉思》,威廉姆斯《辛德勒名单》,萨拉萨蒂《吉普赛之歌》,里姆斯基《天方夜谭》等。当然,国产叙事曲也有些,如二胡独奏《三门峡畅想曲》,不过叙事能力相对单薄,表述要吃力些。

【注释2】钢铁汉子比柔弱女子的情感表露阀点要高很多,但并不代表这些男人都是铁石心肠,因为男人的掩饰和控制力可能更强。//CYX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