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承接中篇:主要人物
故事承接上篇:主要人物
孔雪笠、皇甫公子、娇娜、阿松、太翁、香奴

后来,孔生考中进士,被任命为延安府司理,他带着家人前去赴任。母亲因路途遥远,没有一同前往。阿松生下一个儿子,取名叫小宦。没过多久,孔生因得罪了直指使而被罢官,因有官司缠身,无法立刻返乡。一天,他在郊外打猎,突然看到一个俊美少年骑着一匹黑马,频频回头看向他。孔生仔细一看,竟是皇甫公子。

两人立刻勒住马缰绳,相见后悲喜交加。皇甫公子邀请孔生前往自己的住处,两人来到一个村庄,这里树木茂密,枝叶交错,连阳光都难以穿透。走进皇甫公子的家,只见门上装饰着镀金的泡钉,气派非凡,宛如官宦世家。孔生询问娇娜的近况,公子说她已经嫁人;又问起姨母,公子说姨母已经去世。两人心中都满是伤感。
孔生在公子家留宿一晚,第二天便带着妻子阿松一同返回。娇娜也赶来相见,她抱起孔生的儿子小宦,逗弄着说:“姐姐可把我们皇甫家的血脉给打乱了。” 孔生连忙起身,感谢当年娇娜的救命之恩。娇娜笑着说:“姐夫如今已是贵人,当年的伤口早就愈合了,难道还没忘了疼吗?” 娇娜的丈夫吴郎也前来拜见孔生。孔生夫妇又住了两晚,才告辞离去。

一天,皇甫公子突然面带愁容,对孔生说:“上天将要降下一场大灾祸,兄长愿意救我们吗?” 孔生不知发生了何事,却坚定地表示愿意。公子立刻走出屋子,把全家人都召集过来,在堂上对着孔生跪拜。孔生大惊失色,急忙询问缘由。公子这才坦白:“我们并非人类,而是狐族。如今即将遭遇雷霆劫难。
若是兄长肯舍身相救,我们全家或许能保住性命;若是兄长不愿,就请带着小宦离开,不要被我们连累。” 孔生当即发誓,要与他们共生死。公子让孔生手持宝剑站在门口,嘱咐道:“待会儿雷霆轰击,无论发生什么,你都千万不要动!” 孔生按照公子的吩咐,手持宝剑站在门口。没过多久,天空突然变得阴沉昏暗,仿佛黑夜降临。
孔生回头看向皇甫公子的住处,原本的房屋早已消失不见,只剩下一座高大的坟墓,坟墓前还有一个深不见底的洞穴。他正惊愕不已,突然一声霹雳响彻天地,山摇地动,狂风暴雨随之而来,连旁边的老树都被连根拔起。孔生被震得头晕目眩,耳朵嗡嗡作响,却依旧笔直地站在原地,一动不动。

就在这时,他从浓密的烟雾和黑色的云絮中,看到一个长着尖利嘴巴、锋利爪子的鬼怪,从洞穴中抓着一个人飞了出来,顺着烟雾向上飞去。孔生匆匆瞥了一眼那人的衣服鞋子,心中一惊 —— 那竟像是娇娜!他立刻纵身跃起,挥舞宝剑向鬼怪砍去,被抓住的人随即掉落在地。可就在这时,又一声巨响传来,孔生被雷霆击中,当场倒地身亡。
片刻后,天空放晴,娇娜渐渐苏醒过来。她看到孔生躺在一旁,早已没了气息,顿时大哭道:“孔郎是为我而死,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阿松也赶了过来,两人一同将孔生抬回屋内。娇娜让阿松捧着孔生的头,先用金簪撬开他的牙齿,然后自己捏住他的下巴,将口中的红色药丸渡进孔生嘴里,又对着他的嘴唇吹气。红色药丸随着气流进入孔生的喉咙,发出 “格格” 的声响。过了一会儿,孔生突然睁开眼睛,缓缓苏醒过来。

看到眼前的亲人,他恍若大梦初醒。一家人终于团圆,众人惊魂未定,却也满心欢喜。孔生觉得这里地处偏僻,不宜长久居住,提议一同迁回自己的故乡。全家人都表示赞同,只有娇娜闷闷不乐。孔生提议让娇娜和吴郎一同前往,又担心吴郎的父母舍不得年幼的孩子,一时间难以决定。
就在众人犹豫不决时,吴家的一个小奴突然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众人连忙追问缘由,小奴说吴家也在同一天遭遇了雷霆劫难,全家都已遇难。娇娜听后,顿时顿足痛哭,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众人纷纷上前安慰,就这样,一同迁回孔生故乡的计划终于定了下来。
孔生先回到城里,处理好各项事务,然后连夜收拾行装。回到故乡后,他把家中的一座闲置的园子收拾出来,给皇甫公子一家居住,平时总是关着园门;只有当孔生和阿松前来时,才会打开。孔生与皇甫公子兄妹,时常在一起下棋饮酒,谈笑风生,就像真正的一家人一样。小宦渐渐长大,容貌俊秀,眉宇间带着几分狐族的灵气。他到集市上游玩时,人们都知道他是狐族的后代。

异史氏说:“我对于孔生,不羡慕他得到了美丽的妻子,却羡慕他得到了亲密的挚友。看到娇娜的容貌,就能缓解饥饿;听到她的声音,就能让人开怀大笑。能有这样的好友,时常在一起饮酒交谈,那种精神上的契合与共鸣,远胜过男女之间的肌肤之亲啊。”
(本文完)
这篇故事的魅力,远不止于神鬼狐妖的奇幻设定。它打破了 “狐妖媚人” 的刻板印象,让娇娜以聪慧、果敢与重情义的形象,彰显出超越物种的人性光辉;它诠释的情感也超越了世俗定义的爱情,孔生与娇娜之间知己相惜的懂得、生死与共的义气,拓展了 “情” 的深度与边界。更难得的是,蒲松龄以人狐相交的纯粹,反衬现实社会的功利算计,用 “善有善报” 的情节闭环,传递出 “以善待人、以义处事” 的朴素价值观,让奇幻故事兼具了批判意义与温暖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