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发生得悄无声息。李先生,一个60岁,早已被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最近出现了一些不太寻常的症状。他发现自己每天都感到疲倦,走路时总是气喘吁吁,尤其是在下班回家的路上,走到楼道的转角处,他的双腿开始变得沉重,几乎拖不动。他的脚踝和小腿部位也逐渐肿胀起来,看着自己日渐浮肿的身体,李先生开始焦虑不安。

他没想到,自己在每日如常饮水的习惯,竟然成为了病情加重的“帮凶”。一天,他去医院检查,医生告诉他:“你可能喝水过多了,这对你的心脏负担更大。”然而,李先生并不理解,明明大家都说多喝水好,为什么他的健康反而出了问题呢?
这不仅是李先生一个人的故事,许多冠心病患者也常常忽视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健康细节——饮水量的控制。是的,水对我们身体至关重要,但当它过量时,反而可能引发一系列不容忽视的健康问题,特别是对于已经患有冠心病的人来说,饮水过量无疑是在火上浇油。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探讨,为什么大量喝水会对冠心病患者造成严重影响,尤其是三个最为明显的变化,这些变化可能会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
水肿:身体的水分“罐头”堆积水肿,字面看似简单,实际上却是冠心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许多人误以为水肿只是某些地方水肿或浮肿的表象,似乎与喝水的多寡关系不大。但事实上,过量喝水与水肿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
我们知道,水分在体内通过肾脏调节排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肾脏的功能完全可以应对体内水分的调节。然而,对于冠心病患者,尤其是那些心脏功能较差的患者,心脏的泵血功能不足,往往无法有效将血液输送到身体各部位。在静止休息时,血液的回流能力下降,水分就会停留在下肢、脚踝等位置,导致水肿。
这时,水分的堆积就成了一个隐患,水肿变得越来越严重。特别是当患者大量饮水时,心脏的负担加重,水分滞留的现象也变得更加明显。
案例:张先生是一位65岁的冠心病患者,平时坚持早晚跑步。几个月前,他感觉自己偶尔会感到脚踝肿胀,但并没有特别在意。直到有一天,他发现自己不仅脚踝肿了,连小腿也开始水肿了,甚至走路时都有点不舒服。医生提醒他,过度饮水加重了他的水肿,建议他控制饮水量。通过减少饮水并调整治疗,张先生的水肿现象有所缓解。心律失常:你的心脏为何“乱跳”很多冠心病患者都会面临心律失常的困扰。而你可能并不知道,大量喝水同样会增加心律失常的发生风险。听起来或许让人有些难以理解,但让我们慢慢解释。

水分的摄入会影响身体内电解质的平衡。尤其是钠、钾等电解质离子的浓度,这些元素对维持心脏正常节律至关重要。当你大量喝水时,肾脏为了排出过量水分,开始增加排尿量,这会导致一些电解质的流失,特别是低钠血症的发生。
一旦电解质浓度不稳定,心脏就容易出现节奏紊乱,尤其是在原本心脏功能较弱的冠心病患者身上,心律失常的几率大大增加,甚至可能引发突发性的心脏事件!
王女士今年58岁,长期有冠心病史。最近她每天都喝很多水,认为这样能帮助身体排毒和保持活力。然而,几天前,她突然出现了心慌、胸闷等不适症状,甚至出现了“扑通扑通”的心跳声。经检查,医生发现她的心脏出现了严重的心律失常,可能与她过度饮水导致的电解质失衡有关。王女士的心脏虽然未发生严重事故,但她被告知需要调整水分摄入,并接受进一步治疗。

或许你会认为,冠心病患者控制饮食、保持规律的作息就可以维持病情的稳定,但忽视饮水量的控制,很可能会让病情加速恶化。特别是在那些伴随心衰的患者身上,过量饮水对心脏的负担更大。
不仅如此,很多冠心病患者需要服用一些药物,如降压药、利尿剂等。而大量喝水,可能影响这些药物的效果。例如,利尿剂有助于帮助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但如果饮水过多,药物的效果可能大打折扣,甚至需要增加药物的剂量,这无疑会加重患者的负担。

刘大爷是一位患有冠心病和心衰的患者。医生曾多次提醒他要控制水分摄入,但由于他习惯每天喝大量的水,导致他心脏病的症状愈加明显,甚至需要调整药物剂量。医生告诉他,过量喝水让肾脏的压力加大,药物代谢速度减缓,治疗效果受影响,最终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
如何正确饮水?这些建议你一定要知道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合理的水分摄入至关重要,但过量饮水无疑是加重病情的“隐形杀手”。那么,究竟如何控制饮水量,保持身体的水分平衡呢?

冠心病患者的健康管理,除了药物治疗外,日常生活中的饮水量也应引起重视。过量饮水可能引发水肿、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甚至加重病情,给治疗带来不利影响。所以,请谨记:水对身体重要,但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量要控制!

如果你或身边有冠心病患者,饮水问题是否得到足够重视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或经历,一起讨论如何更好地管理我们的健康!
参考资料:[1] 常维花. 基于HAPA理论下心脏运动康复方案对老年冠心病行PCI术后衰弱病人心肺功能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全科护理, 2024-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