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渌水多,顾影逗轻波。落日秦云里,山高奈若何。
如果让你以白鹭为题写一首诗,你会怎么写呢?写白鹭的生活习性,读起来很像说明介绍显得平淡。写白鹭的美丽羽毛,又显得有点儿肤浅。想不出来怎么写不要紧,可以借鉴前人的诗句啊。唐代诗人李嘉祐写过一首诗就叫《白鹭》,看看他怎么写的吧。

李嘉祐生活在盛唐时期,天宝初年高中进士步入官场。他从秘书正字做起,后官至刺史。他喜欢写诗与同时代的诗人交往密切,李白、刘长卿等人是他的诗坛好友。由于他的诗歌风格偏向于温婉清丽,后人评价褒贬不一。幸好他写诗讲究文字精美,赋予作品典雅细腻美感。

他曾经在台州为官,台州地处浙江沿海地区,《白鹭》应该写于这一时期。渌水是指清澈的流水。李嘉祐说,江南河网密布,到处都是清澈的流水。在水边经常可以看到白鹭的身影,它们喜欢把头插入到河水里觅食。在诗人的眼中,白鹭被自己的优美姿态吸引,低头凝视自己的倒影。偶尔还能看到白鹭抬起一只脚,用爪子轻轻拨动水面。

读到这里,忽然想到了一个成语“顾影自怜”。很明显,白鹭不会聪明到自我欣赏、自我怜悯。于是有人就联想到是不是李嘉祐有什么心事啊?还真有人去考证了,李嘉祐由于被贬台州,心中有积郁之气。他写白鹭旨在表达自己清雅高洁不容于世,借用白鹭暗示内心痛苦。

这么解读也不能说错了,毕竟古人都说“诗无达诂”。古人觉得,一首诗可以有多种解读。不同读者对一首诗的理解或多或少都存在一点儿偏差。按照这个观点,完全可以说李嘉祐自喻为白鹭。不过,这样解读会影响整首诗的意境。按照正常理解,李嘉祐从全景开篇描写,引入近景空间。这样一来有了总分的结构关系,从整体到局部更加方便进行抒情表达。

落日时分,太阳落下。夕阳余晖穿过云层洒向大地,眼前景色显得辽阔苍茫。诗中提到的“秦云”原本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秦国上空的云彩。有个词叫“楚岫秦云”,形容云雾遮掩壮美山川的景色。李嘉祐已经说了他在江南,不可能一下子跨越时空跑到秦地。故此,应该把“秦云”理解成一种文学意象。唐诗中提到“秦云”往往指思乡之情或者孤独寂寞。面对沧桑巨变,陷入一种无能为力的情绪里。

远处群山起伏,愈发显得白鹭身形渺小。高山屹立不动,如果高山有感情,它们会羡慕白鹭可以自由飞翔、戏水。高山看到白鹭活得这么自在逍遥,一定会产生无奈的感觉,怨恨自己只能静静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