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他拿到1300万拆迁款后,被关押541天、三位亲人相继离世,如今拿到38万赔偿,还在等一个“公道”!

“钱能赔回来,可那三条命呢?”那天晚上,朱双喜盯着法院的《国家赔偿决定书》,手微微发抖。文件上写得很清楚:赔偿38万元,
“钱能赔回来,可那三条命呢?”

那天晚上,朱双喜盯着法院的《国家赔偿决定书》,手微微发抖。文件上写得很清楚:赔偿38万元,恢复名誉,公开道歉。但他看了很久,什么也没说。

“当初我被抓后,我妈、我岳母、我姐姐,一个接一个去世。”“这38万,能赔回来什么呢?”

一、从盖房到坐牢:一个普通人的“拆迁噩梦”

他叫朱双喜,河南郑州人,61岁,省水利厅下属单位的职工。十几年前,他盖了两栋房子,一栋5层,一栋6层,总共1500多平方米。那是他用半辈子积蓄砌起来的家。

2012年,老家开始城中村改造。按照补偿方案,他家只能分到200平的毛坯安置房和74万补偿款。换谁都不甘心。所以,他没签。

多年僵持后,2017年,开发商河南圣鸿置业公司妥协。在政府工作人员见证下,双方签署补充协议,公司还盖章写下“自愿支付”的承诺书:“所有协议均属公司自愿,与朱双喜无关。”

钱也确实打到他账上——1300多万。原以为终于可以松口气,可两年后,剧情反转。

二、“自愿签的协议”成了“敲诈勒索”

2019年8月,圣鸿公司突然报警,声称协议是被朱双喜“逼”的,称他“不签就不搬”。警方立案。同年8月28日傍晚,朱双喜正在信阳鸡公山旅游。下午5点,他被带走。第二天,以“寻衅滋事”罪名刑拘。

那一刻,朱双喜没想到,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公民,也可能在一夜之间被卷进一场黑洞。

三、判4年、再判1年半,最后无罪

这场官司,一拖就是四年。第一次判——四年;第二次判——一年半;直到第三次,才迎来转机。

2023年8月,郑州市中院终审判决:朱双喜,无罪。

他被关了541天。获释那天,他哭得像个孩子。“终于有人相信我没做错事。”

但等他走出看守所,外面的世界早已变了。他错过了高级职称,退休在即;从看守所出来第二天就进了医院;身体虚弱、耳鸣至今未愈。而家里,三个亲人已经永远离开。

四、申请国家赔偿:260万要了38万

2025年7月,朱双喜提起国家赔偿申请。他计算得很仔细:错过的职称、工资损失、精神抚慰金、误工费、医疗费……共260万元。

但最终,法院的决定是:赔偿38万,其中人身自由损失25.68万,精神抚慰金12.8万。并登报道歉,恢复名誉。

消息传到朱双喜手里,他只是淡淡地说:“我不是要钱,我要一个交代。”

五、“对不起”太轻,“代价”太重

这件事之所以让人心疼,不仅是因为朱双喜被冤枉。更让人无力的,是那种**“错的不是你,但你却得承担一切”**的荒诞。

541天的牢狱之灾、三个亲人的离世、身体的病痛、名誉的污点。这些,怎么用38万去衡量?

如果一个人被错判,最后只得到一句“对不起”,那我们该拿什么去相信法律的公正?

六、结语:他赢了官司,却还在等“正义”

如今的朱双喜,终于恢复了自由,也拿到了赔偿。但他说,事情远远没完。

“我要求追究办案人员的责任。我希望,那些错办案、乱立案的人,也能被追责。”

这一句话,说得平静,却藏着太多心酸。

他赢了案子,却没能赢回那三条命。赢了无罪,却没赢回被耽误的岁月。有时候,真正的正义,不是“宣判无罪”,而是——让错的人为错付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