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钻井提速的“克拉玛依模式”:三色预警与精益生产见成效

今年10月中旬,西部钻探克拉玛依钻井公司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截至10月13日,公司年度累计钻井进尺已达84.78万米

今年10月中旬,西部钻探克拉玛依钻井公司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截至10月13日,公司年度累计钻井进尺已达84.78万米,生产保持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这一数字背后,是公司面对钻井周期长、成本高、地质条件复杂等现实难题,推出的一系列钻井提速提效举措。

在克拉玛依钻井公司,每口井都设有“三条曲线”——设计工期、方案工期与实际工期曲线,通过红黄绿三色预警机制,实时标识井队运行状态。这种精细化管理的思路贯穿生产全过程,从技术、管理、安全三个维度共同发力,打通了钻井提速的进阶路径。

日进尺最高突破7574米,累计钻井进尺已达84.78万米,西部钻探克拉玛依钻井公司通过一套科学管理体系,让钻头在地下跑出“加速度”。

01 三色预警:可视化管理的科学管控

在新疆准噶尔盆地腹部井区,一套红黄绿三色预警机制正在井队间高效运行。红色代表低效队,黄色对应中游队,绿色则是高效队——这种直观的颜色管理使井队状态一目了然。

“红、黄、绿三色对应的井队并非固定不变的。推行这一机制的核心目的,是让红色队伍数量逐步减少,直至清零;让黄色队伍主动争先,向高效层级迈进。”腹部项目管理部经理介绍。

红色预警机制针对的是生产未达进度要求但具备改进潜力的井队。一旦井队因井下故障导致每日钻井进尺不达标,工期比设计工期滞后2天以上,便会被标记为红色。届时,项目管理部或公司会采取“驻井指导”措施,派驻骨干人员开展一对一帮扶。

黄色预警则关注那些井下工况正常但地面生产组织滞后的井队,钻井进度仅能“勉强达标”。针对这类井队,项目管理部会协助井队分析影响工期的具体原因,避免出现“前松后紧”“窝工”等现象。

绿色井队是区块内的标杆,工期比计划工期短2天以上,各项指标表现突出。公司鼓励这些井队保持节奏,发挥“头车引领”作用。

02 专业负责制:从打井到“经营井”的转变

今年是克拉玛依钻井公司实施专业负责制的第二年,公司确立了“以技术事业部为中枢,项目管理部协同”的管理模式。这一模式的核心在于“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将工程师考核与单井业绩深度绑定。

在专业负责制模式下,单井的节超情况与工程师的利益紧密挂钩。单井效益高,工程师奖金随之增加;如果单井超支,工程师的奖金将受到影响。这一机制有效激发了工程师的积极性。

以XD70108钻井队为例,该队按照专业被分为工程、生产、装备3个阿米巴组织,三方分工协作,相互支撑。队里把整口井分解成生产运行成本、设备运行成本、单井设计成本3大模块43个小项,把每个环节都穿在效益链条上。

通过按时执行保养计划、提高岗位操作水平等措施,2024年他们队的设备机修率较上年降低了15%。

在JHW87-12井,他通过精细操作使钻头寿命延长了30%。

03 技术赋能:EISC系统与数字化管控

克拉玛依钻井公司自主研发的EISC系统成为技术赋能的关键一环。这一系统集结了全公司工程技术、井控、安全等领域的“最强大脑”,在数智化科技手段的加持下,通过“人工+智能”使“云上”管理变成可能。

EISC系统实现了“四个转变”:从经验钻井转变为科学钻井;复杂事后处理转变为全过程管控;现场个体经验转变为专家会商一体化协同;传统管井转变为“人工+智能”远程技术支持。

截至8月19日,该系统共处理阻卡、井漏、划眼等异情260井次;跟踪高气测65井次;处置复杂事故121井次。

此外,EISC系统还协同了钻井液、定向井、工程院、录井公司等各个专业化单位的技术管理资源,不断优化技术方案,提高了协同施工效率。

数据显示,自实施“专业负责制”以来,克拉玛依钻井公司XD70108钻井队单井周期缩短13.5%,事故复杂率下降22%,百元收入变动成本同比降低14%。今年,公司钻井周期同比缩短近20%,钻井队平均年进尺达1.0948万米。

管理模式的变革让这支铁军队伍实现了从“铁疙瘩”里榨出“金豆子”的转变,也为整个石油钻井行业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提速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