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天眼查显示,赛力斯汽车有限公司公开了一项名为《电机余热利用管理系统、方法、介质及车辆》的发明专利,直指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领域的核心痛点——如何低成本、高效率地回收电机运行中产生的“废热”,用于电池加热与整车能效优化。
在冬季低温环境下,电动车电池性能衰减、续航缩水,是用户普遍痛点。传统方案通常依赖额外电加热器为电池升温,但这会进一步消耗宝贵电量。而电机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热量,若能将这部分“废热”回收再利用,不仅能提升能效,还能延长续航。
赛力斯此次公布的专利,正是围绕这一思路展开创新。
核心突破:用一个流体控制组件,替代昂贵复杂的四通阀
现有热管理系统常采用四通阀来切换冷却液在电机回路与电池回路之间的流向(串联或并联),但四通阀结构复杂、成本高、可靠性风险大。 而赛力斯的新方案通过集成化的流体控制组件+智能控制器,仅用更简单的管路连接和逻辑控制,就实现了:
电机散热回路与电池热管理回路的动态串并联切换;
在低温启动时,将电机余热导入电池包进行预热;
在高温工况下,又能快速分流散热,避免过热。
这不仅简化了系统结构,还显著降低了制造成本与故障率,同时提升了热管理响应速度和能量利用效率。
背后的战略意图:打造更智能、更经济的增程/纯电平台
作为问界系列的技术母体,赛力斯近年来持续加码三电核心技术自研。从超级增程器到智能热管理,其目标很明确:在不依赖外部供应商的前提下,构建全栈可控、高性价比的电动化技术底座。
这项余热利用专利,看似只是热管理的一个小模块,实则关乎整车能效、用户体验与成本控制——尤其在10万~20万元主流市场,每一分成本优化都可能转化为产品竞争力。
行业意义:热管理正从“保障安全”走向“创造价值”
过去,热管理系统被视为“辅助功能”;如今,它已成为决定电动车续航、快充能力、寿命乃至智能化水平的关键一环。特斯拉、比亚迪、蔚来等头部企业早已布局多源热泵、八通阀、全域热管理等技术。
赛力斯此次以“去四通阀化”的轻量化思路切入,展现出一条更适合大规模量产车型的实用主义路径。
一句话总结: 赛力斯没造新电池,却让旧热量“变废为宝”——用更少的零件,做更多的事。 这或许正是中国车企在电动下半场,从“堆配置”转向“抠细节”的真实写照。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