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据乐居财经研究院发布的《2025上半年内房股土储榜》显示,51家房企土储规模均呈现不同程度的“缩水”,占比达九成。
房企在拿地时的考量是什么?近年频现的“地王”又代表什么信号?
土储榜九成“缩水”
近日,据乐居财经研究院重磅推出2025上半年内房股研究报告显示,《2025上半年内房股土储榜》所列57家房企土储总面积8.99亿平方米。
其中,融创中国土储超亿方,为1.24亿平方米,排名榜首;万科企业期末总土储6234.6万平方米,排在第二位;华润置地4895万平方米位列第三。此外,富力地产、中国海外发展的土储总规模也在4000万平方米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与去年中期相比,57家房企中仅3家土储总量增加,除去另有3家去年无公开土储数据外,其余51家房企土储规模均呈现不同程度的“缩水”,占比达九成。另外,上榜企业中,有30家土储规模不到1000万平方米,占比过半;其中有6家不足百万平米。
此外,据克而瑞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销售百强房企拿地集中度依然维持高位,销售TOP10房企新增货值占销售百强新增货值的73%,较2024年末增加约10个百分点,头部房企市场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
核心城市土地竞争加剧
近年来,房地产市场整体处在深度调整阶段,部分核心一二线城市在自身需求、政策优化等原因下,市场率先得到修复。在此背景下,房企在此类重点城市中继续强调聚焦深耕,择优拓储。
据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从去年来看,除北上杭等热点城市外,多数二线及三四线城市房企投资意愿仍偏弱。从城市等级分布来看,一线城市拿地占比提升明显,二线城市仍是布局主要区域。
2025年以来,核心城市优质地块供应节奏加快,叠加房企实施聚焦深耕策略,积极补仓拿地,北上深以及杭州、成都等热点城市土地市场热度较高,成交楼面均价及溢价率均有所上行。
2025年一季度,300城住宅用地出让金同比增长超两成,溢价率提升至13.6%,杭州、上海住宅用地平均溢价率分别达43.3%、29.0%,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5.7个、20.5个百分点;成都、苏州平均溢价率超20%,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4.8个、4.4个百分点;北京、杭州、成都等地成交楼面价创新高。
城市土拍“地王喷井”
在今年的前八个月,一线和二线城市住宅用地成交平均溢价率分别为13.9%和11.7%,土地市场热度保持高位。同期,三四线城市土地市场热度较低,住宅用地成交溢价率为3.5%。
1至8月,300城住宅用地成交平均溢价率达9.4%,土地成交楼面价同比上涨28.6%,300城住宅用地出让收入同比增长约16%。其中,一二线城市土地市场热度更高,住宅用地成交平均溢价率均超过10%。
落到地方上来看,近期各地“地王”更是“层出不穷”。
深圳单价最贵刷新!
深圳前海T201-0232宗地经过158轮的竞逐,最终招商蛇口以总价21.55亿元竞得该地块。地块溢价率86.1%,楼面价约为8.4万元/平方米,该成交楼面价也刷新了深圳涉宅用地成交楼面价纪录。
江苏单价最贵刷新!
苏州工业园区双湖板块苏园土挂(2025)04号地块经过49轮竞拍,由绿城以46.67亿元竞得,成交楼面价65242元/平方米,溢价率为8.74%,打破去年同样是由绿城在苏州创下的6.50万元/平方米的江苏单价地王纪录。
全国单价最贵刷新!
徐汇区XH-02(TPL)单元051-11地块经过28轮竞价,民企上海祺祥旺宇置业有限公司以12.25亿元的总价竞得该地块,溢价率22.38%,成交楼板价200257元/平方米,刷新了全国纪录。
随着不断刷新推高的价格,各地市场“热”起来了?对此,有业内专业人士认为,“地王潮”的出现更多反映的是优质资源的稀缺性,而非整体市场的复苏信号。但同时这也说明楼市信心开始修复,整个市场的预期迎来重塑,这也是个积极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