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从“要饭吃”到“杀人赏银”,义和团的生意经

一提起义和团,我们脑海里常常浮现的扶清灭洋的激昂口号和刀枪不入的神秘仪式。可是历史的深处,往往有更实际的情况当我们拨开意

一提起义和团,我们脑海里常常浮现的扶清灭洋的激昂口号和刀枪不入的神秘仪式。可是历史的深处,往往有更实际的情况当我们拨开意识形态的那些迷雾,会发现这场声势浩大的运动背后,实际上有一笔笔清楚的经济账。

01

义和团的参与者,真的全是不谙世事的爱国疯子吗?史料表明,他们里头不少人最先就是失业青年,义和团的两位有名首领,曹福田是退伍后找不着工作的清兵,张德成是船夫出身,就因为外国人的客运轮船,抢了他的生计便没了工作。他们的愤恨,起初并非来自抽象的民族大义,而是货真价实饭碗被抢走的切身痛苦。

早些时候他们的行动中很明显体现出这类经济层面的诉求。1899年冬季,义和团围攻河北景县的洋教堂,那提出的和解条件是什么?并非什么宏大政治纲领,而是:其一,洋教士得招待义和团;其二,洋教士得邀义和团看戏,说白了,就是要吃饭、要玩乐,这背后,是底层百姓对改善物质生活最质朴的期望。

02

还有更严峻的情况,有的时候这种经济上的需求会变成明晃晃的勒索与强夺,

八国联军攻占天津城以后,首领张德成逃至王家口,向当地盐商索要钱财,最后被不堪其烦的村民联合起来杀掉。

他不是被洋人害死的,而是让自己同胞抢劫致死的,

另外,义和团抓住基督教女信徒后并非全杀,而是在农村张贴告示称:“我们逮到22个黄花闺女,谁家儿子缺媳妇的,过来给些香油钱,就可领一个回去!”,

这哪里是“灭洋”,分明是人口买卖。

当然,清政府的悬赏政策也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北京街头曾经贴着官方的告示:「杀一个洋鬼子,赏银50两;杀一个洋女人,赏银40两;杀一个洋小孩,赏银30两」这无疑把灭洋变成了能获取赏金的交易。

03

值得留意的是,记载那些恶行的,不是外国人的文字,而是清政府的官方记录,在庚子国变中对慈禧保驾有功的怀来县县令吴永,在他的著作《庚子西狩丛谈》里,就直接说义和团「大多是市井无赖,还有被威逼诱骗的乡里农民」,史料《西巡回銮始末》也屡次记载义和团抢劫洋货店、敲诈乡里的事情。

04

所以扶清灭洋就像一面旗子,在这面旗子下面,聚集着各种复杂的动机:有被时代抛弃的失业者的不满,有趁机捣乱的流氓的贪心,还有在官方悬赏下冒险的赌徒,历史复杂的地方在于,它不是简单的黑白分明,明白了这经济账,我们才能更接近那个时代真实的情况,了解那场风暴里,人性的挣扎和欲望的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