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彭长征眼中的文化大家系列:温润典雅卢中南

文丨彭长征近期,在中国台湾新当选的国民党主席郑丽文与一位爱国的郑将军,在一幅书法作品前的一张合影,在朋友圈和书法圈流传。

文丨彭长征

近期,在中国台湾新当选的国民党主席郑丽文与一位爱国的郑将军,在一幅书法作品前的一张合影,在朋友圈和书法圈流传。书法用笔沉稳,线条扎实,如锥画沙,给人以一种坚定之感,在展现楷书的精妙法度的同时,更将“我自豪我自信我是中国人”这句饱含深情的话语以极具感染力的方式呈现出来。它不仅仅是几个汉字的组合,更是中华民族身份认同和民族自豪感的强烈表达。这幅书法作品的作者是当代书坛的楷书大家-卢中南。

欧体为基,博采众长

卢中南的书法之路始于少年时代对欧阳询楷书的浓厚兴趣,而后在野战部队经过推荐考试,于1977年调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设计处工作,主要书写展览说明文字,这与当年在故宫博物院写展览标签的沈从文先生有异曲同工之妙。期间,他有幸得到了启功、李铎等书法前辈的指点和勉励,更加坚定了学习楷书的决心。使他不仅成为了一位杰出的书法家,更成为一位楷书艺术的守护者与创新者。

卢中南的楷书植根于欧阳询,对《九成宫醴泉铭》曾有着“近乎偏执的偏爱”。然而随着学识渐长,他认识到“学习经典光写欧体是不行的,会营养不良,必须兼容并蓄,不拘一格”。

1985年,他师从欧阳中石先生,在北京师范学院教育所书法大专班脱产学习两年,系统学习书法并恶补文化知识。这一转变使他的艺术追求发生了蜕变。面对练习了无数遍的《九成宫》,他经历了“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和“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的过程,终于能超越形质,得其精神。欧阳中石先生评价其:“细审中南手制,字字未必是欧,但整篇气息皆从欧出……诚然已得欧体之神髓”。

温润典雅,自成风格

卢中南的楷书重视法度而不失灵活,结体端庄,点画舒展,用笔精到,笔法多变,呈现出沉静大气、温润典雅又不乏潇洒飘逸的整体风格。

他的书风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特色。2006年之后,他探索的步子更大,取法更广,除了研习智永、虞世南、褚遂良等人的楷书和魏碑外,也临摹王羲之、孙过庭、米芾、赵孟頫等人的行草书。欧阳询的影响在逐渐减弱,个性化的内容则越来越多。

在笔法上,他由注重结体转向笔法的多变,由顺锋用笔转向藏露并用。笔法婉通圆润,转折之笔也多了些圆转,线条由瘦硬而变丰腴,飞白的运用,增加了空灵飘逸的味道。

欧阳询的险峻之意、劲健之感被淡化了,温润典雅的感觉增强了,笔墨也越来越自然流畅、挥洒自如。

卢中南大楷、小楷皆工,因形式和功用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审美特点。他的大楷追求厚重与恢弘,有庙堂之气;小楷则偏于清新明媚,有散逸之风。有网友曾用“阳光掠水”“清风拂柳”来形容他的小楷。

他的小楷被田英章先生评价为“当代首屈一指”。在方寸之间,他融入魏晋写经体的灵动,既避免了现代派小楷的笔法失范,又突破了传统馆阁体的刻板僵化,体现了一种难能可贵的中和之美。

楷书教学,成果丰硕

对于法度严格、学习难度大的唐楷值不值得学书者苦心钻研的问题,卢中南曾说:马克思把古代希腊人物雕塑誉为后世难以企及的典范,是因为这些塑像造型非常准确。唐代楷书也是因为结构严谨、造型完美而成为后世难以企及的典范。

他强调楷书的标准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调整,但“至少应该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反映现实特点,适应现实需要;二是要大多数人的基本认可和共同执行”。

他从欧阳询入手,却不拘泥于欧体;他的楷书,如同他的为人,端庄而不刻板,刚正而不僵硬,温润而不软弱,典雅而不浮华。在培养书法人才方面,他接受清华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邀请,举行楷书教学讲座;出版《欧阳询楷书全集临本》《楷书教程》《小楷唐诗三百首》等教材、字帖数十种。数十件作品被毛主席纪念堂、中南海、军委八一大楼、外交部、统战部、中国美术馆、广东美术馆等单位收藏。

作为军旅书法家,卢中南积极参与社会服务,为弘扬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不辞劳苦。更无偿地为基层部队官兵创作了许多作品,还为烈士纪念馆、博物馆、学校等教育、文化单位、团体题词,也分文不取。此外,他还积极参与全国政协组织的“书法进课堂”社会调研活动,并撰写提案和文章,为项目的实施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

驻港部队,授业解惑

为了弘扬书法艺术、推动书法教育的普及,他经常到机关、院校以及一些基层单位进行公益性授课。

记得是1998年,我在驻香港部队工作时,第一次见到了由政委熊自仁将军请来指导军史馆建设的卢中南。他1.8米多的大个子,身材笔挺,戴一副眼镜,一派文人雅士的风范,虽然成名已久,却平易近人。当时作为俱乐部主任的我,请他与同来的另一军旅书法家李洪海,在昂船洲海军基地,举行了一场书法欣赏讲座,他们与官兵畅谈军旅故事,细道翰墨人生。

卢中南说他在学书法之初,“尽管不如人,只要用心学,手不停,脚下自有路”。他信奉本分的原则,即踏实做事,诚恳待人。不耍心机,不取巧,不妄求。

他对书法总是心怀敬畏之感:西汉杨雄便有“书乃心画”之说,书法是书法家思想意识、品德修养、创作理念的直接体现。对经典、对读者、对历史,是不能“得罪”的,必须老老实实地学,认认真真地做。

他认为,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需要五“分”:天分、勤奋、本分、缘分、情分。他觉得自己能在书法创作的道路上走到今天,与这些因素都息息相关。

对于一个书法家来说,就是把全部心思用在如何写好字上,不与他人攀比,不为名利所惑,不为得失所累,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梦想前进。

他认为写字首先是做人,人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雅刚正之气。他还说,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党和军队的培养,身为共产党员、革命军人,绝不能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而不顾社会影响,做损害军队形象的事情。言为心声,他的言行让我和战友们肃然起敬,二十多年过去,至今仍记忆犹新。

当代书坛,一面镜子

在群丑横行的的当代书坛,卢中南始终保持着对楷书的专注与热爱,他用一支笔,一颗心,书写着中国文字的力量与美丽,守护着楷书这一中国传统书法的根基。正如他所言,把全部心思用在如何写好字上,不与他人攀比,不为名利所惑,方能不偏离正确的轨道,在攀登艺术高峰的道路上走得久、走得远。

笔者曾在《老马识途书正气》一文中说:比如盲书、脸书、舌书、射书、鼻孔书、头发书、胡子书生甚至还有殖器书;比如装神“缺德”,疯子“吼吼”,神经“射射”,器官“吊吊”,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比如学小日本的拖把毛笔,巨型宣纸,大黑油摔,粗绕翻抖,江湖杂耍;比如矫揉造作,字画混淆。比如内心膨胀,追腥逐臭,一书开裆无底裤,互捧大师活厚舐。比如台上公器私用,下台捞个名誉,庙堂之上,拉帮结派,国号谋利,文化之名,糟蹋艺术……以上种种,一群哗众取宠的书画痞子,大行其道,甚至主流。不仅有恶俗的勾当伎俩,而且有庸俗的叫座叫好。这就是在一个所谓当代“中国美术界”“中国书法界”正在进行时的与“书法”与“美术”无关的文化丑态和艺术怪圈。

在当代书法界,卢中南的楷书被公认为一流水平,其书法作品,就像一面照妖镜,以浩然正气照出所谓“书法界”“岂有画堂登猪狗,哪来鞋拔作如意”的部分恶劣文化生态,这可能是其中一部分人,吹毛求疵以“用墨过肥”等说抵毁他的原因之一吧。

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中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植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回望卢中南的书法艺术之路,我们看到的是一位坚守传统而又勇于创新的艺术家。他崇尚法度,却不为法度所困;他在规矩中寻找自由,在传统中融入时代精神。无疑是“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书法界名符其实的杰出代表。

☆ 本文作者简介:彭长征,漫画家、书法家、文艺评论家、国家领导人网络漫画倡导者和作者、文化策划人、雄起艺术创始人、创意人物水墨画开创者。解放军战士文艺奖、全军文艺调演奖、中央电视台全国漫画大赛奖、中央电视台全国戏剧小品大赛奖、日本《读卖新闻》国际漫画大赛奖等得主。曾为《解放军报》《中国漫画》《南方周末》等哲理漫画专栏作家,多次出任全国漫画大赛评委。《快乐》等4幅哲理漫画入选全国高考作文题和政治题。近年来,出版各类艺术专著十余部,举办个人作品展和全国巡展30多场次,策划各类文化艺术活动和国际交流百余次,发表艺术评论数十篇。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会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漫画艺术研究会会长,成都市慈善总会艺术顾问等。

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易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