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上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意思是说,人生的规律都是可以认识,掌握的,但并不是我们平常所认识的那样。
我们一生都在不断的解决问题,可是却越解越乱。
这是因为我们没有跳出平常的认知,从而掌握不到事物的规律。
其实解决问题最高明的方式,是升级你的思维。只有跳出思维牢笼,才能掌控人生主动权。

升维思考
《道德经·第六十六章》中说:“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意思是,江海可以成为百川之王,就在于能甘居低处。
真正聪明的人,从不会与问题正面厮杀,而是站在更高的维度,让问题自然消解。
1930年,上海法租界工人大面积罢工。刚开始是水电工人罢工,后来连环卫工人也跟着罢工,整个法租界是无水无电,臭气熏天。
法租界里很多工人都是青帮成员,于是法国人就托市长找杜月笙出面调解。杜月笙觉得时机不对,就赶紧推辞:“我不行啊,声望不够!”
法国人只好另寻他法,可是找尽了其他门路都不管用;工人闹的不可开交,市长只好再次登门求杜月笙调解。
这次杜月笙改口了:“好吧,我试试!”,因为再求到他才能体现出他的价值。
杜月笙先是给管事的法国人打了一通电话:“工人要求工资上涨一倍,你们看着办,不然我也解决不了。”
“不行,只能上涨75%!”“那就75%,就这么定吧!”
谈完后,杜月笙便在自己府上召集罢工领袖,问他们希望上涨多少?
有的工人说40%,有的说30%就不少了,有的说20%也行,涨点就比不涨强。
杜月笙挥着扇子说:“你们要求太低了,不行!我帮你们保证要到75%。”底下工人一看这涨了四分之三,欢呼杜老板厉害,杜先生大恩人。
杜月笙说:“法国人不答应罢工期间付工资,你们看行吗?”
大家一看工资上涨了75%,再说也没给人干活,都说算了,算了。杜月笙又摇着扇子说:“不能不要,你们上有老下有小,得养活家人。这样,法国人不给你,我给。”
大家惊呆了,那是一笔不少的钱。这一贴,杜月笙就贴了30万大洋。你想想这一下子30万大洋出去了,这些工人哪个不感恩戴德。
杜月笙做事情厉害到这种程度,这帮人能不拥护他吗?那是又有面子,又给票子,里外都让他占全了。
你看大佬们的解决问题方式和思维,真的就和我们普通人不一样。
先要跳出原有的逻辑,扩大认知边界,这样才能让问题成为脚下的风景。
我们这一生,其实都是在为自己的认知买单,谁也赚不到自己认知以外的钱。只有升级认知,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轻松解决前行的障碍。
罗曼・罗兰所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哪怕我们的生活处境不曾改变,但是只要我们思维上了台阶,就有能力去认清生活的真相。

降维打击
在刘慈欣《三体》里提出了一个词,叫做“降维打击”。
简单理解就是站在比对方更高的维度上进行打击,从而让对方无法抵抗。
就好比蚂蚁,在蚂蚁的世界中蚁穴是个坚固巨大的城堡,而在人类眼中,蚁穴不过一个土堆,毁掉它太容易了。
蚂蚁就是二维生物 ,而人类就是三维生物,一顿“汤浇蚁穴”,便能给蚂蚁带来降维打击。
庄子讲了一个蜗角之争的故事:
魏王打算与齐王开战,戴晋人对魏王说:“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蜗牛左角上有一个国家叫触氏,右角上有一个国家叫蛮氏。这两国常为争夺土地而战,为此死了好几万人。
如果一方战败,另一方会追上15天,才愿撤兵而回
魏王不信,戴晋人问魏王,那你看这世界有没有穷尽。
魏王说:”没有穷尽。“
戴晋人说:”这个世界既然没穷尽,那么从整个世界的角度来看魏国是多么的渺小,而居住在魏国大梁城中的大王,您又和蜗牛触角上的那个蛮氏有什么区别呢?
魏王听后恍然惹思。
你看,在蜗牛角里相斗,互相还要相逐15天,可是你若是高维生物,灭掉一个蜗牛还不是动个手指而已。
让问题不成为问题,才是破局之法。
爱因斯坦曾说:“我们不能用制造问题时的同一水平思维来解决问题。”
要解决身体问题,就先调节情绪;要解决家庭问题,就先改变家中气场;要解决贫穷问题,就先提升认知;要解决社交问题,就先深耕能力;要解决命运问题,就先敬畏因果。
祝福我们。
📌关注我,一起读经典,悟人生,修内心。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