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李清照是弱女子?不!她告丈夫、骂苏轼、护古书,是宋朝最野女子

00.前言想象一下,九百多年前的一个深夜。一位中年女子,紧抱一批笨重的竹木箱箧,在兵荒马乱中踉跄前行。她不是逃命,而是在

00.前言

想象一下,九百多年前的一个深夜。一位中年女子,紧抱一批笨重的竹木箱箧,在兵荒马乱中踉跄前行。

她不是逃命,而是在逃一种比命更重的东西——文物古籍。

她的身后,是金兵铁蹄,眼前是江水茫茫,她咬紧牙关,眼神如刀。

这位女子,可不是寻常人物。她,叫李清照。

人们总爱把她,想成“人比黄花瘦”的柔弱才女,整日倚窗叹气,写些愁来愁去的词。

殊不知,她骨子里藏着一股狠劲。

正是这股劲,让她做了当时很多男人都不敢做的事。

01.告夫:惊世骇俗的离婚官司

李清照的第二次婚姻,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年近五十时,她嫁给了时任右承奉郎的张汝舟。本以为寻得晚伴,谁知却是引狼入室。

张汝舟看上的,根本不是她这个人,而是她历尽千辛万苦,保护下来的那些珍贵收藏。

婚后不久,张汝舟就撕下了伪装。他发现李清照的文物,早已在战乱中散失大半,剩的没想象中那么值钱。

他恼羞成怒,开始对李清照拳脚相加。

按照宋朝规矩,妻子挨丈夫打,那是天经地义的事。一般女人只能忍气吞声,哭一辈子。

但李清照不是一般女人。她决定离婚。

在宋代,女人主动提出离婚难于登天。律法规定,妻告夫,即使属实,女方也得跟着坐两年牢。

这条法律,就是要让女人不敢反抗。李清照哪管这些,她宁愿坐牢,也要跳出这个火坑。

她开始暗中收集证据,她发现张汝舟有个致命把柄:当年科举考试作弊混到的功名。

宋朝对科举舞弊处罚极重,这事捅出去,张汝舟必倒大霉。

状子递上去,一时轰动京城。才女告丈夫,还是死罪,成了当时最炸的新闻。

结果如她所料,张汝舟被革职流放,而她自己也进了监牢。

好在朝中还有朋友帮忙,她只关了九天就出来了。

但这九天的代价,她付得毫不犹豫。

休夫成功,她重获自由,也用最刚烈的方式告诉世人:李清照的骨头,从来都是硬的。

02.骂坛:才女舌战群儒

李清照的刚,不光体现在行动上,嘴上也不饶人。

她写过一篇《词论》,把当时词坛的大人物几乎批了个遍。

她说柳永的词太俗气,格调不高。说晏殊、欧阳修、苏轼这些大佬,写词不守音律,简直就是“句读不葺之诗”,像长短不齐的诗,根本不算词。

她甚至点名苏轼,说他学问太高,写起词来像大海淹死人,反而少了真味道。

这话放在当时,简直胆大包天。苏轼是什么人?文坛领袖,天下景仰。别人捧他都来不及,李清照却敢直接挑毛病。

她不是瞎骂,而是真有底气。她提出词“别是一家”,得讲究音乐性,要能唱,和诗不是一回事。

她批评晏几道没铺叙,贺铸不典雅,秦观美则美矣,却少了实际内容。

一圈骂下来,几乎得罪了整个文人圈。但她不在乎。对文学,她有自己坚守的标准。不对的就是不对,管你是什么大人物。

这份学术上的硬气,宋朝找不出第二个女人。

03.护书:文化守护人

李清照最刚的一面,表现在她对文物的守护上。

她和前夫赵明诚耗尽心血,收藏了大量古籍、书画、青铜器。这些物件,在他们眼中是文化的根脉。

金兵打来,北宋灭亡。天下大乱,人人自保,李清照却选择与收藏共存亡。

她带着十几车文物南逃,一路历尽艰辛。兵匪抢劫,贼人偷盗,官员强索,她一次次躲过灾难。

最惊险的一次是在浙东,她雇船载物,遇上叛军攻城,全城烧成一片火海。

她混在逃难人群中,抱着最珍贵的蔡襄书法《神妙帖》,死都不放手。

后来她回忆说:“宁可性命不在,也不能让这些东西丢在我手里!”

她不是不知道命重要,但她更懂得,这些文物是民族的文化记忆。

要是谁都只顾自己逃命,文明的火种谁来传?

她一个女人,在乱世中硬生生扛起了文化守护的重任。

这份担当,让多少只顾逃命的男人脸红。

04.结语

别看李清照这么刚,她绝不是一味强硬的人。

她的词里,尽是细腻深情。“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样的句子,柔到了骨子里。

她对前夫赵明诚,爱得深沉。赵明诚死后,她写下“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那份悲痛,穿越千年依然感人。

她后来虽然告发后夫,但对真正的爱人,她倾尽全部柔情。

她的刚,是用来对付虚伪和暴力的;她的柔,是留给她所爱和所信的。

正是这种刚柔相济,才让她成为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一个单薄的符号。

评论列表

尚能饭否
尚能饭否 4
2025-09-02 00:03
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静静吃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