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纬37°的吕梁山脉中,一座山峰因形似八卦而得名"卦山"。这里没有险峰的凌厉,却有"群峰环列如卦象"的玄妙;没有奇松的张扬,却有"卦柏悬空似天书"的神奇。作为中国唯一以"易经卦象"命名的山岳型景区,卦山集儒释道文化、古建筑艺术与自然奇观于一体,更被称为"中国古代风水学的活样本"。今年中秋,记者随中国易经学会专家探访,结合景区最新活化成果,为您奉上一份"解码卦象、探古访幽、闻香礼佛"的全维度攻略。
从"卦象山"到"卦柏王":一座山的千年文化密码卦山的"奇",始于一场千万年的自然造化与人文共鸣。
"卦山原名'葛山',因八峰攒簇如八卦图形,北宋《太平寰宇记》始称'卦山'。"交城县文旅局局长张建国介绍,这里的山体走向暗合《周易》六十四卦象:乾卦峰、坤卦谷、离卦崖、坎卦泉,连山间小径都隐现"九宫八卦"布局。更绝的是,山上3000余株古柏,因生长于卦象节点,被赋予"卦柏"之名——有的如"青龙探爪"对应东方青龙七宿,有的似"白虎衔珠"呼应西方白虎方位,古人称"卦山一柏一卦,一步一易"。
"卦山的文化厚度,在于它是'活着的易经'。"中国易经学会副会长刘大钧考察后感叹,山中现存唐、宋、元、明、清五代古建17处,其中天宁寺的"八卦殿"按八卦方位建殿,殿内藻井刻满64卦符号;华严寺的"千佛阁"外,8根石柱分别雕着乾、坤、震、巽等卦象;就连山脚下的"卦山书院",清代也曾是学子研习《周易》的书院。
漫步山间,处处是"卦象与自然共生"的智慧:
卦象地貌:站在"天宁寺"山顶俯瞰,八座山峰如八卦图旋转,乾峰(西北)高耸如父,坤峰(西南)低伏似母,震峰(东)如雷动,兑峰(西)似泽润,暗合"天地定位,山泽通气"的易理;
卦柏奇观:"龙爪柏"悬根露爪如巨龙探云,树龄超1200年,其根系恰好落在"坎卦"方位(水脉汇聚处);"牛头柏"双枝交缠似牛头,枝桠角度暗合"艮卦"(山止)的稳定之势;
禅易同源:天宁寺方丈室悬挂的"卦象钟",钟体铸满卦辞,晨钟响起时,钟声频率与山体回声共振,被僧人称为"以声演卦"。
"我师父说,卦山的一草一木都是老师。"寺内82岁的老和尚释慧明指着"阴阳柏"说,"这棵树一半阴一面阳,就像《系辞》里说的'一阴一阳之谓道',我们守着树,也是守着老祖宗的智慧。"
四大核心体验:在卦山,读懂中国人的山水哲思卦山的游览,是一场"观象、探柏、礼佛、悟易"的沉浸之旅。记者梳理出四条经典路线,覆盖文化考据、自然探索与心灵修行需求。
路线一:卦象寻踪·解码山水易理(必走,建议停留4小时)起点:景区入口"卦山胜境"石牌坊→ 核心段:天宁寺八卦殿→乾峰观象台→坎卦泉→ 终点:卦象广场
这条线路聚焦"易经与自然"的融合:
天宁寺卦象殿:进入殿内,抬头是八卦藻井,低头是64卦地砖,讲解员会指着藻井中心的"太极图"说:"这里暗合'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殿外的八根立柱对应八卦,连窗棂的花纹都是卦符变形。";

坎卦泉:山腰间一汪清泉,泉水自"坎卦"石刻(☵)下涌出。当地人说,坎为水、为险,古人在此设泉,寓意"遇险得水,化危为安"。捧一捧泉水,清冽甘甜,确有"否极泰来"的治愈感。
"原来卦象不是抽象的符号,是山川的形状、泉水的流向。"来自北京的易经爱好者王先生说,"站在乾峰看八峰,突然懂了什么是'仰观天文,俯察地理'。"
路线二:古柏探秘·触摸活的"易经图谱"(亲子/研学首选,3小时)卦山的3000余株古柏,是"会说话的易经教材":
卦柏辨认课堂:在"古柏文化园",跟着园林专家认柏——"龙爪柏"对应"震卦"(雷动),"牛头柏"对应"艮卦"(山止),"孔雀柏"双枝展开如凤尾,对应"巽卦"(风入)。孩子们用画笔画下柏树形态,再对照《卦柏图谱》找对应的卦象;
古柏故事会:守园人李大爷讲"卦柏救难"的传说:"光绪三年大旱,村民在'寿星柏'下祈雨,三天后果然落雨。后来树旁建了'祈雨亭',现在还能看到碑记。";
柏香手作:在"非遗工坊"学做"柏木香牌",用卦山柏木屑混合艾草,制成护身符。师傅会刻上游客的生肖卦象,"戴在身上,既是纪念,也是祈福。"
"孩子本来觉得易经难懂,摸了'龙爪柏',听了传说,回家主动要背'乾卦'卦辞。"太原家长赵女士说,"这种'触摸式学习',比背书有效十倍。"
路线三:禅意慢游·在梵音里读懂"卦与心"(休闲/修行首选,2.5小时)卦山的禅意,藏在古寺、古柏与山风里:
天宁寺早课:清晨6:30(农历初一、十五),可随僧人参加早课。殿外古柏筛下晨光,僧人们的诵经声与山风穿柏的"沙沙"声交织,恍若"天人对话";
卦象茶寮:寺内"洗心茶社"提供卦山云雾茶,茶桌是老柏木所制,桌面刻着"水火既济"卦象。坐在这里品茶,听师父讲"茶如人生,浓淡皆卦",禅意油然而生;
黄昏望柏:傍晚在"叠翠轩"观景台,看夕阳把古柏的影子投在石墙上,影子竟成卦象轮廓。有游客惊呼:"看!那影子像'大有卦'(☰上离下)!"

卦山的美,随季节流转出不同的哲思:
春:4月,山桃花沿卦象小径绽放,粉花与青柏相映,暗合"震卦"(春生)的生机;
夏:6-8月,古柏遮阴如伞,坎卦泉边凉意沁人,是"坎卦"(水润)的清凉;
秋:9-10月,柏叶渐黄,乾峰下的银杏林金黄灿烂,对应"乾卦"(刚健)的成熟;
冬:12-2月,雪落古柏,枝桠挂雪如卦符,是"坤卦"(厚德)的静穆。
今年景区推出"四季卦象游":春季"探春·寻卦花开"、夏季"消夏·坎泉听风"、秋季"晒秋·柏叶读易"、冬季"冬藏·雪柏观心",每季配套易经讲座、手作。
20XX新升级:从"看山"到"悟易"的三大体验为深化卦文化体验,景区今年推出多项创新:
服务升级:讲解更"有温度""卦师导览":每日9:00、14:00,邀请易经学者担任讲解员,他会指着"阴阳柏"说:"这棵树左边阴右边阳,不是病态,是'阴阳平衡'的体现,就像人要刚柔并济。";
儿童易经手册:推出"小小卦童"手册,孩子通过完成"认卦柏""画卦象""背卦辞"等任务,解锁"小卦师"证书,可穿汉服在卦象广场拍照;
AR卦象重现:扫码激活AR程序,手机对准山峰,会弹出卦象解析动画——乾峰如何对应"天行健",坤峰如何象征"地势坤",让抽象卦理具象可感。
保护升级:守护"原真"更科学限流预约:每日最大接待量8000人(分时段预约),核心"天宁寺卦象殿"设置电子屏,实时显示游客量;
科技护柏:采用"古树雷达监测"技术,实时监控3000余株古柏的根系、树干健康状况,发现病虫害立即干预;
社区共传:与周边村庄合作"卦文化传承"项目,村民参与导览、手作,收益用于修复山脚"卦山书院",形成"保护即传承"的良性循环。
活动升级:文化体验更沉浸春启·开卦节(4月):复原清代"祭山仪式",敲卦钟、诵卦辞,游客可穿汉服参与"踏卦径",在八峰间寻找自己的本命卦;
夏荫·易经课堂(6-8月):开设"小卦童训练营",学画卦象、认卦柏、背卦歌,考核通过获"小卦师"木牌;
秋论·卦象论坛(9-10月):邀请易经学者、游客共论"卦山与当代生活",优秀发言结集出版;

开放信息:
吕梁市区出发:自驾(约1.5小时,导航"卦山风景区");或乘旅游专线(吕梁汽车站→交城县城→卦山,约2小时);
周边联动:顺路逛"玄中寺"(距卦山20分钟车程,看日本净土宗祖庭),或去"庞泉沟"(30分钟车程,探原始森林)。
时间:8:00-18:00(全年开放,17:30停止入场);
门票:60元/人(含导览手册、古柏手作体验),"亲子套票"(一大一小)90元;
交通:
游览贴士:
山间石阶较陡,建议穿防滑运动鞋;
部分卦峰无护栏,带老人、儿童需谨慎;
夏季备防蚊液,冬季石阶易结冰,建议带冰爪。
美食推荐:
"卦山农家院"(景区入口,现做交城莜面栲栳栳、炒莜麦,人均50元);
"柏籽羊肉馆"(非遗美食,羊肉炖柏籽,香气独特,人均60元)。
记者手记:卦山,是一座山,更是一本活的《易经》离开时,我在"卦象广场"遇到释慧明师傅。他指着脚下的青石板说:"这石头上的纹路,是天然的卦象。古人说'百姓日用而不知',其实卦象不在高处,在山间的一草一木、一泉一石里。"
这句话,道尽了卦山的终极意义。它不仅是一座因形得名的山,更是一本摊开的《易经》——乾峰教我们刚健,坤峰教我们包容,古柏教我们坚韧,泉水教我们灵动。那些悬空的柏枝、奇崛的山峰、缭绕的梵音,都在说:所谓"易",不是玄虚的占卜,是顺应自然、平衡阴阳的生活智慧。
这个秋天,不妨来卦山走走。不必急着解卦,只需在乾峰看一次日出,在古柏下听一阵风声,在天宁寺随僧人诵一次早课。你会发现,中国人的山水哲思,从来不在远方,而在脚下的土地、头顶的星空,和每一株认真生长的古柏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