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在社区老年活动站下棋,听几位老街坊聊起养老金。李大爷纳闷:“我跟老张工龄差不多,怎么他每月多领好些?”这话让我想起,2025年养老金计算确实要看重两个数。右耳君觉得,这事关咱今后的日子,得好好说道说道。

一:缴费基数指数,关系到基础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计算时,要用到“缴费基数指数”——也就是您每年交社保的工资基数,占当年社会平均工资比例的平均值。比如有10年按社平工资的100%交,5年按300%交,指数大概就是1.67。这个数越高,将来领的基础养老金就越多。对咱们北京上班族来说,如果能适当提高缴费基数,退休后手头就能更宽裕些。

您个人账户里的钱,每年会根据国家公布的记账利率计算利息。2025年全国统一的记账利率是6.12%,比不少银行存款利率都高。右耳远闻看来,这意味着同样一笔钱放在养老金账户里,可能比存银行增值更快。长远来看,等到退休时,账户里的积累可能会比预期更多。
三:这两个数怎么影响实际领取?
假如两位北京职工都是30年工龄,退休时社平工资8000元,缴费基数指数相差0.1,每月基础养老金就能差出200多元。再加上个人账户的积累差异,实际到手可能相差更多。要是从年轻时就坚持缴费,利用好复利效应,几十年下来,账户余额差距会更明显。

四:咱们现在可以留意什么
一方面,可以通过“北京通”APP或社保平台查询自己的历年缴费基数,做到心中有数;另一方面,如果条件允许,在职业生涯的某些阶段适当提高缴费比例,对提升缴费基数指数会有帮助。毕竟养老金的多少,既看缴费年限,也看缴费的质量。
养老金是咱们晚年生活的重要保障,早点了解这些规则,将来规划时就能更从容。您平时关注自己的养老金账户吗?对这方面还有什么想了解的?右耳君挺想在评论区听听大家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