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匆匆数十年,总有一些意想不到的 “小插曲” 发生在所有的人身边。对部分人来说,这些经历都和一个小巧却关键的器官——甲状腺息息相关!
为了更好地推动公众健康水平的提高,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理念,由白求恩公益基金会发起的益彩明天-甲状腺疾病预防公众科普教育公益活动项目,于2025年6月6日上午在鞍山市进行了第四十场科普会议。该项目旨在加强甲状腺疾病知识科普,进一步提升公众对甲状腺疾病的认知。
本期项目邀请到鞍山市中心医院的王晓露教授为鞍山市福康社区的居民进行了一场线下的甲状腺疾病公益科普讲座。本次讲座中,王晓露教授向大家科普了常见慢性病之一——甲状腺疾病的相关知识。
甲状腺掌握人体核心生理功能
甲状腺作为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通过分泌甲状腺激素(T3、T4)调控新陈代谢、能量消耗、体温调节及神经系统发育等核心功能。
1.代谢调控
甲状腺激素(包括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和甲状腺素,T4)是调节人体新陈代谢的关键激素。它们能增加细胞内氧的消耗,促进糖、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甲减患者因激素不足,可能出现体重增加、怕冷;甲亢患者因激素过量,可能出现体重减轻、多汗。
2.生长发育
甲状腺激素对婴幼儿及儿童的生长发育,尤其是神经系统的发育至关重要。在胚胎期,它能促进神经元的增殖和分化以及突起和突触的形成;促进胶质细胞的生长和髓鞘的形成,诱导神经生长因子和某些酶的合成,促进神经元骨架的发育等。胎儿及儿童期甲状腺激素缺乏可导致智力发育迟缓(如克汀病)。
3.心血管系统
甲状腺激素对心血管系统的活动有明显的影响。T3可使心率增快、心缩力增强、心输出量与心脏做功增加。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因心搏出量增加,周围血管扩张,常表现为收缩压升高、脉压增大。甲减患者易出现心率减慢,甲亢患者则可能心悸、心律失常。
4.神经系统
甲状腺激素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人保持警觉和反应灵敏。甲减患者常表现为抑郁、记忆力减退,甲亢患者则可能焦虑、易怒。
可以说,甲状腺就像是一个“幕后英雄”,默默调节着身体的方方面面。

甲状腺健康与全身健康密切关联
代谢综合征:甲减患者常伴发肥胖、高血脂、胰岛素抵抗,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生育与妊娠:甲状腺疾病影响生育能力及胎儿发育,如甲减可导致不孕、流产、早产;甲亢可能引发妊娠高血压、胎儿生长受限。
骨骼健康:甲状腺激素过量(甲亢)加速骨转换,导致骨质疏松;甲减则可能影响骨矿化。
心血管疾病:甲减患者血脂异常(如LDL升高)、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增加;甲亢患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风险升高。
甲状腺健康的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碘缺乏地区适当增加含碘食物(如海带、紫菜)。甲亢患者限制碘摄入,避免高碘食物(如海产品、加碘盐)。甲减患者根据病因调整碘摄入,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需谨慎补碘。多摄入优质蛋白质、新鲜蔬果、粗粮,补充膳食纤维和维生素。减少辛辣、油腻食物,避免加重甲状腺负担。
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调节内分泌系统。
适度运动: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促进新陈代谢。
瑜伽:调节呼吸和姿势,平衡内分泌系统,减少压力。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可能影响甲状腺功能,应尽量戒烟限酒。
情绪管理:长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可能影响甲状腺功能。通过运动、冥想、培养兴趣爱好等方式缓解压力。
避免辐射暴露:减少不必要的放射学检查: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优先选择超声、磁共振等无辐射检查。工作中需接触辐射源时,做好防护措施(如穿戴防护服、佩戴防护眼镜)。

甲状腺疾病筛查与自检
1.甲状腺自检
甲状腺自检可通过观察和触摸颈部初步筛查异常,但无法替代专业检查。以下是具体操作步骤和关键提醒:
甲状腺自检步骤
准备姿势:站在镜子前,充分暴露颈部,保持头部后仰,眼睛平视前方。也可在平躺状态下进行,便于触摸。
观察颈部:观察颈部两侧是否对称,有无肿大、隆起或肿块。做吞咽口水动作,观察甲状腺是否随吞咽上下移动(正常甲状腺随吞咽活动,若移动异常或不对称,需警惕)。
触摸检查:用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并拢,轻触颈部前方(喉结下方2-3厘米处)。从一侧到另一侧,轻轻滑动触摸,感受有无结节、肿块或增厚区域。避免用力按压,以免刺激甲状腺。
自检注意事项
自检局限性:早期甲状腺结节可能较小,难以通过自检发现。自检无法判断结节性质(良性/恶性),需结合专业检查。
异常信号:颈部明显肿大、不对称或局部隆起。触摸到硬块、结节或增厚区域,质地不均匀。若出现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呼吸困难、持续颈部疼痛等,需立即就医。
高危人群:有甲状腺疾病家族史、长期接触辐射、碘摄入异常(过多/过少)、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应定期自检并就医筛查。
甲状腺自检是初步筛查手段,发现异常需及时就医。定期专业检查是确诊和监测甲状腺疾病的关键。
2.筛查
高危人群筛查:有甲状腺疾病家族史;曾接受颈部放射治疗;备孕/妊娠期女性;60岁以上人群。
筛查项目:甲状腺功能检查(TSH、FT3、FT4)+甲状腺抗体检测(TPOAb、TgAb)+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无创、精准,可发现毫米级结节,判断大小、位置、性质。
甲状腺功能检测:通过抽血检查TSH、FT3、FT4等指标,评估甲状腺功能。
细针穿刺活检:对可疑结节进行病理检查,明确良恶性。
筛查频率:健康人群建议每年体检1-2次。高危人群每3-6个月自检一次,并定期就医复查。

维持甲状腺健康的意义,不仅仅是甲状腺健康本身!
王晓露教授指出,甲状腺疾病不仅自身属于慢性病,其发作还可能引起肿瘤、糖尿病、心血管病等其他慢性病,加强甲状腺疾病防控意义深远。糖尿病前期是糖尿病发展的一个特殊阶段,糖尿病前期和甲状腺功能障碍看似两个独立的问题,实则密切关联。两者共同影响着人体的代谢平衡,且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
糖尿病前期指血糖高于正常但未达糖尿病诊断标准(空腹血糖6.1-6.9 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7.8-11.0 mmol/L)。我国约3.88亿成年人处于糖尿病前期,若不干预,70%将进展为糖尿病。但通过科学管理,60%以上可完全逆转!
逆转糖尿病前期的5大核心策略
1. 饮食:低糖、高纤维、控热量
白米饭、白面包、甜饮料换成全谷物、杂豆类。每日蔬菜500g以上,优选绿叶菜、西兰花等。
先吃蔬菜→蛋白质→主食,可降低餐后血糖峰值。
2. 运动:每周150分钟有氧+抗阻
有氧运动:快走、游泳、骑行等,每周5次,每次30分钟。
抗阻训练:深蹲、俯卧撑等,每周2次,增强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
3. 减重:目标减轻体重5%-10%
内脏脂肪减少可显著改善胰岛素抵抗。男性腰围<90cm,女性<85cm为安全阈值。
4. 睡眠与减压:每晚7-8小时
长期熬夜会升高皮质醇,加剧胰岛素抵抗。压力大时尝试冥想、深呼吸,持续压力可使血糖升高20%。
5. 监测与医学干预
每月测血糖:空腹+餐后2小时血糖,必要时查糖化血红蛋白(HbA1c)。
专家提醒:糖尿病前期是身体最后的“警告信号”,逆转的“黄金期”只有3-5年!越早干预,成功率越高。
甲状腺的健康,犹如生命乐章的“核心指挥棒”,悄然维系着全身的和谐律动,更深深镌刻着幸福生活的底色。它以无形之力调控代谢、赋能机能,是身体不可或缺的“生命引擎”。让我们携手行动,用科学饮食、规律作息与适度运动构筑防线,以乐观心境驱散压力阴霾,借助专业医疗的精准护航,为甲状腺筑起坚固屏障。唯有如此,方能让这枚“健康密钥”持续焕发生机,为生命注入蓬勃能量,让每一刻的跃动都充满希望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