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落实总书记关于“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重要指示精神,10月28日,以“为科创英才奠基”为主题的北京市中小学科学教育公益沙龙在古城中学圆满落幕。来自哈工大、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方工业大学、石景山区教育学会、多所科技特色学校的校领导、双碳与人工智能领域专家及科技教育企业代表齐聚古城中学,共同探索青少年科学教育发展新方向,构建科创英才一体化培养新格局。

本次沙龙由北京市古城中学主办,汇科伯图教育研究院承办,北京建筑节能研究发展中心协办,并得到中国信息化协会数字碳中和专委会等单位的指导,吸引了石景山区基础教育各学段校领导及老师积极参与。活动以“经验分享+前沿解读+实践对接”为特色,通过多维度交流为科技特色学校创建与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注入新动能。
沙龙伊始,北京市古城中学林乐光校长在致辞中强调,科学教育是培育未来创新人才的基石,学校需主动整合资源,让科技教育融入日常教学。

随后,多位校长围绕办学实践展开深度分享:古城中学德育副校长周亚宏以《为科创英才奠基——创建科技特色学校,培育未来创新英才》为题,系统阐述了该校在课程建设、社团活动与科创竞赛联动中的探索经验。

北方工业大学王建省教授(古城中学科学副校长)则从《电影科技与青少年教育》视角,提出将影视技术转化为跨学科教学资源的创新思路,为科学教育注入人文活力。

北京市京源学校莲石湖分校执行校长黄海群、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石景山实验学校教学校长王志英分别聚焦《在地科学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科技校本化的思考与初步实践》,分享了基于地域资源开发特色课程、将科技教育融入校本体系的鲜活案例。


北京市石景山区教育学会秘书长张慧军在《科技教育点亮智慧人生》分享中指出,区域层面需搭建资源共享平台,推动科学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与古城中学合作项目负责老师陈文华则通过跨学科融合项目式学习案例,展现了高校与中小学协同开发科创课程的实践成效以及对未来跨学科融合发展的展望。

在专家讲座环节,领域权威学者与行业精英带来了前沿理念与技术解读。北京科技大学夏德宏教授以《能源革命与碳中和》为主题,结合国家战略需求,阐述了“双碳”理念融入中小学教育的重要价值与实施路径。

中国信息协会数字碳中和工作委员会姚建勋秘书长聚焦《数字碳中和赋能基础教育科创教学》,提出利用数字化工具构建沉浸式教学场景的解决方案,为科学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思路。
北京建筑节能研究发展中心周宁主任在《零碳建筑前沿科技赋能高中科创教育》分享中,展示了将建筑节能技术转化为学生探究项目的实践案例。
汇科伯图教育研究院王少燕则从落地层面,介绍了《“双碳”校园创建及科技人才培养方案》,为学校系统推进科创教育提供可操作框架。

人工智能领域的分享同样亮点纷呈:北京工业大学李海舰教授详解了人工智能科学教育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创新,威海大则智控科技有限公司张彦明展示了绿色AI水培种植箱沉浸式学习科创平台,必高(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郭威则带来AI大模型技术与机器视觉的技术科普,实现了前沿科技与基础教育的精准对接与融合发展。

在互动交流环节,参会校长与专家、企业代表围绕“科技示范校创建标准”“跨学科科创课程衔接”“高校科研资源进校园路径”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科学教育需打破校际壁垒与学科界限,形成“高校引领、学校主导、企业支撑、社会参与”的协同育人生态。正如古城中学林乐光校长所言:“本次沙龙搭建了资源对接的桥梁,未来我们将深化与高校、企业的合作,让科学教育真正扎根校园、滋养心灵。”

活动最后,全体参会人员合影留念。此次沙龙的成功举办,不仅总结推广了石景山区科技教育的实践经验,更明确了“双减”背景下科学教育提质增效的发力点,为区域科创英才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下一步,各参与单位将持续深化合作,推动科学教育理念转化为育人实践,助力青少年在科技探索中点亮创新之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