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消息,据彭博社援引咨询公司 AlixPartners的报告称,在欧美汽车市场需求疲软,以及比亚迪等中国汽车厂商的步步进逼之下,可能将导致未来有8座欧洲汽车工厂将要关闭,以避免大幅亏损。
AlixPartners的重组顾问表示,在整个欧洲大陆,目前汽车工厂的平均产能利用率仅为 55%,当产能利用率低于四分之三时,企业利润便将承受重压。AlixPartners 认为,其中Stellantis(斯特兰蒂斯)集团的情况最差,这家拥有Alfa Romeo品的汽车制造商的欧洲工厂的产能利用率仅为45%。
AlixPartners德国董事总经理Fabian Piontek表示:“未来数年,欧洲车企将将会有100万至200万辆的销量空间被中国品牌占据。中国车企2025年在欧洲市场份额有望达到约5%。”
关闭工厂不仅成本高昂,还需与强大的劳工组织进行漫长谈判。据AlixPartners估算,关闭拥有约1万名员工的大型工厂将产生约15亿欧元(17亿美元)费用,整个过程耗时1至3年。
在经历数十年增长后,由于需求未能恢复至疫情前水平,欧洲汽车制造商正大规模裁员并压缩产能。今年10月大众汽车集团已暂时关闭其德国茨维考工厂一周,而Stellantis也暂停了Fiat Panda、Alfa Romeo Tonale等车型的生产线。
▲欧洲新车销售量虽然看似稳定,但至今都还没回复到疫情前的水准。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欧洲汽车交付量仅微增0.9%,达到约1300万辆。AlixPartners指出,比亚迪和上汽名爵等中国品牌到2030年可能占据10%的欧洲汽车市场份额,这将加剧欧洲车厂削减产能的压力。
AlixPartners的研究还表明,汽车工厂通常需要达到年产25万辆以上才能实现盈利。若中国制造商到2030年在欧洲年销量达200万辆,意味着欧洲相当于将多出约8家汽车工厂的产能。在多数欧洲国家,全面关停工厂困难重重。在大众和梅赛德斯-奔驰等德国企业的监事会中,劳工代表拥有否决相关决策的权力。
大众集团管理层2024年耗时数月才与劳工领袖达成节约成本协议,但最终放弃了在德国首次关闭工厂的计划。达成的协议包括削减产能和裁减3.5万名员工。
AlixPartners董事总经理Tom Gellrich强调:"这是个漫长过程,管理层需要向各方证明关厂是唯一可行的商业选择。"
编辑:芯智讯-浪客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