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寒潮频繁来袭,全国气温持续走低,羊肉消费正式进入传统旺季。记者走访市场发现,从街头火锅店到商超肉品区,羊肉销量节节攀升,与此同时,羊肉价格也呈现连续上涨态势,“羊肉卖爆了”成为这个冬天餐饮市场的热门关键词。

在北京市丰台区一家大型商超的肉品专柜前,市民们正在挑选羊肉卷、羊腿肉。专柜负责人告诉记者,进入11月后,羊肉销量明显增长,尤其是羊肉卷,日均销量能达到一两千斤,比10月份翻了一倍。“涮羊肉是冬天的标配,最近来买羊肉卷、肥羊卷的顾客特别多,我们每天都要补好几次货。”该负责人表示,除了散装羊肉,包装好的宁夏滩羊、内蒙古羔羊等高端羊肉产品销量也不错,周末高峰期甚至会出现短暂断货。
餐饮端的羊肉消费同样火热。北京东来顺、重庆老灶火锅等连锁餐饮品牌均表示,近期羊肉采购量较上月增加15%以上,部分门店的羊肉菜品销量占比提升至30%。在四川成都,当地特色的羊肉汤锅店也迎来客流高峰,一家老字号羊肉馆老板介绍,入秋后门店客流量逐渐上升,最近周末每天要接待近200桌客人,羊肉进货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0%,而进货价也贵了不少。“今年拿货价每斤比去年贵3—4元,涨幅大概在10%左右,但销量没受影响,大家就认冬天吃羊肉这口。”
羊肉消费的火热直接反映在价格走势上。据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11月份第一周,全国羊肉价格为每公斤70.98元,环比上涨0.3%,同比上涨1.6%,这已经是羊肉价格连续第三周上涨。从区域市场来看,北方主产区和南方消费区价格同步走高,内蒙古、宁夏等地羊肉批发价较上月上涨2%—3%,上海、广州等南方城市零售价每公斤突破75元。
对于羊肉价格连续上涨的原因,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是供应、需求、成本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供应端来看,羊源紧张是主要原因之一。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全国能繁母羊存栏量已连续5个月下降,截至10月末降至1600万只,与年初相比减少4%。能繁母羊存栏量的下降直接影响后续肉羊供给,预计将对2025年秋冬季节的肉羊市场产生持续影响。此外,今年秋季内蒙古、宁夏等主要产区遭遇牧草减产,部分养殖户为降低养殖成本选择提前出栏,导致当前市场出现阶段性“断档”,屠宰企业为保证正常生产,不得不上调收购价,进而传导至零售端。
需求端的强劲拉动也不容忽视。冬季气温骤降,羊肉的温补属性使其成为消费者餐桌上的“宠儿”,“羊肉火锅”“羊肉汤锅”等关键词的搜索量周环比增长70%。除了日常消费,西北地区“冬至羊肉节”等民俗活动提前启动,进一步拉动了区域性需求。电商平台数据显示,近期宁夏滩羊、内蒙古羔羊等高端羊肉品类销量周增长20%,礼盒装羊肉成为节日送礼的热门选择。
成本因素也对羊肉价格有一定支撑。虽然近期饲料价格有所下行,肉羊养殖成本降至58—60元/公斤,但前期饲料价格持续攀升以及养殖合规成本增加等因素,仍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羊肉的基础价格。同时,屠宰加工企业通过精细分割、包装升级等方式提升羊肉产品附加值,也使得羊肉批发价有所上涨。
对于未来羊肉市场走势,行业专家表示,随着消费旺季的持续,预计短期内羊肉价格仍将保持稳中有涨的态势,但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目前市场供应虽然偏紧,但屠宰企业和经销商手中仍有一定库存,且后续会有部分南方产区的肉羊补充市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供应压力。”专家建议,消费者可根据自身需求合理安排采购,养殖户则可抓住当前市场行情,科学调整养殖规模,保障市场供应的同时实现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