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出海下半场,中国厨电拼的是什么?

过去十年,中国厨电品牌凭借制造实力与供应链优势,在全球市场完成了“量的扩张”。 但到了 2025 年,出海的故事已进入

过去十年,中国厨电品牌凭借制造实力与供应链优势,在全球市场完成了“量的扩张”。 但到了 2025 年,出海的故事已进入“下半场”。 价格战退潮、红利消失、竞争加剧,中国品牌不得不重新思考一个问题——当低价不再是武器,出海还拼什么?

一、从“制造能力”到“系统能力”

早期的中国厨电出口,以代工为主,依靠高性价比在海外打开市场。

但随着欧洲、北美市场消费升级,用户不再满足于“能用”,而是要求“好用”“静音”“节能”“好看”。

这意味着,品牌要从单一制造优势,转向以技术、设计、体验为核心的系统竞争力。

以今年广交会为例,多家中国厨电品牌展示了智能化与能效技术的新突破。 比如追觅展出的 HZ40 Pro 侧吸油烟机,达到欧洲 A+++ 能效标准,并通过 挥手智控与智能增压算法,实现节能与体验的平衡。 这种创新已不仅仅是“硬件堆料”,而是一种系统思维:以用户体验为终点,以全链路协作为支撑。

二、技术创新成为“出海门票”

出海下半场,技术创新不再是“加分项”,而是“入场券”。

海外消费者越来越关注能效、环保、安全、静音等指标。

这背后不仅是法规要求,更是生活方式的演变——从节能意识到舒适体验,从功能性到健康感。

在这种环境下,中国厨电企业的技术研发思路开始升级。

过去追求“爆炒大火力”,现在强调“精准控温”;

过去强调“吸力更强”,如今更看重“静音与风压平衡”;

甚至在洗碗机、蒸烤一体机领域,也出现了类似“FlexWing喷臂”“AI烹饪系统”等算法创新。

这场技术竞赛的核心,不是比谁参数高,而是谁更懂用户。

三、设计与文化:新的品牌竞争力

出海下半场,外观设计和文化共鸣也成为竞争焦点。

“工业产品”正在变成“生活方式载体”。

追觅、海尔、方太等品牌开始以“极简”“轻奢”“嵌入式”设计语言打开欧洲市场。

追觅在本届广交会展示的多款产品采用“镜影灰”“无把手一体化设计”,既符合西方厨房的极简风,也传递出东方设计的克制与平衡。

这种“审美兼容力”,正在成为中国厨电品牌走向全球的新密码。

四、生态协同:从单品出海到“场景出海”

中国厨电品牌过去以单品取胜:油烟机、灶具、洗碗机各自独立。

而现在,竞争升级为“全厨房解决方案”。

烟机能自动联动灶具,灶具能智能定时控制,洗碗机能精准匹配锅具材质……

用户买的,不再是一个电器,而是一整套“生活体验系统”。

这背后,是中国品牌的供应链协同能力和软件整合能力。

追觅、老板电器、华帝等厂商,正在通过 IoT 平台和算法控制,让厨房从“独立电器”走向“智能空间”。

结语:下半场,拼的是“用户洞察力”

中国厨电出海已不再是“制造走出去”的故事。

拼的不只是硬件性能,而是品牌能否真正理解海外用户的生活习惯与文化需求。

出海上半场靠规模,下半场靠体验。 谁能把“科技”“设计”“文化”融合成一个完整的生活叙事, 谁,才有资格在全球厨房里占据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