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在济宁市网络问政平台公开留言,针对济宁市住建局发布的《济建房字〔2017〕26号文》提出多项质疑,指出文件中存在多处错别字、用词不当及标点符号错误,并由此引发对住建部门监管能力的担忧。
据网友反映,其在研读《济建房字〔2017〕26号文》时发现,文件中存在多处表述歧义及文字错误。例如,文件中提及“囤积房源、捂盘借售、违规销售”等行为,但“捂盘借售”一词含义模糊,网友质疑其是否指“开发商捂住自身楼盘不售,转而借用其他公司楼盘销售”,并要求住建局明确解释。此外,文件规定预售方案需包含“预售商品房套教”,网友认为“套教”或为“套数”之误,质疑是否涉及对购房者的知识培训。更引人注目的是,文件中将“太白湖新区”误写为“太白湖斩区”,网友指出“斩”字在汉语中含“砍断”之意,质疑住建局是否意图“砍掉太白湖新区”。



除上述用词问题外,网友还指出文件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当、条款表述不严谨等问题,认为此类低级错误“有损政府公信力”。针对2025年济宁市发布的《关于促进住房领域消费的若干措施》中提出的“加强商品房预售资金管理”要求,该网友直言:“连文件都错字连篇,市民如何相信住建局能做好预售资金监管?”其建议,住建部门应优先加强内部文字审核能力,确保文件规范严谨,再谈强化市场监管。
网友强调,作为市级职能部门,住建局发布的文件具有政策指导意义,文字错误不仅影响政策传达效果,更可能引发公众对部门专业性的质疑。“与其空谈加强监管,不如先从纠正错别字、规范标点符号做起。”
对此,公共管理领域专家指出,政府文件的严谨性直接反映部门治理水平。错别字、用词歧义等问题看似细微,实则可能影响政策执行效果,甚至引发公众对部门能力的信任危机。专家建议,职能部门应建立多级审核制度,引入技术手段辅助校对,同时加强工作人员文字规范培训,从源头杜绝低级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