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自卑只是你的“社交雷达”太灵敏,而不是你不行!

你好呀~我是简宁。今天继续和大家分享心理学知识~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候?朋友聚会正聊得火热,突然话题拐进了一个你完全陌生的

你好呀~我是简宁。

今天继续和大家分享心理学知识~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候?

朋友聚会正聊得火热,突然话题拐进了一个你完全陌生的领域。

大家都在眉飞色舞地讨论着,你张了张嘴却插不上话,只能安静地坐在那儿,心里有点不是滋味,感觉自己像个圈外人?

那一刻,是不是有点失落,甚至有点小小的尴尬?

别担心,这种感觉,太正常了。

其实,这背后藏着一个有趣的现象——自尊心,可能跟我们想的不太一样。

我们通常觉得,追求自尊是为了让自己感觉良好。

但心理学有个很有意思的视角,叫“社会计量理论”。

它提了个有点反直觉的观点:

自尊的真正作用,更像你车里的那个油表。

你想啊,油表不是为了让车感觉好,而是在油快耗尽时亮灯警告你。

自尊心呢?

它其实是个超级敏感的社交监测器。

当我们感觉被群体排斥、不被接纳时,那种自卑感,就是大脑拉响的警报灯!

它在提醒我们:

“嗨,注意了!你的社交油量——也就是在群体里的受欢迎程度和归属感——可能有点低,该去维护一下了。”

说白了,我们内心深处渴望的,是被看见、被接纳、被认可。

而自尊的高低,往往就反映了我们觉得自己在社交圈里的分量如何。

有心理学家做了个非常巧妙的实验来验证这个理论。

他们把参加实验的人分成了五人小组,让大家互相认识。

然后告诉参与者:只有部分人能继续小组活动,其他人得单独行动。

重点来了哦!

一部分人被告知:没选上?纯属运气不好,抽签决定的!

另一部分人则被告知不好意思,是其他组员投票决定不要你参加的。

结果很有意思:

那些以为是运气差没被选中的人,自尊心基本没什么波动。

而那些知道自己是被嫌弃、被拒绝的人,自尊心明显受到伤害了,跌了一大截。

这说明了什么?

伤害我们的,往往不是“没参与”这个结果本身,而是“我被拒绝”这个的社交信号。

我们的大脑精得很,分得清什么是“倒霉”,什么是“嫌弃”。

更让人惊讶的是,后来的研究还发现,哪怕是被陌生人拒绝、被我们讨厌的人拒绝,我们的自尊心都会跟着一沉。

这说明,我们对归属感的需求,其实是刻在骨子里的一种本能!

任何形式的被排斥,都会戳中这个原始痛点,触发内心的警报。

看到这里,相信你会更理解下面的几种情况:

1.为什么自信忽高忽低?

在老朋友堆里,你可能是活跃气氛的那个人,但混在另外一群人里讨论其他问题,你可能又觉得自己很笨拙,插不上话了。

这不是你的能力真的变了,而是不同的环境给予你的“社交雷达”(自尊)反馈出来的信号不同。

2.为什么刷社交媒体容易焦虑?

发个动态,半天没个赞,可能心里就有点打鼓了。

那些点赞和评论,无形中成了我们社交价值的一种即时反馈。

无人关注的动态,容易让我们怀疑“我是不是不招人喜欢了?”;

而火爆的点评赞呢,又会让自己觉得依然有人支持和惦记。

这还是自尊这个社交油表给予我们的及时反馈。

3.  为什么被比较,是那么的令人沮丧?

很多人都被父母说过“谁家孩子怎么样, 你为什么不能跟他一样”吧?

每次被父母拿别人和自己做比较的时候,我们的心里总是不舒服的,甚至是难过的。

很多时候,我们难受的不仅仅是不如人,更深层的恐惧是:“爸妈会不会因此嫌弃我?”

这样的一种比较,直接威胁到了我们在家里那个最根本的归属感。

原来,这种“被嫌弃”、“被排斥”的感觉是如此的让人沮丧,因为它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我们的自尊。

那当自卑感袭来时,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为了不被嫌弃,我们就要去讨好别人吗?

当然不是!

关键是我们要学会更理性地看待这些情绪起伏。

毕竟,自尊虽然会被别人的评价影响,但它不完全由别人说了算。

下次再因为人际交往而感觉到心塞、自信受挫时,你可以有意识地提示自己:

这只是我的自尊心在提醒我注意人际关系呢,但这个提醒,并不等于我就要去调整我的人际关系,也不等于我没有价值!

是否要去调整,怎么调整,这个决定权,还是在我手里的!

同时,也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区分哪些社交反馈值得在意,哪些完全可以当耳旁风。

不是所有人的认可都同等重要,当然,也不是所有的排斥都值得你放在心上。

理解到这一点,能让我们在面对他人评价时多一份从容,在追求自我成长时多一份理性。

当然,我们还可以通过培养自己的能力、建立深度有意义的关系、去追求那些自己真心认可的目标,来打下更稳固、更扎实的自尊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