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偷油又偷税,让“暗度陈仓”的加油站“四面楚歌”

如今,我国汽车保有量已突破3.6亿辆,其中3.2亿辆是燃油车。对亿万车主来说,去加油站加油是再日常不过的消费场景,每一滴

如今,我国汽车保有量已突破3.6亿辆,其中3.2亿辆是燃油车。对亿万车主来说,去加油站加油是再日常不过的消费场景,每一滴油都关乎出行成本与切身利益。然而,“加油量不够”“被偷油”的声音却屡屡曝光,让车主平添疑惑。一边是监管部门的持续严查、消费者的主动监督,另一边却仍有加油站能“暗度陈仓”实施作弊。它们究竟藏着哪些躲避监管的“花招”?

(11月21日《现代快报》)

当 3.6 亿辆汽车背后的亿万车主在加油站完成日常消费时,“加油量不够” 的疑虑却屡屡刺痛公众神经。央视曝光的加油站 “双系统作弊” 事件,揭开了一个令人震惊的行业黑幕:部分加油站不仅通过高科技软件暗箱操作偷油,更借此隐瞒巨额营业额偷税漏税,形成一条横跨生产、销售、作弊的完整黑色产业链。这种 “暗度陈仓” 的违法行为,既侵害消费者切身利益,又严重损害国家税收安全,更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必须以零容忍态度重拳整治。

加油站的作弊手段早已突破传统 “短斤少两” 的范畴,呈现出科技化、隐蔽化、链条化的显著特征。一家加油站竟暗藏两套管理系统,前台电脑显示虚假数据迷惑消费者与检查人员,后台隐蔽电脑则通过作弊软件精准控制偷油比例,设置 2% 至 5% 的偷油量让车主难以察觉 —— 加一箱 60 升油就可能被少给 1.2 升,长期累积下来,亿万车主的损失堪称天文数字。更令人警惕的是,这些作弊软件还兼具偷税功能,通过 A、B 功能区分别操控油量与营业额参数,某加油站单月就隐瞒近 800 万元营业额,将报税销售额从 850 万元虚减至 77 万元,偷逃税款数额惊人。而 “一键恢复正常” 的应急功能、与加油机厂家勾结预留的作弊后门,更让传统监管手段难以奏效,凸显了违法行为的专业性与顽固性。

这种乱象的蔓延,其危害早已超出单一消费纠纷的范畴。对消费者而言,每一次 “缺斤短两” 都是直接的财产损失,日积月累下来严重侵蚀消费信心;对国家而言,巨额税款的流失直接影响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损害税收公平原则;对市场而言,不法加油站通过偷油偷税降低经营成本,形成不正当竞争优势,倒逼合规经营者陷入 “劣币驱逐良币” 的困境,破坏了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规则基础。更值得警惕的是,作弊软件已形成成熟产业链,某款软件在 21 个省市销售 360 多套,且更新迭代速度极快,与监管部门形成 “技术对抗”,若不及时遏制,可能导致乱象进一步扩散。

面对高科技赋能下的违法行为,监管部门必须拿出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的应对之策。市场监管总局开展的精准打击行动与智慧监管系统建设,无疑是对症之药:通过 “技术 + 执法” 的双重发力,既以突击检查斩断违法链条,又以动态数据监测实现精准防控,让作弊行为无处遁形。但要实现长效治理,还需构建全链条监管体系:在源头端,应加强对加油机生产企业的监管,严防预留作弊后门;在流通端,需推广智慧监管平台,实现加油数据实时上传、异常波动自动预警;在执法端,要强化市场监管与税务、公安等部门的协同联动,对偷油偷税、软件开发销售等全链条违法行为实施严厉打击;在消费者端,应畅通举报渠道,普及维权知识,鼓励公众参与监督。

成品油市场的有序运行,关乎千家万户的出行成本,更关乎市场经济的公平与诚信。那些妄图通过 “暗度陈仓” 谋取私利的加油站,终将在监管升级与社会监督的 “四面楚歌” 中无处遁形。唯有持续保持高压打击态势,完善长效监管机制,才能还亿万车主一个公平交易的消费环境,守护国家税收安全与市场竞争秩序,让每一滴油都明明白白,每一分税都颗粒归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