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技术的竞争,将会持续发酵。
回望过去,是为了更好的前行。
周鸿祎是中国互联网的标志性人物之一。作为360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他堪称中国网络安全的“拓荒人”。他的成功,是一部技术、商业、坚持与创新共同写就的传奇。

周鸿祎
以下,从他近几年的几次演讲中,感受商业变迁的几个“关键词”。
2018 互联网下半场1998年,我从北大方正辞职,成为一名裸辞的程序员。这一年,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第二十个年头,后来我发现,裸辞的不是我一个。
1995年,丁磊从宁波电信局辞职;同一年,马云向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提出了辞职,第二天就借了10万元注册公司。
那几年,中国互联网创业大潮涌动,网易、新浪、搜狐、腾讯、阿里、百度纷纷成立,奠定了中国的互联网上半场的格局。
2018年,中国网民数量达到了8亿,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互联网大国,现在又已经开启了中国互联网下一个十年。核心技术的竞争,将会持续发酵,谁在人工智能大数据领域实现了关键技术突破,谁就可以实现降维攻击。
(内容来源:2018年,周鸿祎出席第十六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关键词“互联网下半场”)
2019 数字经济这几年,我觉得中国的环境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大家都在谈一个概念叫“数字化”“数字经济”,无论传统行业、制造业还是互联网行业,大家都在用云计算、大数据、5G物联网,包括人工智能技术,都在重塑自己的产业,这也是我对中国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的信心。
(内容来源:2019年周鸿祎出席第十七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关键词“数字经济”)
2022 数字融合在我看来,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的主战场,核心是数字融合,就是用数字经济去扶持实体产业,5~10年内所有的实体经济都要数字化改造。
(内容来源:2022年,周鸿祎出席第二十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关键词“数实融合”)
2023 上大模型的牌桌2023年最创新的事是什么呢?实际上是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突破。大模型绝不是属于少数做大模型的公司,我觉得大模型的机会是在我们各个企业家的生意里的各个场景,我觉得未来这些场景和大模型的结合会带来很多的红利,不发展才是最大的不安全。你不会被AI淘汰掉,你会被那些会用、善于用AI的对手淘汰掉。
(内容来源:2023年,周鸿祎出席第二十一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关键词“上大模型的牌桌”)
2024 大模型应用除了少数巨头,通用超级人工智能和我们在座的绝大多数企业家没有什么必然关系,我觉得我们这些企业可能要更多的关注应用之路,给大家提几个建议:
第一,我觉得未来5~10年,大模型会把我们的赛道重塑一遍,也许我们的企业不一定需要更换赛道,不一定要转换行业,但是你去想一想,能不能重做一遍;
第二,企业用AI,我觉得可以先做办公和营销这两个场景,因为这是目前大模型最成熟的;
第三,不要试图用AI去解决自己企业所有的问题,而是在企业内部分析一些场景,把复杂的业务流程进行分解之后,在一些垂直的业务场景上,打造自己的专业大模型和数字员工。
(内容来源:2024年,周鸿祎出席第二十二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关键词“大模型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