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对以色列发动首轮报复之后,释放出停战信号,认输了吗?以色列策划多年的这次军事行动,达到预定目标了吗?
遭到以军大规模空袭,并损失惨重的伊朗,日前已对以色列展开报复性导弹打击,数百枚导弹直奔以色列,打击对方包括核设施在内的各种关键目标。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日前还撂下狠话,扬言要“彻底消灭以色列政权”。结果,当吃瓜群众“满怀期待”地想看伊朗后续动作有多凶猛的时候,没想到德黑兰似乎要“哑火”!战争将结束吗?
在与以色列开打后,伊朗曾传出终止与美国谈判的信息。不过,口头上的表态并不代表就会采取行动。伊朗副外长加里布阿巴迪在电视访谈中说,没有任何一方有权要求伊朗克制。他为伊朗导弹袭击以色列辩护,称这是合法的自卫行为,完全符合国际法。他还表示,伊朗和美国此前的核谈并未陷入僵局,谈判仍在进行中,以色列的攻击意在破坏谈判进程。
另外,伊朗方面日前还指控美国参与以色列的空袭行动,并扬言要打击美国在中东的军事基地。然而,加里布阿巴迪这次却表示,“美国并非当前军事冲突的当事方,不应与以色列混为一谈”。他的这番言论,实际上更像是在对美国做出承诺,伊朗不会攻击美军在中东的军事设施,尽管美军的军舰和战机公开帮以色列拦截伊朗导弹。显然,美伊既然还有得聊,那么伊朗和以色列的这场冲突就有望结束。果不其然,伊朗亮明谈判条件,什么条件呢?
这次是以色列媒体传出的消息,伊朗已请求阿曼和卡塔尔斡旋,推动恢复与美国的核谈判,但前提是以色列必须首先停止军事打击,而阿曼方面确认正在开展相关外交努力。显然,以媒的报道和加里布阿巴迪的有关表态观点基本一致,那就是只要以色列停止报复伊朗,美伊将恢复谈判,以伊两国之间的这场战争就算“翻篇”了。从这个角度来看,伊朗似乎意识到自己招惹不起美以两国,尽管以军的空袭让自己损失惨重且名声扫地,但还是打算“见好就收”。那么,以色列会接受伊朗的停火善意吗?
别说是以色列,就连美国目前也尚未表现出回应的意愿。由此可见,无论是以色列还是美国,似乎都不打算让这事就这么“翻篇”。显然,伊朗这时候对美以两国释放“停战”的信号,极有可能会被视为“软弱”的体现,进而给了他们得寸进尺的机会。毕竟,美国迫使伊朗就“美版伊核协议”达成一致的目的还没达到,与此同时,以色列日前的这一击,虽说重创伊朗,但还远远没有达到消除“心腹大患”的预期。以总理策划了4年,等的就是今天,这是怎么回事呢?
有媒体说,以色列日前对伊朗核设施与军事将领的突袭,背后包含着以色列军方和情报机构摩萨德4年的精心筹备结果。为了达到一击必杀的效果,数年来,摩萨德特种部队就已经数次深入伊朗部署武器,包括用于袭击德黑兰附近地对地导弹基地的爆炸无人机。在以方展开袭击之际,摩萨德突击队还向伊朗的地对空导弹系统发射精确制导武器,以减轻以军战斗机深入伊朗领空面临的威胁。此外,以色列在袭击前还故意释放消息,暗示以色列寄希望于美国推动的核谈判,让伊朗方面误以为袭击并非迫在眉睫。
显然,以色列军方和情报部门的这一系列精心策划和欺骗行动,是以军这次袭击得手的主要原因。实际上,内塔尼亚胡在第二次担任总理期间,也就是在2010年和2012年,就两次决定要动手摧毁伊朗核计划,但都因为遭到当时的美国政府反对,被迫放弃冒险计划。而在2025年这一次,由于有了特朗普和以色列领导层鹰派人士的支持,使得他有足够的底气实施摧毁伊朗核设施的计划。
内塔尼亚胡希望通过这种出其不意的打击行动,在摧毁伊朗核设施的同时,“顺带”把伊朗政权搞垮台。不过,就目前情况来看,从战术层面看,内塔尼亚胡是成功的,但从战略层面看,他失败了。为什么这样说呢?以色列通过长达数年的精心准备,并利用欺骗战术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但结果却无法“一击致命”,即彻底摧毁伊朗的核设施以及反击实力,后果大家都看到了,就是以色列不得不承受来自伊朗同样致命的反击。
以色列首战无法将伊朗干趴下,对内塔尼亚胡而言有可能将“后患无穷”。当然,伊朗如今面临的选项有限,包括发动全面战争这一既无能力展开,也几乎无胜算的高风险选择。不过,贝鲁特智库卡内基中东中心的学者阿里说:“如果伊朗领导层这时候示弱,他们就无法保住权位。因此他们必须严厉打击以色列,即便是选择有限也在所不惜”。因此,以色列军方一名消息人士日前警告称,尽管以色列打了伊朗一个措手不及,但这一行动及后续远未结束,未来可能会有“艰难的日子”。
显然,以色列也不相信伊朗会因此“服软”。毕竟,除非德黑兰的领导层愿意下台,否则他们这时候向美以两国发出“求和”信号,并不意味他们会放弃对以色列的后续报复,更不代表他们就会因此放弃核活动。相反,以色列这回把中东的天给捅破了,成为国际社会口诛笔伐的目标。而伊朗这时候向美以“示弱”,应该就是在营造一种“美以要灭了伊朗”的叙事,为他们今后有可能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加速其浓缩武器级铀的计划制造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