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0万人民币与100万美元”——这两个数字即将成为中国女子篮球联赛(WCBA)的历史性注脚。根据媒体最新报道,WCBA工资帽制度即将正式实施,国内球员总薪水不得超过1080万元,三名外援薪水总额不超过100万美元。这记重拳,砸向的是曾经无序的赛场。

中国篮协官网日前发布的《2025-2026赛季中国女子篮球联赛注册有关事宜的通知》,揭开了WCBA薪酬体系改革的大幕。这份看似平常的文件,蕴含着改变联赛未来格局的力量。
“这将终结WCBA的‘淘金热’。”一位不愿具名的俱乐部经理坦言。近些年,某些WCBA球队为吸引顶级外援,开出远超国际市场的价格,但这些球员往往“捞了一笔钱就离开”,什么也没留下。
工资帽的推出,肩负着三大使命:
第一,平衡竞争力。过去几个赛季,内蒙古、四川等投入巨大的球队几乎垄断了联赛冠军,中小球队难以竞争。1080万的天花板,让所有球队站到了相对公平的起跑线上。
第二,控制运营成本。“防止盲目砸钱,降低球队解散、联赛停摆的风险。”“我爱女篮”如此分析。事实上,近年来已有不止一支WCBA球队因财政压力而退出。
第三,规范薪资市场。“阴阳合同”、薪资乱象将得到有效遏制。透明的薪酬体系既保护了投资者,也保障了大多数球员的合理权益。

WNBA球星布里安娜·斯图尔特的顶薪约为23.5万美元,欧洲主流女篮联赛的顶级外援薪资多在20-30万美元之间。相比之下,WCBA此前动辄50万甚至80万美元的外援合同,明显偏离市场价值。
“过高的外援薪资扭曲了联赛生态。”体育产业分析师张庆表示,“一方面挤压了国内球员的成长空间,另一方面也让投资不堪重负。”
新规实施后,WCBA将不再是海外球员“打短工、挣大钱”的淘金地,而必须依靠联赛吸引力、城市环境和发展前景来争取优秀外援——这恰恰是健康联赛的标志。
工资帽的引入,标志着WCBA向真正职业化迈出了关键一步。
对国内球员而言,这意味着更公平的分配机制。大牌球员的薪水受到限制,中间阶层球员的收入有望提高。更重要的是,当各队财力相对均衡后,球员流动将更加理性,而非单纯被高薪绑架。
对俱乐部来说,财政可持续性成为可能。在明确的预算框架下,球队可以将资源更多地投入到青训、场馆建设和市场开发中,形成良性循环。
但对联赛管理者,挑战才刚刚开始。如何监管执行、如何设定违规处罚、如何动态调整帽额,都是需要精细设计的课题。

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当虚高的薪资泡沫被挤出,当无序竞争的硝烟散去,中国女篮才能真正审视自己的根基与未来。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