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县域农商行张家港行:不跟大行抢赛道,“做小做散”涉农小微贷占九成

出品:山西晚报·刻度财经张家港行凭借差异化定位和审慎风控守住了基本盘,但也面临着行业共性挑战与自身管理问题的考验。202

出品:山西晚报·刻度财经

张家港行凭借差异化定位和审慎风控守住了基本盘,但也面临着行业共性挑战与自身管理问题的考验。

2025年10月30日,全国首家由农信社改制组建的农村商业银行张家港行(002839)发布第三季度报告。这份财报在盈利质量、资产结构与业务转型上展现出较强的韧性,但营收增长失速与现金流压力等问题也更为清晰地暴露出来。

2025年前三季度,该行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72亿元,同比增长5.79%;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增速达到8.44%,显著高于其1.18%的营收增速。

业务结构的调整是其韧性的另一来源。在“支农支小、做小做散”的战略下,该行涉农及小微企业贷款占比已达90.34%,深度绑定区域实体经济。同时,财富管理业务实现突破式增长,前三季度代销业务规模较年初激增162.73%,有效对冲了传统息差收窄带来的压力。

图源:张家港行2025年三季度报告

然而,部分短板制约了其增长潜力。营收端增长乏力是最核心的挑战,前三季度营收同比仅微增1.18%,第三季度单季营收更是同比下滑0.10%,为近两年来首次负增长。

《刻度财经》发现,若将其置于整个银行业,张家港行属于银行业的“区域小强”,其总资产2212.01亿元在A股上市银行中处于下游,属于农商行中的第三梯队。

管理层的状态同样是影响其发展的关键变量。董事长孙伟作为一位拥有超过35年经验的“农商行老兵”,其完整的农商行上市与管理经验为张家港行提供了战略支撑。

该行管理团队年轻化成效显著,2024年末董监高近半数为50岁以下成员。但近五年高管岗位的频繁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战略执行的连续性。同时,该行近年多次因内控不完善收到监管罚单,合规体系仍有待加强。

张家港行的三季报,透露出一家区域银行在分化加剧的行业环境中的典型生存状态。它凭借差异化定位和审慎风控守住了基本盘,但也面临着行业共性挑战与自身管理问题的考验。

01

业绩具备韧性,但经营现金流承压

从核心财务数据来看,张家港行2025年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72亿元,同比增长5.79%;扣非净利润达15.74亿元,同比增幅达8.44%,显著高于1.18%的营收增速。

其成本收入比进一步降至30.86%,较2024年末的35.79%持续优化。第三季度单季净利润为5.77亿元,同比增长6.99%,增速较上半年有所提升,显示盈利表现具备一定季度稳定性。

图源:张家港行2025年三季度报告

张家港行“低不良、高拨备”特征突出。截至9月末,该行不良贷款率为0.94%,与年初持平。拨备覆盖率为355.05%,虽较2024年末的376.03%略有下降,但仍远高于150%的监管要求,风险抵御能力优于渝农商行、青农商行等同业。

资本充足率方面,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06%,资本充足率为13.49%,为后续业务拓展提供了资本保障。

图源:张家港行2025年三季度报告

前三季度,该行代销业务规模达43.43亿元,较年初激增162.73%;理财余额为244.34亿元,较年初增长14.85%,带动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增长76.62%,有效对冲了息差收窄压力。

在信贷投向上,张家港行坚持“支农支小”,涉农及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1247.86亿元,占全部贷款的90.34%,增速高于全行各项贷款0.53个百分点。制造业贷款与民营企业贷款分别同比增长8.1%和7.19%,均高于全行贷款平均增速,与江苏地区实体经济需求深度契合。

存贷款规模稳步扩张,结构趋于均衡。截至9月末,总资产为2212.01亿元,较年初增长1.05%;吸收存款本金为1763.46亿元,增长5.83%;贷款总额为1463.11亿元,增长6.55%。

图源:张家港行2025年三季度报告

存款方面呈现“零售强、对公稳”特征,个人存款同比增长8.46%,增速显著高于公司存款的1.36%。

尽管业绩具备韧性,但三季度报告也揭示出营收增长疲软、经营现金流恶化等潜在风险。

营收端的“增利不增收”成为当前最突出的挑战。前三季度营收同比仅增长1.18%,第三季度单季营收为10.71亿元,同比下降0.10%,为近两年首次单季同比下滑。

主要原因在于传统息差业务持续承压,净息差收窄至1.42%,较2024年末的1.62%和2023年末的1.99%进一步下降,导致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8.4%。

当前利润增长更多依赖成本压降与非息收入的短期拉动,而非营收基本面的实质性改善,这种“节流式增长”模式可持续性存疑。

经营现金流的变化,加剧了流动性管理压力。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2.74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6.15亿元大幅下滑,创近年来最低水平。

图源:张家港行2025年三季度报告

资金流出压力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客户贷款及垫款净增加99.16亿元,信贷投放力度加大;二是卖出回购证券款净减少额为82.73亿元,资金融入规模收缩。

尽管该行流动性比例达87.87%,远高于25%的监管底线,但短期资金流出压力仍可能制约后续信贷投放能力。

资产质量方面也浮现潜在隐忧。关注类、次级类和可疑类贷款的迁徙率分别升至29.25%、65.91%和77.29%,较2024年末均有上升。

图源:张家港行2025年三季度报告

从结构上看,零售贷款增长乏力,个人贷款及垫款较年初仅增长0.82%,增速远低于公司贷款和全行平均水平,与财富管理业务的高增长形成反差。

此外,票据贴现余额同比下降3.50%,低收益资产占比仍偏高,整体资产收益率为0.96%。

投资业务波动也对综合收益形成拖累。前三季度,其他综合收益税后净额为–3.61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1.02亿元由盈转亏,主要受其他债权投资公允价值波动影响。

图源:张家港行2025年三季度报告

交易性金融资产规模较年初下降18.89%,尽管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同比增长207.89%,但对营收的贡献度下降。

此外,在11.57亿元的投资收益中,“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收益”占比达37.5%,此类收益可持续性较弱,未来投资业务对业绩的支撑能力或将减弱。

02

“做小做散”的“区域小强”

张家港行由农信社改制设立以来,始终将“支农支小、做小做散”作为核心战略定位。其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源于对“不与大行抢市场、专注县域做特色”战略的持续贯彻。

为强化客户黏性,张家港行推行“一人一网格”走访机制,覆盖多数本地小微企业与农户,构建“生活+金融”服务生态。在涉农服务方面,该行推出“农担贷”“农机贷”等产品,涉农贷款占比较高。

图源:张家港行2025年三季度报告

数字化转型成为其在区域竞争中缩小与城商行差距的关键,该行部署DeepSeek及通义千问开源大模型的本地化应用,将AI能力深度融入核心场景。通过技术赋能,贷款审批效率进一步提升,营销精准度显著优化,运营成本持续降低。

在绿色与科技金融方面,张家港行也实现了政策资源的有效承接。三季度末,绿色信贷余额达52.98亿元,同比增长21%。科技金融领域,该行相关贷款余额122.04亿元,同比增长19.42%。

图源:张家港行2025年三季度报告

在42家A股上市银行中,张家港行规模与盈利排名靠后。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其总资产2212.01亿元,而江苏银行达4.93万亿元,张家港行体量不到江苏银行的5%,在上市银行中排名处于下游。

在10家上市农商行中,张家港行规模被普遍归入第三梯队。其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5.79%,增速低于常熟银行和江阴银行。

在区域扩张方面,截至2024年12月31日,张家港行下设1家总行直属营业部、3家异地分行(南通分行、无锡分行、苏州分行)、42家支行(其中张家港25家,江苏省内其他地区15家,江苏省外1家,社区支行1家)。

从A股行业坐标到江苏区域角色,张家港行的定位逐渐清晰,不追求“大而全”的规模扩张,而是以“小而美”的差异化战略。这种发展路径既规避了与头部银行的正面竞争,又抓住了县域经济与政策红利带来的机遇,为同类机构提供了可参照的样本。

03

张家港行管理层:新血与旧疾

管理团队的稳定与能力是银行战略落地和风险管控的核心。对于张家港行而言,其管理层正面临掌舵人跨行接棒、高管频繁变动与合规内控等多重考验,这些因素共同影响着该行的短期经营稳定与长期发展根基。

张家港行当前的管理核心、董事长孙伟,拥有在江苏农商行体系内超过35年的履职经历。在执掌江阴农商行期间,他主导了该行2016年在深交所的上市工作,使其成为全国首家A股上市农商行。这段经验,为他2023年6月接掌张家港行提供了直接借鉴。

在战略上,孙伟采取了“延续与拓展”的思路,一方面坚守“支农支小、做小做散”的定位,将相关贷款占比进一步提升至2025年9月末的90.34%;另一方面,他将科技金融与绿色金融提升至战略高度。在管理上,他推动分支机构落地“1+1+3”风控团队模式,以强化前中后台的协同控险。

然而,高管的频繁变动对战略执行的连续性构成了挑战。近五年来,张家港行行长及副行长团队调整超过5人次。虽然多数变动源于“到龄转岗”或“工作调动”等正常原因,但短期内集中调整可能仍会导致业务节奏放缓。

2025年3月,41岁的吴明园被核准聘任为副行长,补充年轻管理力量。2025年6月,董事会进一步补充3名新任董事,优化决策层结构。

在薪酬体系上,2024年张家港行行长吴开173.91万元,董事长孙伟127.99万元,副行长陶怡136.01万元,董秘戚飞燕107.66万元,均较2023年两位数上涨。年轻高管涨薪幅度更大,40岁副行长年薪已高于董事长。

图源:张家港行2024年年度报告

2024年末,该行23名董监高成员中,50岁以下成员有11位,占比接近一半。

尽管在战略衔接与团队年轻化上有所发力,战略执行的磨合成本与风控合规仍是该行管理层面的短板。

2025年4月,张家港行先是因“理财投资与自营投资风险未完全分离”,后又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苏州监管分局处以30万元罚款,无锡分行又因“个人消费贷款贷后管理不到位”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无锡监管分局罚款25万元。

整体而言,张家港行的管理团队呈现出明显的双面性。其优势在于掌舵人具备宝贵的跨行上市与管理经验,且团队正在注入年轻活力;但高管频繁变动对执行力的影响与合规体系仍有待加强,是其必须正视和解决的深层问题。

未来,如何在动态调整中保持战略定力,并构筑起真正穿透业务全流程的合规体系,将是决定张家港行这家“农改商”样本银行能否行稳致远的关键。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是基于相关企业的法定信息披露义务,以其公开发布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业绩快报、定期公告、法定披露文件及指定渠道发布的公开资料)为主要研究依据的独立分析。刻度财经致力于确保分析内容的客观性与中立性,但不保证所载信息的绝对准确性与完整性,亦不保证其持续更新。本文所涉及的观点或结论仅供信息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决策依据,刻度财经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文内容而产生的直接或间接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来 源:刻度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