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特立独行才是人生的破局密码

《财商养成第一课》作者;吉姆•罗杰斯​​上一节的讲述让我们明白,兴趣是成功的捷径,热爱是人生的投资,我们所有人都要为梦想

《财商养成第一课》作者;吉姆•罗杰斯

​上一节的讲述让我们明白,兴趣是成功的捷径,热爱是人生的投资,我们所有人都要为梦想全力以赴,因为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是做自己。

当然,在做自己的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会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甚至会受到别人的嘲笑,但罗杰斯却说:“你的生活你做主、人生要敢于特立独行”。

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罗杰斯特立独行的人生。

特立独行的投资者

在投资之路上,罗杰斯一直是一个特立独行者。前面我们说到,罗杰斯32岁参加金融聚餐,别人都追涨,他却偏偏押宝一家持续大跌的公司。特立独行的观点,还遭受了别人的嘲笑。但对此罗杰斯从不以为意,在他看来,别人都嘲笑的想法,很可能是成功的前兆。而他自己,就是从“被嘲笑”里走出的成功者。几年后,他在金融聚餐上说过的话一一被验证。

这样的事儿,罗杰斯干了不止一次。20世纪70年代时,由于美国政府削减国防支出,国防工业的股票价格大跳水,很多承包商也濒临破产,一时间,国防工业成了投资界的“黑寡妇”,没人敢碰。

在市场的一片唱衰声中,罗杰斯却有不一样的观点,他认为越南战争的结束也是国防工业大幅下跌的根本原因。但与此同时,这场战争也暴露出美国国防工业革新的必要性,美国政府想要维持自己的军事地位,就一定会重振国防工业。

果然,在之后的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美国政府开始对国防工业注入大量资金,那些相关的股票也成倍甚至成百倍的增长,和专家们之前的预测完全相反。罗杰斯手里的股票也翻了好几倍。

所以,别人的嘲笑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因为嘲笑,就放弃自己的判断。殊不知,不合群的想法,反而离真理更近。就像罗杰斯在书里写道的:“大多数成功的故事正是由那些不合群、不随波逐流的人写就的。”

投资中国:看似疯狂,实为远见

更让人称道的,是罗杰斯四十年前投资中国的“孤注一掷”。上世纪80年代,几乎没有西方金融家看好中国市场,有人觉得中国太穷,没什么投资机会;有人觉得政策不稳定,风险太大,但罗杰斯却果断开始投资中国市场——买中国的股票。

他从不是听别人怎么说,而是自己亲自去看。1984年至1990年期间,他曾4次访问中国,后来还亲自驾车穿越中国。他看到中国为提高生产力所投入的巨大努力,看到工厂里机器日夜运转,家用电器、移动电话的生产水平慢慢超过美国,看到街头巷尾的人们都在勤奋打拼,看到处处透着朝气蓬勃。这些发展是任何一个金融投资商都不能拒绝的良机。他在书里认定21世纪属于中国。

他说:“中国曾多次呈现辉煌时期,今天,中国再度崛起。”

所以,他不仅投资中国的股票,还让女儿学习中文,甚至举家搬迁,从美国移居到新加坡。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女儿更贴近亚洲、了解中国。四十年后的今天,中国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新能源、互联网、制造业都走在世界前列,那些跟着罗杰斯投资中国的人,都分享到了时代的红利;而当初嘲笑他疯了的人,只能眼睁睁看着机会错过。

罗杰斯的经历告诉我们:不要因为别人不看好就放弃,要像他那样,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分析做判断,这看似特立独行,其实却是基于扎实调研与独立思考的理性选择。

实际上,不光罗杰斯,很多成事的人,都是在“别人不看好”的特立独行中努力坚持,然后走出了自己的道路。2010年前后,有人说“新能源汽车是噱头,根本跑不远”,可马斯克坚持做特斯拉,如今,特斯拉成了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龙头;2015年前后,有人说“年轻人做自媒体做直播就是不务正业”,可有人坚持做,收获了自己的成功。这些例子都在印证罗杰斯的话:别人嘲笑你,可能只是因为他们没看到你看到的机会。

等建议,不如自己做判断

特立独行的本质,是依靠自己的智慧和才能,相信自己,过自己的生活。但现实是,我们总怕和别人不一样,遇事也最不愿意相信自己,反而是满世界地找“专家建议”“大众点评”“能人测评”。

对此,罗杰斯提醒我们,专家的建议、大众的常识,不一定是对的;只有自己的判断,才最可靠。因为只有自己才知道,什么对我们最重要,什么是我们希望的,所以与其等着别人提建议,不如相信自己。

当下,我们喜欢把别人的观点当真理,报志愿问专家,做理财问专家,买房子问专家,连谈个恋爱都要在网上寻找情感专家。但罗杰斯在书里告诉我们:“永远不要盲目地接受你们听到的和看到的,不论有多少人都相信,或者他们如何强烈拥护和提倡。永远考虑是否有其他可选项。许多广为社会所接受的流行信念常常是错误的。”

其实,很多人都表达过和罗杰斯一样的观点。2023年,国防科技大学邀请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丁肇中院士为学生开展讲座,提问环节时,一位学生真诚地向丁院士发文,询问丁院士能否给像他这样的、对物理感兴趣的年轻人一些建议。

丁肇中院士听完,说自己家里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他们都未曾听过他的建议。顿时全场哈哈大笑,大家都觉得丁院士非常幽默。作为一名科学家,丁肇中院士知道,科学的成功源于自主提问和独立思考,源于敢于质疑,而不是亦步亦趋,更不是盲目地遵循权威。比起提建议,他更希望大家走自己的路,这是创新的源泉,也是科学的本质。

乔布斯也是“不听建议”的典范。当年他要做iPhone,很多人充满质疑,觉得手机只要把电话和短信功能做好就行,触摸屏、智能手机这些花里胡哨,没人会买。可乔布斯坚持自己的判断,他认为消费者有时候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但优质的产品一定会赢得他们的青睐。在他的坚持下,iPhone横空出世,彻底改变了手机行业,也让苹果成了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之一。罗杰斯对乔布斯的态度也非常欣赏,用他的例子告诉女儿,亦趋亦步之人永远也不会成为杰出的成功者,能够做到持续不断成功的人,都是用独特的方式对待自己工作的人。

罗杰斯更是从不迷信专家,坚持自己做功课。他所有的投资都是基于自己的分析。比如他判断某个投资项目,不会只看媒体报道,因为很多新闻报道都未能深入挖掘信息,只是盲目跟风,比如某只股票涨了,媒体只会铺天盖地说这是牛股,可很少有人去分析为什么涨,能涨多久。

这时候,罗杰斯会将媒体报道与其他来源的信息进行核对,包括政府报告、国际组织机构报告、公司报告,甚至是竞争者的观点……他会阅读自己能够获得的任何文件,甚至有必要的话,他还会进行实地调查,以此来证实信息的真实性,而不是媒体说什么就信什么。

这种深度分析,让他总能发现被别人忽视的机会,比如1998年他建议投资食糖,当时食糖价格每磅才五点五美分,别人都觉得他在开玩笑,可后来食糖价格却涨了三倍,充分验证了他的判断。

投资之外的罗杰斯,也将特立独行贯彻到底。他的人生有很多“不一样”的选择:37岁实现财富自由,他没有选择留在华尔街,继续赚大钱,而是主动选择退休,骑着摩托车环游世界;别人都让孩子在美国上学,接受美式教育,可他却反其道而行之,举家移居新加坡,让女儿学中文,接受亚洲教育体系。对于罗杰斯而言,不管是投资、工作,还是生活,自己的判断才是最可靠的指南针。

掌控自己的人生

听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说:“特立独行会不会太任性,万一错了怎么办?”其实从上面罗杰斯的经历我们也可以发现,罗杰斯所说的“特立独行”,不是不管不顾的蛮干,它需要我们做功课、敢承担、能坚持,然后基于自己判断进行主动选择。

就拿罗杰斯本人来说,他在投资(方面)会做足功课,研究所有能找到的信息;他选择环游世界,是想通过自己的眼睛了解世界,发现更好的投资机会;他移居新加坡,并让女儿学中文,是因为看好亚洲和中国的未来。所有的这些选择,看似“特立独行”,其实都是非常理性的,都有自己的逻辑和支撑。

当下我们也可以这样做:比如想做自媒体,那就先研究平台规则、用户喜好,再慢慢试错;比如想投资,那就主动学习基础的投资知识,研究公司的基本面,再小金额尝试。这样的特立独行,才是靠谱的、可持续的。

所谓的特立独行,不是非要和别人不一样、不合群,而是清楚地自己的目标,并遵循一定的路径,实现自己的愿景,是给自己更多可能,活出真正的自己。

最后,我们来分享书中的一句话。罗杰斯在书里说:“你选择的生活是你自己的生活,不是其他任何人的。”这句话,值得我们反复琢磨。我们这一生,不是为了活成别人期待的样子,而是为了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哪怕这条路和别人不一样,哪怕会被嘲笑,哪怕会遇到挫折,只要是自己选的、自己认的,就不算白活。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审视自己的内心,不被别人的眼光绑架,也不被大众的常识局限,活得就像罗杰斯对女儿的期望一样,“我行我素,勇敢自信,独出心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