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Mercor 百亿估值崛起:AI 训练服务赛道的颠覆性突围与行业重构

在全球 AI 竞赛愈演愈烈的 2025 年,一家由哈佛辍学的 "00 后" 三兄弟创立的公司 Mercor 以超 100

在全球 AI 竞赛愈演愈烈的 2025 年,一家由哈佛辍学的 "00 后" 三兄弟创立的公司 Mercor 以超 100 亿美元估值推进 C 轮融资,创下科技创业史上的成长奇迹。这家成立仅两年多的企业,从印度工程师中介服务起步,通过精准捕捉 AI 训练数据升级的行业痛点,转型为 OpenAI、英伟达等巨头的核心服务商,年化营收达 4.5 亿美元且实现盈利,颠覆了人们对 AI 基础设施领域的传统认知。其崛起轨迹不仅揭示了 AI 训练服务赛道的结构性变革,更展现了敏捷团队在技术浪潮中的破局之道。

战略跃迁:从招聘平台到 AI 训练基础设施的三级跳

Mercor 的成长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三次关键的战略转型。2023 年初创时,三位创始人 Brendan Foody、Adarsh Hiremath 和 Surya Midha(均为 Thiel 奖学金获得者)发现全球人才分布的严重失衡 —— 印度等地有大量优秀工程师被地域限制埋没,而硅谷科技公司面临人才短缺。他们最初通过手动匹配印度自由工程师与美国初创公司,几个月内就实现年入百万美元和 8 万美元净利润,验证了市场需求的真实性。

第一次转型发生在 2024 年初,团队意识到 GPT-4 等大模型的发布为招聘自动化带来契机。他们放弃纯人工模式,开发出 AI 驱动的端到端招聘系统:候选人通过 20 分钟 AI 视频面试生成能力图谱,系统自动从简历、GitHub 等多渠道提取信息,实现人才与岗位的智能匹配。这一转型使公司年化营收(ARR)在 2024 年底达到 5000 万美元,较上年实现 4900% 的同比增长。

真正决定命运的第二次转型来自 2023 年 8 月与 xAI 团队的关键会谈。这次交流让创始人敏锐洞察到 AI 行业的核心瓶颈转移:随着公开数据耗尽,模型训练正从 "算力竞争" 转向 "高质量专家数据竞争"。团队果断将业务重心从通用招聘转向为 AI 实验室提供专业训练数据服务,聚焦律师、医生、化学研究员等高端人才,为模型微调、人类反馈强化学习(RLHF)等关键环节提供支持。

2025 年中 Meta 收购 Scale AI 49% 股份的行业地震,为 Mercor 带来了第三次增长机遇。Scale AI 的中立性受质疑后,大量订单外溢,Mercor 凭借已建立的专家网络迅速承接,客户覆盖 "七巨头" 中的 6 家及全球前五大 AI 实验室,推动其估值在半年内从 20 亿美元飙升至 100 亿美元。这种 "危机捕获" 能力展现了初创企业对行业变局的敏捷响应。

核心壁垒:AI + 专家网络的双轮驱动体系

Mercor 能在短时间内建立竞争优势,源于其构建的 "AI 技术 + 专家网络" 双轮驱动模式。在技术层面,团队并未从零构建大模型,而是基于现有 LLM 进行垂直优化,开发出专门针对人才评估的专有系统。该系统不仅分析候选人回答内容,更评估其思维过程、问题解决方法和沟通能力,面试一致性误差低于 5%,显著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更具壁垒的是其全球分布式专家网络。与依赖低成本劳动力的传统众包模式不同,Mercor 聚焦高技能人才,平台已积累超过 46 万专业人才,涵盖 STEM 领域博士、国际象棋大师甚至私家侦探等特殊群体。这些专家为 AI 模型提供的不仅是数据标注,更是复杂场景的推理示范和反馈校正,这种高质量服务使其能收取传统众包 10 倍以上的溢价。

独特的数据飞轮设计强化了竞争优势:平台互动数据持续优化 AI 匹配算法,而作为支付中介获取的绩效数据(晋升、加薪等)进一步提升预测准确性。这种 "服务产生数据 - 数据改进 AI-AI 增强服务" 的循环,使系统匹配精度随规模扩大不断提升,形成典型的网络效应。

盈利模式的设计同样体现战略智慧。公司对成功匹配的人才收取 30% 服务费,这种按效果付费的模式确保了健康的现金流。高净值客户结构(头部 AI 实验室)和轻资产运营(无固定员工成本)使其在快速增长中保持盈利,2025 年上半年实现 600 万美元利润,这在烧钱成风的 AI 行业实属罕见。

行业影响:重构 AI 训练服务的价值版图

Mercor 的崛起折射出 AI 产业链的深刻变革。在其出现之前,数据标注行业长期被低成本众包模式主导,难以满足复杂模型的训练需求。Mercor 通过证明 "专家级人力数据" 的商业价值,推动行业从 "数量导向" 转向 "质量导向",重新定义了 AI 训练服务的价值标准。

这种转型恰逢其时。据行业预测,2025 年全球云人工智能训练市场规模将达 300 亿美元,其中对高质量定制化服务的需求增速超过 30%。Mercor 卡位的正是这一高增长细分领域,其成功吸引了更多资本关注专业数据服务赛道,带动行业整体升级。

对 AI 巨头而言,Mercor 的模式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设施补充。OpenAI、英伟达等公司在模型算法上保持领先,但缺乏大规模组织专业人才的能力,这种分工使 Mercor 成为产业链中的关键支点。值得注意的是,OpenAI 前运营负责人和 Scale AI 前增长负责人的加盟,进一步强化了这种生态协同关系。

然而行业隐忧同样存在。OpenAI 等巨头已开始建设自有专家招聘平台,试图将人力环节收归内部。同时,随着更多玩家涌入,专家资源争夺可能加剧成本压力。Mercor 正通过拓展强化学习训练工具等基础设施业务,从 "专家派单平台" 向 "训练服务生态" 转型,以巩固市场地位。

启示与展望:AI 时代的人力数据新基建

Mercor 的案例为科技创业提供了多重启示。其成功证明,在 AI 巨头主导的行业中,初创公司仍可通过精准卡位产业链痛点实现突围。三位平均年龄仅 22 岁的创始人,凭借对技术趋势的敏锐洞察和快速执行力,在两年内完成从宿舍创业到百亿估值的跨越,展现了新生代创业者的独特优势。

从更宏观视角看,Mercor 代表了一种新兴物种 ——"人力数据基础设施"。随着 AI 向更复杂场景渗透,对法律、医疗等专业领域知识的需求将爆发式增长,这些知识无法通过传统爬虫获取,必须依赖人类专家的系统性输入。这类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可能成为决定各国 AI 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对于行业未来,Mercor 正计划将模式复制到更广泛的专业领域,为律师对接律所、为医生对接医院,构建覆盖全行业的专家服务网络。同时,其 AI 评估技术在教育、职业发展等领域的应用潜力巨大。但如何平衡商业化与数据隐私、避免算法偏见等伦理问题,将是其长期发展的重要挑战。

在全球 AI 竞赛进入深水区的背景下,Mercor 的崛起不仅是一个创业神话,更标志着 AI 产业竞争焦点已从单一技术突破转向生态系统构建。那些能整合技术创新、人才网络和行业洞察的玩家,将在重构全球科技格局的进程中占据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