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气温一降,又到脑梗高发期!脑梗最怕两个高危时间段,一定要避开

杨叔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吧!出事当天下雨,习惯晨练的他刚好就没出去,平时早早出门上班的儿子,刚好这天出门晚了点,然后意外就发

杨叔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吧!出事当天下雨,习惯晨练的他刚好就没出去,平时早早出门上班的儿子,刚好这天出门晚了点,然后意外就发生了。

杨叔的老伴儿在做饭的时候,听到卧室咣当一声响,她下意识地关了火,赶紧跑去卧室,发现杨叔躺在地上已经没法动弹了。吓得她赶紧把儿子叫来,后来儿子打了120,很快医生也就来了。抢救很及时,杨叔得救了。

医生说患者是突发脑梗,人没事了,但是后续要做康复,恢复好的话,自理不成问题。

人家都说杨叔就是命大,如果他跟以前一样,早早出门锻炼,可能连抢救的机会都没有。

现如今,脑梗变得越来越常见,像杨叔这样的患者也并不少见。好好的一个人,昨天还在干活,今天可能就倒下了。很多人还不明白,这脑梗为何说来就来,到底是怎么发生的?

一、我国脑梗高发,与这些因素脱不了关系!

我国是名副其实的脑梗大国,发病率位居全球第一,而脑梗也号称是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不仅发病率高,致死率和致残率也很高,可以说得了脑梗,非死即残。有人说,我国脑梗高发都是吃出来的,也有人说是缺乏叶酸惹的祸,到底是为什么呢?

1. 核心诱因

其实,导致脑梗高发的核心诱因还是基础疾病。如果把脑梗比作“爆炸”,那么基础疾病就是埋在体内的“定时炸弹”,尤其是高血压,这是当之无愧的头号“元凶”。

①高血压:我国高血压患者超3亿,而大多数患者的血压控制是不达标的,长期血压失控会导致血管遭受持续的冲击而受损,如此便会引发脂质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这些斑块正是堵塞脑血管,诱发脑梗的罪魁祸首。

②糖尿病和高血脂:糖尿病也会伤害血管内皮,同时还会影响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而高血脂,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则会让血液中的“坏脂肪”不断沉积在血管壁,让斑块不断增大,最终堵塞血管,诱发脑梗。

③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心脏跳动不规则,无法有效将血液泵出,导致血液在心房内淤积,形成血栓。这些血栓一旦脱落,就可能随着血液流动进入脑血管,引发脑梗。与普通脑梗相比,房颤相关脑梗的致死率、致残率更高,复发风险更大。

2. 基础诱因

我们常听到有人说,脑梗是吃出来的或者说脑梗是缺乏叶酸惹的祸,当然也都是诱发脑梗的原因之一,而且是不可忽视的基础诱因。

①不良饮食习惯:脑梗是吃出来的,这句话并非空谈。我国居民的饮食习惯中,高油、高盐、高糖问题尤为突出,而这三类食物正是血管健康的“天敌”。长期摄入不仅会容易导致“三高症”,更会直接损伤血管内皮,增加脑梗的发生风险。

②缺乏叶酸:缺乏叶酸确实也与脑梗有关,而且我国居民叶酸缺乏问题较为普遍。这是因为叶酸能参与参与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当体内叶酸缺乏时,血液中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会升高,而高同型半胱氨酸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脂质沉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进而增加脑梗风险。

③不当生活方式:除了不良饮食习惯外,吸烟饮酒、久坐不动、熬夜、压力大等不当生活方式,也会进一步增加脑梗风险。此外,情绪剧烈波动、剧烈运动、寒冷刺激、过度劳累、酗酒等高危行为更是诱发脑梗的直接诱因。

二、脑梗最怕两个时间段,高危人群务必警惕!

诸多临床实践表明,脑梗的发生并非随机,其中两个时间段的发病风险最高,算是脑梗的高危时段,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高危人群,务必重点防范。

1. 清晨6:00-10:00:这也是很多老年人平时晨练的时间,却也是脑梗的“魔鬼时段”。因为这个时间段不仅是一天中血压最高的时间段,更是血液黏稠度较高的时间段。对于血管已有病变的人来说,血压骤然升高,极易形成血栓堵塞脑血管。

2. 夜间22:00 - 次日2:00:尤其是在秋冬季节,夜间气温低,人体体温也有所下降,血管会进一步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再加上夜间血流速度慢,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也会上升。此外,部分人在睡眠时可能出现呼吸暂停综合征,也会进一步增加脑梗风险。

三、上了年纪,不想得脑梗,牢记这几点!

脑梗虽然凶险,但并非无法预防。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群,一定要提高警惕,控制好基础疾病,改善生活方式,才能有效守护脑血管健康。

1. 严格控制基础疾病:保证血压、血糖、血脂平稳达标,这是预防脑梗的核心措施。尤其是高血压患者,一定要勤测血压,遵医嘱服用降压药,切忌擅自停药。糖尿病和高血脂患者也需定期去医院查一下血糖、血脂,保证处于达标范围。

2. 养成健康生活习惯:饮食上要坚持 低盐、低脂、低糖原则,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和优质蛋白质,减少动物内脏、油炸食品、腌制食品的摄入;戒烟限酒;规律运动;劳逸结合;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管理好情绪,缓解压力,保持平和的心态等。

3. 识别脑梗早期信号,掌握急救方法:脑梗发病前往往会出现一些早期信号,如头晕头痛、口角歪斜、单侧肢体麻木无力、言语不清、表达困难等,出现这些症状,立即拨打120,记录发病时间,为医生治疗提供参考。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要让患者保持平卧,头偏向一侧,不要给患者喂食喂水,也不要随意搬动患者,以免加重病情。

4. 规避风险,避免高危行为:气温骤降时要及时增添衣物,尤其是头部、颈部的保暖,避免血管因寒冷刺激而剧烈收缩;清晨起床时不要突然起身,可先在床上躺3-5分钟,再缓慢坐起,避免血压波动;夜间睡眠时要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避免情绪剧烈波动;避免剧烈运动;避免过度劳累;便秘时避免过度用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