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一座座著名的山岳,是老天爷赏饭吃的标志。“黄山归来不看岳”的黄山,因为黄帝得名。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九华山,其主人地藏王金乔觉,佛家唯一一个凡人成菩萨的传奇。比衡山早很多的天柱山,是最早的南岳。还有齐云山、齐山等等。其中有一座高度比不上前面任何一座山的八公山,名声却大。
八公山位居淮南,因为淮南王刘安的门客中左吴、李尚、苏飞、田由、毛被、雷被、伍被、晋昌等八人,故名之。这座美丽的山,在被称为“八公山”之前,已经有几亿年的岁月。那时候,就是一座无名的山。

知道八公山名字,缘于一个豆制品品牌。行业里有位同仁是淮南人,出差开会偶有遇到。他每次都会带一些诸如绿豆粉丝和腐竹等豆制品送人。很奇怪地问他,为什么总是带这些东西?他回说,淮南的八公山豆制品,非常有名。呵呵。我心中很是不屑。
不过,到是记下了这个点。后来知道,淮南最有名的豆制品是“八公山”。好好的豆腐,为什么叫里八公山这奇怪的名字?又隐藏了怎样的故事?
八公山在淮南王的封地区域内。众人皆知,淮南王是汉武帝刘彻的叔叔辈刘安。其实,淮南王传到他,已是第三代。第一代淮南王是他父亲刘长,掌管的是原来英布的属地。刘长是汉高祖刘邦的幼子。因了这层关系,汉文帝即位后,刘长自认为与汉文帝关系亲密,遂做人做事都骄横不逊,一再违法乱纪。在大臣们多次请求制裁后,汉文帝罢了他的淮南王之位。

继任淮南王的,不是刘长的儿子,而是城阳王刘章之子刘喜。十二年后,汉文帝改封刘安为淮南王。刘喜回城阳为王。刘安像战国四君子那样,蓄了大量的门客。最多时,有门客超三千。孔子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刘安的三千多门客里有八个精英。时称“八公”。
刘安像历史上很多著名的君王一样,渴求长生不老。于是,他和八公等人一起,进行了一系列的化学试验,希望能找出长生不老药。有没有找到长生不老药不知道。有一天,他们做出了世界上第一块豆腐。洁白如玉的豆腐,像荤又像素,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依旧是餐桌上不可缺少的风景。
八公山因八公扬名。左吴、李尚等八公,又因为八公山而永远不死,实现了另一个意义上的长生不老。刘安炼出仙丹和无意中发明豆腐的地方,就是八公山。如今,刘安和八公们一起和谐相处的大型群雕,是风景也是证明。

八公山又名淝陵。站在八公山之巅,遥望远处的寿县历史上的寿春,想象着历史上那场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战争开始前,踌躇满志的苻坚怀着“疾风之扫秋叶”的理想,以为能一举荡平偏安江南的东晋。他的百万雄兵气势汹汹,号称“投鞭断流”,没想到却是成就了谢安谢玄等人。
兵败的苻坚官兵,被八公山上晃动的草木吓坏了苦胆。据说“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等成语都出自淝水之战时的八公山。
谢安貌似平常的一盘棋,成了魏晋风度的体现。酷热的夏天,走进此山的习习凉风和荫天蔽日的古树老木,使人忘了大伏的炎热。沿路上山,知了声声,告知前后两千年的故事。

上山没走多远,居然看到一座石林。介绍说,石林已存在了两亿五千多万年。一个个石笋,傲视一切地冲天而立。石林里的小路,纵横交错。漫步于石林中,犹如走进古老的时光。
壮观的石林,形成在那么久远的时期。那时候地球上的生命,是蕨类还是裸子形态?哪一片树林里,有过最早的人类活动?哪一片石林遮掩的洞穴里,居住过猿人、智人们?

刘安和八公们,有没有炼成长生不老药呢?当地的传说是练成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成语,就是来源于刘安成仙的故事。我想知道的是,他们成仙前服食的仙药,是豆腐还是豆腐渣?
在八公和刘安的群雕近边,有一座流淌着涓涓细流的假山。这座以黄山石为主堆叠而成的假山,绝无古代园林的精致。不过,放在这座以自然为基础的山上,多了几分秀气。只是,为什么在山上叠一座假山,没想明白。八公山的山石除了石林,基本是云片状,一层层的很有层次感,像是被切片后的豆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