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又称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常见于5岁以下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春、秋两季居多。那么什么是川崎病?得了川崎病有什么表现?如何诊断与治疗?如何预防?接下来本文就来为您介绍川崎病的相关知识。
一、什么是川崎病?
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性病变为主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易损伤给心脏供应血液的冠状动脉。该病没有传染性。目前病因还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和感染有关。

二、得了川崎病有什么表现?
川崎病的患儿,最初可出现发热,体温可达39℃~40℃,持续7~14天或更长,有的患儿热退1~2天之后又升高。发热同时可伴有以下症状:1.眼睛发红。2.嘴唇发红、干裂,舌头红肿像杨梅。3.手掌和足底的皮肤肿胀、发红。数日后指尖和脚趾脱皮。4.皮肤有红疹或不同形状的红斑,肛周皮肤发红、脱皮。5.颈部淋巴结肿大。

三、川崎病有什么危害?
因为该病会损伤供应心脏的冠状动脉,部分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的患儿,可能会出现冠状动脉病变,引起冠状动脉瘤、心肌收缩能力下降、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外周动脉闭塞等并发症,严重时甚至会危及患儿生命。
四、诊断川崎病需要做哪些检查?
医生通过询问病情,结合患儿的症状和身体检查结果,就可以初步判断是否患有川崎病。此外,医生可能还会让患儿做抽血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部X线检查、CT检查等,以便更详细地了解患儿病情变化,明确是否有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排除其他有相似症状的疾病。

五、如何治疗川崎病?
川崎病患儿需要尽早住院治疗,以便医生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来缓解发热,减轻冠状动脉和心肌的炎症反应,防止心脏受损及出现严重并发症。1.药物治疗主要通过药物来控制炎症反应,常用的药物有阿司匹林、免疫球蛋白、糖皮质激素等。患儿可能还需要服用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以预防血栓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此外,医生也会根据病情采取一些对症支持治疗,如补充液体、保护肝脏、控制心力衰竭、纠正心律失常等。

注意:接受免疫球蛋白治疗的患儿,11个月内不宜接种麻疹、腮腺炎、风疹和水痘疫苗,因为免疫球蛋白会干扰这些疫苗,使疫苗无法充分有效地预防相关疾病。2.手术治疗部分发生严重冠状动脉病变(如冠状动脉瘤、血栓形成、管腔狭窄)的患儿,可能需要接受相关手术治疗。

六、如何降低川崎病的患病风险?
川崎病的病因还不明确,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方法。但可以通过以下措施降低川崎病的患病风险:1.增强体质合理饮食,鼓励孩子多参加体育运动,增强抵抗力。

2.预防感染1)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督促孩子勤洗手,保持口腔及全身皮肤清洁。2)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勤通风,常用物品勤消毒。3)尽量不要带孩子去人多、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如超市、电影院等。4)在流感、肺炎等传染性疾病高发季节给孩子戴口罩。同时避免让孩子与这些传染性疾病的病人接触,以免孩子被传染,抵抗力降低。


大多数川崎病患儿经过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后,可以完全康复。所以,请您保持乐观的心态,帮助患儿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并做好日常护理,促进患儿身体恢复!
(此处已添加医疗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