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贵港,小时候经常在饭桌上听大人们在聊天,曾说到贵港未来会是“广西副中心”,并且说了很多有关贵港的优势。
等长大了在回想大人们所说的话,好像还真是那样。

比如说贵港的港口优势。那时候贵港刚由“贵县”改名“贵港”,不像差不多同时期改名的贺县那样,改为“贺州”,据说就是因为贵港想努力打造港口经济,提出“贵港贵港,贵在有港”的口号,突出港口的优势和发展的方向。
事实证明,贵港的思路没错,在港口经济的加持下,发展可谓突飞猛进,短短三十多年,就由一座县城,变成一座时尚气派的大都市模样!并且港口还一度荣获“西江(华南)内陆第一港”的称号!
比如说贵港的区域优势。那时候贵港地处平原,有水路和铁路上联柳州下达玉林,左靠南宁右拥梧州,在上个世纪的八九十年代,广西还有哪座城市有这样的区域优势?
到了陆路交通兴起,尤其是高速公路的修建,贵港更是成为广西的一座中转站一般!这也为贵港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红利!

比如贵港的资源优势。贵港的崛起,更是搭上了大基建时代发展的列车,丰富的木材和水泥原料资源,让其在家居和房地产行业中如鱼得水,风生水起!大型水泥厂林立,“板材之城”的美誉等等,让贵港赚得个满盆满钵。
比如其西靠南宁,在强首府的红利之下,它凭借各种优势,大有坐实坊间所讲的“广西副中心”位置的可能。
在广西地级市经济GDP数据上,曾一举冲上第五的位置,这些都在说明贵港的潜力和实力确实非同一般!
可是,随着平陆运河的修建,这些优势似乎被一下子削掉一般,这两年,也一直在第八和第九的位置上徘徊。让人感受到贵港一下子进入到一个全新的考验期和发展困境中一样。贵港离“广西副中心”也渐行渐远?
其实,贵港的考验或许正是其转型的契机。平陆运河的开通虽分流了部分航运资源,却也倒逼这座城市重新审视自身定位,和拓宽产业链。在"港口经济"之外,贵港正悄然培育着新的增长极——智能制造业的厂房在城西拔地而起,比如新能源电动车生产和组装产业园吸引着珠三角企业的目光。那些曾支撑起"板材之城"的水泥厂,如今正将矿渣转化为环保建材,传统产业与绿色转型的化学反应正在发生。
还有,如何把 "区域枢纽"的物理优势转化为数据优势?如果入局数字经济赛道。当年四通八达的交通网,会升级为物流大数据调度平台,昔日的"中转站"开始掌握产业链话语权。那时候,无论是上平陆运河,还是落西江航道,贵港都会游刃有余!

"水退石头现",当下的调整期或许正是贵港沉淀核心竞争力的时候。是放弃努力躺平,还是再起航?当"广西副中心"的民间传说渐远,一座更立体、更坚韧的城市轮廓正在晨曦中显影——它不再需要单一标签,就像西江的支流终将在入海口汇聚成更壮阔的潮涌。
不为“广西副中心”所累,这就相当于甩掉包袱轻装上阵一般!贵港没问题!加油!
这里是广西,发现广西之美,感受广西之美!
我是威记,用温暖的文字,讲述广西人文!谢谢阅读关注!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