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京坤收到一些咨询,不少村民遭遇了搬迁难题。村民们手中握着协议书,却不清楚这份协议究竟有着怎样的含义。
当拿到搬迁协议时,首先要查看协议右上角“甲方”的署名。若上面标注的是村委会或者乡政府,那就表明这并非政府征收行为,而是协议搬迁。村委会是怎样的组织呢?依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委会属于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简单来讲,就是村民自己推选出来的“带头人”,并非一级政府机构。
乡政府虽说属于基层政府,但按照《土地管理法》规定,它并不具备土地征收的主体资格。这就表明,他们不能强制你进行搬迁。这就好比你和邻居商量事情,只能通过协商解决,不能强行要求对方。倘若协议主体是县政府或者更高级别的政府,那情况可能就大不一样了。
协议搬迁的本质,是平等主体之间开展的民事协商活动。村委会作为村民自治组织,只能与村民以平等的方式协商搬迁相关事宜,不能强行推进。这就如同做买卖,一方愿意买,另一方愿意卖,只有双方达成一致意见,交易才能达成。
要是村委会上门与你协商搬迁事宜,你完全有权决定签或者不签协议。在未签订协议的情况下,他们没有任何法律上的依据来强制拆除你的房屋。很多村民担忧“不签字房屋就会被强拆”,在纯粹的协议搬迁情形下,这种情况是不会出现的。在协商过程中,你可以针对补偿标准、安置方式等方面提出自己的诉求,与对方展开谈判。
如果确认是协议搬迁,那么你就相当于坐在了谈判桌前,能够就补偿条件展开协商。在谈判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了解当地房地产市场的行情、同类房屋的市场价格、搬迁之后的安置成本等信息。掌握的信息越多,在谈判时就越有底气。千万要记住,不要轻易在协议上签字。在签字之前,最好向专业律师或者懂法律的人士咨询,弄明白协议中的每一项条款。尤其是补偿方式(是货币补偿还是房屋安置)、补偿标准、过渡安置费、搬迁时间等关键条款,一定要明确具体,避免出现模糊不清的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