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二十二章》上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采取不争的态度处事,天下就没有人能够与你抗衡。
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不尊重自己的人,遇到言语挑衅,无端冒犯,职场打压...你会怎么做?
你是愤怒回击,急于争辩,还是气结于胸?
这样做的结果,都是只能伤己,无法伤敌,还有可能让矛盾升级。
真正的反击之道,只需要做这2件事:

无需自证,不必纠缠。
古罗马哲人塞涅卡曾说:“并非所有挑衅都值得接招。”
当尊严受到挑战,沉默有时比万语千言更有力量。
你的价值无需他人盖章认证,更不必在无谓争执中消耗珍贵心力。
庄子中讲了一个老子被别人骂的故事:
士成绮当众辱骂老子就像“老鼠”,不堪当圣人之名。但是老子一声不吭。
第二天,士成绮来向他道歉,老子说:你说我是牛我就是牛,你说我是马我就是马,无所谓呀。
当对方试图攻击、质疑或挑衅以激怒你时,你回应了,就失败了,这会让你陷入“自证陷阱”中。
最好的做法就是不回应,不接招,让对方出拳却找不到方向 。
曾国藩说:受不得穷,立不得品; 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曾国藩的“忍”功了得,所以他才能在变幻莫测的官场中笑到最后。
有一次,有一个和曾国藩有过误解的御史当众给他难堪。他用尖酸刻薄的语气大骂曾国藩,还牵扯出了许多往事。周围的人都听不下去了,都担心曾国藩会被激怒,失手做出什么惊人的举动。
却没想到,曾国藩面无表情,即不回应,也不反驳。到最后,这位御史骂无可骂,风度尽失,只好灰溜溜地回去了。
用沉默来对待羞辱你的人,就好比太极拳中的借力打力,巧妙地化解了对方的力度,又无声地打了回去,这才是聪明的做事方法。
忍是种智慧,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可消人怨,能退灾星。
老子说有无相生,佛家说空性自如,能自无处看到有,自有处看到无,才能在混乱中八风不动,真性自如。

若水不争,待时而动
《道德经.第四十三章》上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意思是说,天下最柔弱的东西,可以驾驭天下最坚硬的东西。无形的力量能够穿透没有间隙的东西。我因此认识到了无为的好处。
你看,水是柔弱的,但是它又是最强大的,甚至能够穿透最坚硬的岩石。
舌头最柔软,但是却能够长久存在,牙齿够坚硬,却很容易折断。
可惜,人们却往往认识不到这一点,总有争强好胜之心,意气风发时做事难免会有些冲动,结果就会因此吃大亏。
要知道一时的高低算不了什么,长久的成功才是最为重要的。
所以曾国藩才说出了那一句世人争相传颂的话:不争一时之短,须争一世之长。
王阳明初入官场时,也曾胸怀大志,没曾想却被奸臣刘瑾暗算,被贬贵州。但他还是忍下了这口气,不急不躁,躲过了暗杀,还成就了自己的大业。
所谓小事不忍,难成大谋。

人的烦恼一半源于自己,争强好胜过度,就会受身外之物所累,反而失去了人生的乐趣。
在自己不利的情况下,暂时退让并不可耻,而是为了日后的成功作准备。
一时的输赢不重要,韬光养晦,专注于自己的事情,才能够笑到最后。
《道德经》上说“知足者富”,当你强大到无需他人认可,世界自会为你让路
愿你在纷繁世界中,守得住本心,看得清方向。那些轻视你的人,终将成为你人生故事的注脚;而你,会站在自己的山顶,俯瞰人间喧嚣。
📌关注我,一起读经典,悟人生,修内心。
